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集成电路制造中真实缺陷位置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一种IC缺陷特征的提取算法,该算法能自动检测出IC缺陷的位置.在预处理阶段,利用形态开运算消除小缺陷和背景噪音,对开后的结果图像进行形态腐蚀,获得冗余物型缺陷的位置特征.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该结果为计算机自动检测IC真实缺陷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直拉硅单晶生长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制造集成电路(IC)用直拉硅单晶生长的现状与发展.对大直径生长用磁场拉晶技术,硅片中缺陷的控制与利用(缺陷工程),大直径硅中新型原生空位型缺陷,硅外延片与SOI片,太阳电池级硅单和大直径直拉硅生长的计算机模拟,硅熔体与物性研究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隧道数量及里程的大规模增加,隧道衬砌的缺陷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如何识别隧道衬砌缺陷并有效整治,成为广大建设者和运营工作者面对的一道难题。本文以笔者多年参与的地质雷达隧道衬砌缺陷检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结合隧道施工的实际状况,系统性地对隧道衬砌缺陷中衬砌空洞(脱空)、衬砌厚度不足和衬砌钢筋布设异常3种衬砌缺陷的形成原因、地质雷达图像特征、危害及整治措施进行分析。衬砌空洞(脱空)、衬砌厚度不足可在浇筑、开挖和防水板施工过程中形成,衬砌钢筋异常多由钢筋未规范绑扎引起;衬砌空洞(脱空)、衬砌厚度不足和衬砌钢筋布设异常3种缺陷可根据图像中反射信号的强烈程度和具体形态加以识别;隧道缺陷应论证是否需要整治,确需整治时应根据主要危害确定整治措施。本文总结了3种隧道缺陷的形成原因、雷达图像特征及整治措施,有助于对隧道衬砌缺陷更有效地进行防范、检测以及确定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浅表地层缺陷进行探测,本文将以往对材料特性的反演,扩展到对浅层地表空洞缺陷的反演,并采用遗传算法作为反演优化算法,在时域下建立路面结构动态反演的方法,并编制了动力反演程序.在对地表下既有空洞的情况进行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对在不同工况下空洞位置和大小进行了模拟反演分析和工程试验分析.通过对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反演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用动力对浅层地表空洞缺陷(大小、位置等)探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为检测浅层地表缺陷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5.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预测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表原生异常的特征元素W/Sn,Zn/Cd和Cu.Pb.ZN.cD/w.sN.Bi;地表岩石热释汞的异常规模,浓度分带和异常中心值;地表热释卤素的异常规模和强度建立了钨锡型,钨锑型和角砾型3种矿床类型地球化学判别模式。根据矿床不同垂直分带矿脉,单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和原生异常的分带指标建立了钨锡型矿床剥蚀深度和深部规模的地球化学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抗金属杂质添加剂的方法──掩蔽法,使杂质金属离子与镍离子产生共沉积,从而消除了杂质金属离子的积累,并获得了优良的镀层.实验证明GT掩蔽剂能消除镀镍溶液中杂质金属高于Zn2 、Fe3 、Al3 、Cu2 等的不良影响,并能同时消除四种杂质的影响.与美国产品Oxyfin999除铜杂质掩蔽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空洞大小、位置、埋深及作用力位置偏移等因素对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原理,采用Fortran90语言编程对浅层地表下空洞缺陷模型在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空洞大小、位置、埋深及不同及作用力位置等因素对落锤式弯沉仪时程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以为地层缺陷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CVD金刚石厚膜的力学性能对CVD金刚石厚膜刀具的寿命有重要影响.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CVD和热丝CVD法制备的金刚石膜断裂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力学性能,利用比重测量、SEM、X—ray、拉曼光谱等方法对两种厚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微波等离子体CVD制备的金刚石厚膜质量、比重和断裂强度要明显高于热丝CVD法制备的金刚石膜,并且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内部的空洞等缺陷以及晶界的非金刚石相碳含量较多是造成热丝CVD厚膜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新型宽翼边U型截面不锈钢型材的拉弯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此类构件拉弯成形主要缺陷的成因及控制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宽翼边U型截面不锈钢型材拉弯成形主要缺陷为截面畸变和轮廓精度差,其中截面畸变缺陷包括底面翘起、立边弯曲、翼边翘曲和截面扩口或缩口;窄翼边一侧截面畸变程度较宽翼边一侧更严重;截面畸变缺陷主要因拉弯过程中立边的收缩引起,对立边高度进行合理补偿能够有效消除截面畸变缺陷;轮廓精度差主要因回弹量大引起;调整拉伸量等工艺参数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回弹,提高轮廓精度,而基于回弹对模具型面进行修正能够明显提高轮廓精度。最后,利用本文缺陷控制方法,开展了某轨道车辆宽翼边U型截面不锈钢立柱构件的拉弯成形试验,获得了合格的拉弯件,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对多用户检测中的两种非线性干扰消除检测器,即串行干扰消除检测器和并行干扰消除检测器进行改进,加入自适应滤波因子,从而提高这两种算法的性能.通过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自适应干扰消除检测器比原有干扰消除检测器在降低误码率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可以消除原有干扰消除算法中固有的误差累积缺陷.  相似文献   

