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硅元素对钽丝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显微硬度测量、取向分布函数 (ODF)分析及显微组织观察 ,研究了在不同退火温度以及掺硅与未掺硅条件下钽丝的再结晶行为。研究发现 :在 136 0℃退火时掺硅对钽丝的再结晶有阻碍作用 ,晶粒变细 ,丝织构主要由 { 110 }〈0 0 1〉组成 ;当退火温度升高至 15 0 0℃时 ,{ 12 0 }〈0 0 1〉再结晶织构消失 ,在未掺硅钽丝中发现了新的 { 4 41}〈110〉织构组分 ,与初次再结晶织构组分 { 12 0 }〈0 0 1〉之间存在一个近似于 84°〈110〉的转动关系 ,此时 ,掺入硅元素反而促进了再结晶的发展 ,晶粒变得粗大且不均匀。这种现象可以用硅化物的形成与溶解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并结合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r11铁素体不锈钢不同退火时间下的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112}〈110〉和{100}〈110〉织构减弱,{111}〈110〉和{111}〈112〉织构明显增强,当退火时间达到1800s时,再结晶织构为集中的{111}〈112〉,这主要是再结晶时优先在{111}形变织构基体中形核的结果;对Cr11钢晶粒长大过程中织构演变机制的探讨认为,{111}〈112〉织构成为最终稳定取向是晶粒选择生长的结果,∑13b晶界在这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恒勇  赵爱民  汪志刚  王纯  苏岚 《轧钢》2012,29(2):8-11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高强IF钢组织性能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长大,IF钢的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r值逐渐增大;退火后表现为较强的{111}<110>和{111}<112>γ纤维织构,且强点集中在{111}<112>取向,退火温度为840℃时该两取向织构密度值均较大且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主研发的热处理试验装置,完成高磁感取向硅钢27QG090实验室脱碳退火过程,利用蔡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脱碳退火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宏观织构。结果表明,高磁感取向硅钢27QG090经实验室脱碳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类型为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30~40μm。宏观织构主要类型为α织构和α*织构({114}〈481〉、{113}〈361〉等织构),还有微弱的高斯织构{110}〈001〉。经实验室研究选定的最优工艺为850℃脱碳退火7 min。采用该工艺在工业生产线脱碳退火后的宏观织构与实验室脱碳退火后主要织构类型相同。脱碳退火后平均晶粒尺寸为30μm左右时,铁损最低,为0.80 W/kg,磁感应强度可达到1.93 T。  相似文献   

5.
郑之旺  刘庆春  李叙生 《轧钢》2010,27(3):11-15
以工业生产的Ti-IF钢热轧板为研究材料,结合连续热镀锌线的工艺特点,采用实验室冷轧、盐浴退火方法和金相、X射线织构测试和力学性能检测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组织、织构和深冲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从60%提高到90%,冷轧态α取向线上的取向密度不断增强,主要形成了{223}〈110〉和{114}〈110〉织构,γ取向线上的{111}〈011〉和{111}〈112〉织构亦有所增强;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尺寸从9.0级细化到10.5级,导致强度(特别是屈服强度)有所增加,η_(90°)值有所降低。试验钢退火后仍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此外,随着冷轧压下率从60%提高到80%,{111}〈110〉和{111}〈112〉织构有增强的趋势,且{111}〈110〉织构比{111}〈112〉织构强,r_(90°)值有所提高;当冷轧压下率进一步提高到90%时,{111}〈112〉织构明显增强,但{111}〈110〉织构变化较小,导致{111}〈112〉织构比{111}〈110〉织构强,使r_(90°)值反而有所降低,这与γ织构分布变化导致制耳分布曲线由典型的4制耳特征转变为6制耳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D406A钢的加工性能,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EBSD分析比较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D406A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810℃和870℃时,D406A钢都发生完全再结晶,退火温度越高,形成的等轴晶粒尺寸越大;退火后,钢中晶粒以{111}面织构为主,退火温度升高有利于{111}面织构的增强;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D406A钢形成等轴晶粒的尺寸增大,分布更均匀,主要在25~60μm;并且{111}面织构强度增高,{111}110织构百分含量增加,而{111}112织构百分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EBSD研究了初次再结晶退火温度对低温Hi-B钢组织、织构和晶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再结晶退火温度直接影响低温Hi-B钢的初次再结晶的组织均匀性和晶粒平均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初次再结晶组织的晶粒平均尺寸从15.2μm增加到26.7μm, 820℃退火的初次再结晶组织均匀性最好。初次再结晶主要织构类型为γ织构、α织构、{001}<120>织构和{114}<481>织构,退火温度880℃时,{001}<120>织构强度明显增加。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Goss晶粒数量减少,{114}<481>组分的面积分数先减少后增加,而{111}<112>组分的面积分数在退火温度升高到840℃后开始减少。退火温度为800℃时,{110}<001>取向晶粒与相邻晶粒的取向差为20°~45°的比例最高,为89.2%。不同退火温度下,{110}<001>取向晶粒周围的CSL晶界分布情况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CCT-AY-Ⅱ型钢板连续退火试验机模拟研究了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为840、860、880和900℃时,Nb-Ti系低碳深冲双相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尺寸略有增大,均匀程度增加,同时伸长率、屈服强度、r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880℃时出现峰值;{111}织构占有率逐渐增加,{111}/{100}值渐增,880℃退火时{111}110织构取向分布函数值达到最大,但{111}110与{111}112取向密度差值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张功庭 《金属热处理》2012,37(11):87-90
通过对轧制态的含磷Nb-Ti高强IF钢冷轧硬卷进行750~870℃退火试验,在Instron5569拉伸试验机上测试计算了塑性应变比r值和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Δr,并对不同退火温度下的试样进行了ODF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750℃升高到870℃,试验钢的r0、r45、r90和珋r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面各向异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显微组织分析,810~840℃退火时,试验钢获得最佳综合性能。试验钢从冷轧态到完全再结晶,{001}<110>、{110}<110>织构强度降低,{112}<110>织构遗传成为最强织构,而{111}<110>织构比{111}<112>织构强,使Δr值为负值;最佳退火温度(810~840℃)条件下最大珋r值为1.65,Δr为-0.38。  相似文献   

