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政务成为新的热点,将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用于政府机构.实现其管理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无纸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分析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讨论AES算法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给出应用层的文件传输加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Mac地址与IP地址绑定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是指通过应用、服务及网络三个层面,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实现政府机关获取和提供信息的网络化及其与社会公众的电子互动化。因而电子政务是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一般是通过建立WEB服务器作为政府信息的发布和交换平台的。因为电子政务系统涉及的是政府机关的信息,因而对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非常严格。一般的模式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对政府内部网所有用户和所有网上的业务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对网上的每一个用户进行授权…  相似文献   

3.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管理、深度管理、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更多的运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工作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不再受部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可以向社会提供更透明和优质的服务,政府的管理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变革。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职能的网络化和电子化,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也受到各方的关注。本文对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了简单的认识,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9月2日获悉,天津港保税区签约美髯公科技公司,由其为保税区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建成后的电子政务系统将在“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保税区“一网式、一站式、一号式服务”的新型政府运作模式。保税区内部将实现办公自动化、业务处理电子化,区内企业将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办事申请、报  相似文献   

5.
浅析电子政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E-Government)称为“电子政府”或“电子化政府”,是政府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结果,它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化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防卫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的高效办公、科学决策、贴近公众和廉政建设,所以正在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把它作为推动政府改革和形象重构的重要途径。2002年,英国政府服务业务上网率达75%;新加坡政府把1000种服务项目在网上运作;2003年,美国政府基本实现电子化无纸办公的电子政府;日本政府把3000种政府服务业务上网。创建一个跨时空的政府办公服务模式、一个无纸化的政府业务流程、一个虚拟的政府办公环境,在世界上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方面除了通常所提到的共性安全设施之外,由于它的国家涉密性,核心政务的关键性,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开性和便捷性等各项要求,为电子政务安全带来很多独特的个性。重视这些特点,研究这些个性,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将成为在实施电子政务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通过政府机构的门户网站以及内联网或外联网,政府机构可以向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7×24小时服务,从而加强其管理职能。另一方面,电子政务也使政府机构大量减少文书工作、优化业务运行、提高监督力度、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电子政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保障信息安全。了减少天灾人祸对政府网络及其服务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因此造成的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各级政府机构比以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做好网络的安全防御工作。保障政府信息安全的措施之一,是实现内外网隔离;措施之二, (?)快速实现灾难恢复。  相似文献   

8.
陈运迪 《数码世界》2003,2(3):54-55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趋势,政府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并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力促政府上网,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更直接的电子政府,大力实施电子政务。近年来,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电子政府、实现电子政务、以电子化、自动化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和行政管理水平,已成为政府的一项紧迫工作。本文简要介绍电子政务概念的由来和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9.
《软件世界》2005,(10):65-65
我国电子政务进程在不断发展,政府部门逐步意识到其服务本质,从最初的信息发布、单向互动、双向互动到在线政府事务处理,逐步完善了业务服务范围,给广大市民和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政务服务。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在线的业务审批系统,这些系统大都是针对本单位的业务,完成从手工到电子化的在线处理的过程。但是它们基本都分散在各个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政务电子化成果还没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分散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彼此封闭,不能相互访问、交换政务信息、成为一体、从而妨碍了政务电子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完成涉及多个部…  相似文献   