11.
传统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方法未能考虑到裂纹缺陷安全衰减过程的时变性,导致其对裂纹缺陷的安全裕度表征方式存在缺陷。为此,本论文结合安全衰减路径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思想,利用裂纹缺陷在失效过程中沿安全衰减时变路径的变化趋势来定义裂纹缺陷的疲劳失效速率,通过建立安全衰减时变路径与安全衰减速率之间的瞬态数学关系式,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裂纹缺陷安全衰减速率表征模型,并据此构建了曲线积分形式的裂纹缺陷剩余寿命计算模型与安全裕度表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寿命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裂纹缺陷的实际剩余寿命十分接近;本文所提安全裕度表征模型不仅更加符合裂纹缺陷的实际安全衰减过程,而且更加有利于安全检测人员对临近失效裂纹缺陷的识别与检测。  相似文献   

12.
堤坝管涌隐患空间位置的确定是工程技术的难题,管涌隐患未能及时查明及处理将严重影响坝基寿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本文利用瞬变电磁快速检测技术对室内堤坝管涌隐患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探测手段对堤坝管涌隐患位置、空间范围等确定较为方便,且效果明显,可为水库坝基修护加固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简单介绍了伺服刻划式打号机的原理及应用,并对造成车辆识别代号字体变形、深浅不一、毛刺多等质量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重点从设备本体、工装夹具、工况环境、产品结构、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对产生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同时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大型精密注塑模生产中产生“顶白”,熔接痕等缺陷的原因,讨论了这些缺陷与模具结构设计的关系,介绍了在模具设计、试模及生产中消除这些缺陷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至今已有六种n个Fuzy数的排序方法,但是都存在着某种缺陷。本文定义一种新的序值并用以确定n个Fuzzy数的顺序,从而弥补了上述各方法的不足,而且,本文还研究了更一般的情况。这为Fuzzy数在Fuzzy决策及Fuzzy专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单体铸造球铁活塞环"黑心"缺陷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铸造缺陷统计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为依据,对国内球铁活塞环单体铸造难以起步的技术难题即普遍存在的“黑心”缺陷的成因及实质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度氧化的缩松缺陷.同时,还在实验室做了成功的验证,研制出的球铁活塞环没有出现“黑心”缺陷.  相似文献   

17.
简要叙述了直拉硅中缺陷工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采用中子辐照或掺杂技术,在硅中引入杂质缺陷,并通过其相互作用实现对硅中杂质和缺陷的控制与利用.此项研究是硅片缺陷工程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由A2F或Z2F钢制成的自行车前权主管的缺陷.这些缺陷是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这些缺陷是:前权立管焊接不上;在焊缝中有裂纹,前权立管上的螺纹在加工后脱落.所有这些缺陷是由带状组织引起的.在带状组织中包含有大量的非金属夹杂物.最后,讨论了防止这些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Curvelet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磁瓦表面缺陷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磁瓦表面缺陷对比度低、自动识别困难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对磁瓦图像应用快速离散Curvelet变换(FDCT)提取特征,并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分类的磁瓦微小缺陷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磁瓦图像做分块处理,并对各分块图像应用FDCT,计算分解系数的l2范数,获得磁瓦不同方向的纹理频域特征;然后以归一化的分解系数l2范数作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特征向量,对图像做出分类。对不同缺陷占比的图像进行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当缺陷部分占分块图像的比例在1/64以上时正确识别率大于83%。  相似文献   

20.
基于ANSYS管道缺陷承载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压力管道含局部减薄缺陷及轴向长表面裂纹缺陷时的极限承载能力及结构极限状态特性。通过ANSYS有限元方法对压力管道含局部减薄缺陷及轴向长表面裂纹缺陷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极限载荷与材料屈服强度成线性关系;在极限状态下,裂纹前端塑性区首先沿45°方向扩展并贯穿韧带截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