10.
退火温度对连铸连轧低碳钢板性能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级低碳钢板的罩式炉退火过程.通过观察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测试和利用三维取向分析术(ODF),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A50rm、△r值都逐渐升高,rm达到1.82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变得粗大,变形织构{112}<110>变弱.表明提高温度可以消除变形织构,有利织构{111}<110>增强,{001}<110>变弱,共同造成rm由升高.  相似文献   

11.
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总结了清华大学相变及复相新材料研究组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领域关键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三维巨型及纳米台阶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台阶阶面的可动性,贝氏体条的内部超精细结构,贝氏体浮突的特征及本质,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及形成模型,马氏体浮突的扫描隧道显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总结了清华大学相变及复相新材料研究组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领域关键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三维巨型及纳米台阶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台阶阶面的可动性、贝氏体片条的内部超精细结构、贝氏体浮突的特征及本质、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及形成模型、马氏体浮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进一步论述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形核-台阶长大(SNLG)机制,并用SNLG机制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亚结构;同时,还论述了空冷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3.
雷少云 《腐蚀与防护》2001,22(8):358-359
介绍了将粘涂和电刷镀两种不同的表面修复技术合二为一的新型表面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结构和氢化物含量对屈服强度σ_(ys),解理断裂强度σ_F以及断裂韧性K_(Ic)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单相γ,随等轴晶粒尺寸降低,σ_(ys)和σ_F略有升高,如出现层状结构(α+γ2两相),则σ_(ys),σ_F和K_(Ic)明显上升,氢化物使σ_(ys)上升但使K_(Ic)下降,层状结构的氢脆敏感性要比等轴γ的小. 合金中解理裂纹形核的阻力随着裂纹的扩展而不断增大,呈现稳态扩展,跟踪裂纹的形核和扩展,发现当裂尖塑性区及其变形量发展到临界值后,解理裂纹在塑性区中沿滑移带形核。  相似文献   

15.
铝与钢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铝与钢的焊接性,综述了国内外铝与钢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与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应用于铝与钢连接的焊接方法,并对各种焊接方法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氢及形变对Fe-Cr-Ni-Mn-N系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磁强计等技术结合拉伸试验,研究了气相充氢与拉伸形变对三种奥氏体稳定性不同的Fe-Cr-Ni-Mn-N不锈钢马氏体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取得了一些定量的数据.结果表明,拉伸形变促进ε和α’马氏体在奥氏体不稳定的钢中的生成,而氢的存在能促进ε马氏体转变但抑制α’的产生.奥氏体不稳定的Fe-Cr-Ni-Mn-N钢比奥氏体稳定的同类钢抗氢脆能力差得多,这与ε马氏体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家滨海油气处理厂停产检修的时机检测了污水处理系统管道的腐蚀及结垢情况,结果表明腐蚀速率最高可达2.2 mm/a,结垢速率达12~14mm/a.本文还对腐蚀及结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防护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单向减薄制样法在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了20钢渗硼初期硼化物的形核和生长特性及室温形变的影响。X射线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渗硼初期试样表层仅有Fe_2B形成;表层硼原子浓度与形变量之间具有单调增长的关系;偏聚于位错胞壁之中的硼原子阻碍了形变组织的恢复和再结晶,加速了硼化物的形核和长大。  相似文献   

19.
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时效AZ91 Mg-Al合金连续析出相的显微组织形态及晶体学特征。发现四种不同形态和晶体学特征的β-(Mg17Al12)析出相,共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板条状板出相,沿基面(0001)α析出的板条析出相与基体保持Burgers位向关系,生长方向为[7,2,-/9,0];其晶体学特征与由不变线应变原理预测的完全一致,第二类析出相是其轴线与其面垂直的六棱柱体,六个棱柱面都是{1100}α{110}β与基体保持对称性好的Crawley位向关系,另有少量短棒状同相与基体保持Porter位向关系,实验中还观察到一种未见报道过的位向关系。讲座了形态不同形态和晶体学特征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金属铀作为一种战略核材料,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核工业需求的牵引下,铀及其合金部件的成形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从工程角度梳理了铀材料制备及铀部件成形技术的发展,具体介绍了铀合金制备和铀材料纯化技术,并主要从塑性成形和铸造成形两方面说明了铀部件的制造方法。针对铀部件制造的特殊性,指出面向未来其技术更加关注于安全性、环保性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