10.
Mac地址与IP地址绑定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是指通过应用、服务及网络三个层面,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实现政府机关获取和提供信息的网络化及其与社会公众的电子互动化。因而电子政务是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一般是通过建立WEB服务器作为政府信息的发布和交换平台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中对有关信息及时充分的掌握,同时在适当的时间作出实时的响应,按照一定的优化策略,在正确的评估方法保证下快速有效的组织采购。Agent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法被尝试着引入到了政府采购中,以便实现合理完善的采购。Agent在政府采购中的引入,对于政府采购速度,采购效率,节约资金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党政机关网站是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代表着党政机关的形象,但其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从最常见的安全问题出发,分析了这些问题给党政机关网站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建议从网站的开发、部署、运维等阶段加强安全控制,保障党政机关网站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政府对社会治理范式的变迁,也为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挑战。电子政务APP应用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应用平台,将成为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重要途径,为公共服务和信息发布构建新的平台,并成为政府回应性的重要渠道,为促进政府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众的政治参与度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帮助政府部门控制区(县)网站发展方向,发现存在问题,修补漏洞不足,需要构建区(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参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水利行业各级政府网站所发布的信息应该及时、准确、权威,信息一旦被篡改,将会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损坏水利政府部门公信力和形象,传统防篡改系统存在默认信任特定节点,底稿存储不可靠等问题。为更好地保障水利行业政府网站信息安全,降低入侵风险,通过研究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原理和可信去中心化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存储的新型防篡改系统。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和分布式存储的安全性,新型防篡改系统能够消除单点薄弱环节,可靠存储底稿文件,不需信任特定节点。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防篡改系统相比,新型防篡改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水利行业政府网站在防篡改领域的需求,保证水利行业政府网站发布的内容得到有效保护,保护水利行业政府网站免遭篡改的侵害。  相似文献   

16.
周光明 《软件》2013,(10):33-35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率、效益、形象和未来发展,然而部委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设、应用、运维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于企业的地方,如果将建设企业办公自化系统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机关信息化建设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开发缓慢、可用性差、推广困难等情况的发生。为提高机关信息化水平,建设适合部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其他部委建设实践,在文中系统的阐述了部委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的选择与建设、系统功能模块的规划与建设、系统应用的培训和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discussion of the provision of government services has paid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notions of customer choice and improved service delivery. However, there appears to be marked shif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izen and the state moving from government being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itizens to viewing citizens explicitly as custome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change is being accelerated by government use of techniques like benchmarking,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rivate sector.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doption of website benchmarking techniques by the public sector.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se benchmarking technologies, a process comprised of both finding and producing truth, is fundamentally based on the act of classifying and draws on Martin Heidegger's etymological enquiry to reinterpret classification as a dynamic movement towards order that both creates and obfuscates truth. In so doing, it demonstrates how Heidegger's seminal ideas can be adapted for critical social research by showing that technology is more than an instrument as it has epistemic implications for what counts as truth. This stance is used a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empirical work reporting on a UK government website benchmarking project. Our analysis identifies the means involved in producing the classifications inherent in such benchmarking projects and relates these to the more general move that is reca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izen and the state, and increasingly blurr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rivate sector.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ther attempts by the UK government to use private-sector technologies and approaches indicate ways in which this move might be challenged.  相似文献   

18.
Government agencies worldwide continue their commitment to providing open data in order to increase transparency of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other public services. Focusing on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IS) that provide performance-related dat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ngoing tension between government’s goal of transparency and the resulting largely opaque datification effects. Our research insights are derived from an empiric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 controversial open government IS called My School, currently providing performance data on almost 10,000 schools in Australia. We investigate the tension between transparency intended with schools’ open performance data and datification effects they create within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a broader society,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lens o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AS). Our study reveals how the tension emerges due to unpredictable use, propaga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open data by more and more users. Consequently,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data gets distorted, as these users continue to reconstruct and reinterpret ‘data’ in their own contexts and adapt their behavior in pursuit of their strategic goals. We also identify and theorize seven datification patterns underlying the tension and the ways they produce various social consequences.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contributions we discuss important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government decision makers and identify new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open government IS.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政务应用,存在着数据安全的风险以及资源扩展的不便性。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响应数字中国建设的号召,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降低电子政务的成本,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政务应用迁移至政务云是当前的趋势。在政务系统迁移上云的过程中,会遇到资源如何申请、迁移顺序及时间安排、如何快速传输海量文件、测试范围如何确定、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各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等问题。本文以某个省级大型政务系统为例,探讨及总结这些问题和经验,为其他类似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s review state statutes requiring the publication of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held information on state-supported Web sites in order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Which state legislatures are requiring their agencies to put information on the Web? And what issues emerge as states start employing the Web as a sour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The authors found that 41 states do require Web posting of a wide rang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that some states were much more aggressive about employing this kind of dissemination. The authors also found that there was not a uniform level of privacy or concern for safeguarding individual's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state-sponsored Web site posting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