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滨海城市的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研究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2.
张鹏 《山西建筑》2012,38(2):62-64
介绍了AHP-FUZZY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在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工作流程,最后以某评价区为例进行了量化评价,得出了评价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城市规划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调研、资料收集基础上,对场地工程地质进行综合分析。对地质环境影响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和预测;对工程地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科学的开发建设模式。并以海口市江东组团规划为例,从工程地质条件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场地用地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和开发模式,对于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地基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对太原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区划的模糊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南山区城市发展规划,为满足工程建设及防灾需要,对南山区地质、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及地质灾害展开分析,论述了南山区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性质及特点,采用环境综合指数法与Mapgis软件平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对工程地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将其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性差区和不适宜区四类,按不同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岩土体工程特征及地基划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宏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对合肥市岩土性质、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类型与组合、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岩土工程性质等方面将合肥市地基土划分为良好场地区、较好场地区、中等场地区和较差场地区, 对各区地质条件及其对建筑物的适宜性和地基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宏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郑州市岩土性质、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城市各类建筑物对场地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埋深的要求,结合本区岩土体的岩土工程特征,将郑州地区建筑场地划分为良好场地、较好场地、中等场地及较差场地,对各区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及建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体控制论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工程地质体控制论是研究地质工程系统的控制与调节规律的科学。它是工程实践经验、工程建设需要、工程技术与地学发展以及系统理论应用的产物。本文不仅系统地阐明了有关的理论概念问题,而且提出了工程地质体控制论的基本方法。这是将控制论应用于地质工程建设的一个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为"数字地质"的提供了重要基本数据。本文对目前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了目前系统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当前GIS技术嵌合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发展,搭建真正意义的"数字地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微气候变化引起的城市街区外部空间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有针对性地将胶东滨海城市街区形态的和谐循环发展与微气候的制约因素结合在一起,总结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微气候环境特征,挖掘和提炼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地形特征、空间结构、建筑布局及开放空间等空间形态要素与微气候风环境的关联因子,并加以分类、梳理、分析、归纳。在尊重、顺应、改善、优化微气候的前提下研究城市滨海街区空间形态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新朝 《山西建筑》2009,35(20):85-86
对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讨论了我国城市规划中常遇见的几种地质环境问题,并且提出我国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以使城市发展建设与城市地质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该书经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城市工程建设面对的城市地学环境中的岩土力学环境一城市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专著。作者以城市为空间,开展了从极其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主题特征到环境属性的演绎分析,在围绕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的物理、数学模型及预测模型的建设中,深入研究了评价模型的数学处理途径与方法,以及环境表现的时空关系,并最终将城市工程地质分析导人到科学地研究土地开发的负荷,科学地控制和利用土地资源,以谋求城市建设开发与城市工程地质环境保持协调这一基本目…  相似文献   

13.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北京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带动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继续全面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质量,为全社会的残障人士提供更好、更完善、更长效的无障碍环境。文章以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大道沿线为例,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实施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从盲道、垂直交通、标识系统等无障碍设施系统的建设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现存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无障碍建设提升的建议与策略,为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已有风环境研究多从单一条件对城市空间风环境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策略,忽略了人群有效活动空间的影响,以简化体块代替公园物理环境部分要素,一定程度影响了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占北京市风力资源70%的延庆区4个典型城市公园为对象,从公园人群游憩活力视角,结合场景建模技术、通讯探针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确定公园游客活动范围,以此作为公园风环境评价的研究区域;利用不同季节风速、风压和涡旋分布等评价要素量化评价公园风环境质量,并以公园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来表征公园现状风环境质量优劣程度;以公园风环境质量评分方式相关性评价来表征公园进行风环境适应性改造的难易程度。[结果]结果表明:百泉公园现状风环境质量最差,且评分随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差异性和不规律性;集贤城市森林公园风环境质量评分随季节变化有规律地逐渐减小,且进行风环境适应性改造难度最小。[结论]研究建立了全面的公园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延庆区城市公园建设和管理具有应用价值,为华北地区城市公园风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蒋炜  张果 《矿产勘查》2023,14(12):2529-2541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是一项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城镇和工程建设构成威胁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价。惠州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中心城市,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第五,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量最快最大的城市。开展惠州地区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对城市建设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选择惠州市惠城区惠南湖片区进行综合地质评价,通过实地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查明该区内地层岩石、地质构造等特征以及地下水类型、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和水土环境质量与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研究区按工程建设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分区,其中适宜区面积2.43 km2,占比40.50%;基本适宜区面积0.69 km2,占比11.50%;适宜性差区面积2.18 km2,占比为36.33%;不适宜区面积0.69 km2,占比11.50%。研究成果可为惠州城市整体规划、工程建设与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丁字湾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要产业用海区,随着区内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及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区域地面稳定与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海岸线变迁、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特征以及外动力地质作用等研究分析,利用专家聚类法,对丁字湾地区地面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邓凌桐  陈曦  康健 《建筑技术》2020,51(5):627-632
通过对我国3个城市滨海空间进行现场调查和客观实测的方法收集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以滨海城市开放空间的声环境条件、城市物理环境特征和使用者个体特征来预测使用者对滨海城市开放空间整体声环境的评价。结果表明,构建模型的预测效果均可接受,性别因素和周围人群因素显著影响模型预测结果。预测准确率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进行声环境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汪文清 《江西建材》2022,(10):181-182+185
文中针对场地工程施工安全性不高的问题,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方法这一课题,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划分出场地工程的地质构造与施工范围,并对场地工程地质构造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地质构造的安全性评价;再分析出工程地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场地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判定,对地质活动环境进行评价,实现地质活动的安全性评价;采用实例分析的形式,验证该方法的关联性评价指标精准度更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工程地质特性会直接影响工程设计和施工。文章在详细分析吾排隧道工程地质概况、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特征等基础上,对隧道岩体工程地质特征、隧道围岩分级进行研究,最后对隧址区域稳定性,隧道进出洞口边坡、仰坡稳定性,隧道围岩稳定性、岩爆及偏压问题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为全面提升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和建设水平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的背景下,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 的热点。如何准确测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合 理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并采取相应对策,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是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关 键课题。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 一步优化数据来源,采用2019年徐州市的房产 网站和高德地图开放平台数据,构建以居住与 环境、交通与通信、教育与文化、生活与休闲、 医疗与健康为准则层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并对徐州市主城区进行综合评价。研 究发现:徐州市主城区人居环境呈中间高、四周 低的空间格局,形成明显的高质量与低质量集聚 区;高质量集聚区包括老城中心、新城中心、铜 山副中心、云龙副中心、响山社区;低质量集聚 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可分为老旧小区、安置 房小区、工业区配套小区、新开发居住区四种类型;高质量集聚区仍存在居住与环境质量低的短板,是规划提升的主要方向;低质量集聚区的规 划提升路径主要包括完善休闲、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公共与生活服务设施。论文创新评价了 徐州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促进人居环境评价精细化发展,丰富了中国现有城市对人居环境质 量的评估维度和评判方式,能够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理论引导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