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梁明超 《小氮肥》2012,(6):24-25
山西兰花科创田悦化肥分公司有2套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在近阶段正常运行中经常出现燃烧炉下锥体与水封管连接处焊缝裂开的现象。如不及时对裂缝进行补焊,裂缝会越来越大。其后果:①造气系统送吹风气时,吹风气余热回收系统处于微正压,燃烧炉内的烟气会从裂缝处喷出,污染环境;②造气系统不送吹风气时,吹风气余热回收系统处于微负压,引风机会将一定量的冷空气抽进燃烧炉内,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不  相似文献   

2.
《小氮肥》2015,(5)
<正>1存在问题江苏阜宁双多化工有限公司于2010年建成2套配置Φ6500 mm吹风气燃烧炉和30 t/h余热锅炉的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单套装置设计回收8台造气炉产生的吹风气。运行初期燃烧炉温度和压力均比较稳定,余热锅炉产蒸汽量约20 t/h,工艺指标均在设计参数之内,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该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运行半年后,余热锅炉逐渐出现以下问题。(1)余热锅炉积灰严重,造成燃烧炉炉内的  相似文献   

3.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造气车间有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2套,其中1^#吹风气回收装置为:咖3800mm×13625mm燃烧炉配10t/h余热锅炉,配套造气风机为D450型,1台风机配3台西2610mm造气炉生产运行,制气循环时间为120s,吹风时间为25~27s,设计回收4台造气炉吹风气余热,但实际只能回收3台炉的吹风气余热。  相似文献   

4.
介绍新型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设计情况,合理选择工艺流程、燃烧炉、燃烧器及余热回收设备,并介绍三种工艺流程的装置投资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武 《中氮肥》2003,(1):8-11
从工艺流程,吹风气引出位置。燃烧炉系统控制等方面阐述了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选型,介绍了目前此装置在中小氮肥厂运行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组合燃烧炉是我公司开发的一种以回收多种废渣、废气为目的综合回收装置,采用的是沸腾炉与吹风气回收相结合的一种新颖技术,运用了沸腾床的燃烧特性,采用了吹风气余热回收锅炉的运行模式,对造气产生的废渣、废气及其它多种低热值气体进行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后部的余热锅炉副产蒸汽用于生产或发电。该装置有三件设备组成,也称为“三合一燃烧炉”。  相似文献   

7.
孙培霞  王会川 《小氮肥》2007,35(10):3-5
0前言 稷山纯碱公司的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是于2000年从临猗公司拆迁过来的旧装置。安装运行后,曾经出现燃烧炉塌顶、上部炉壁内衬脱落等情况,致使燃烧炉上筒体烧红变形,且蒸汽过热器、余热锅炉机组等设备都存在问题,只能回收2~3炉吹风气量,产汽量小,造气生产用蒸汽不能自给。经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燃烧炉的壳体及内衬结构、蓄热层等设计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8.
周建军  苏超 《化肥设计》2006,44(4):34-35,63
针对原造气系统吹风气回收装置存在的配置不合理问题,重新设置了燃烧炉直径为7 500 mm的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实行集热回收。介绍了该装置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主要设备、原料标准和产品技术规格;论述了装置的运行工艺指标和安装注意事项;对装置的生产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梁明超 《小氮肥》2011,(1):17-18
山西兰花科创田悦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有2套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从造气炉回收阀至燃烧炉之间的吹风气总管上原没有设计安全隔离装置,由于造气炉回收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气现象,致使吹风气回收装置在停炉检修时必须在造气炉回收阀后加装盲板。但在加装盲板的过程中,仍有一部分煤气会通过造气炉回收阀经吹风气总管漏入吹风气回收系统,如果空气预热器换热管或管板破裂,漏入的煤气就会倒入空气系统,可能导致空气系统发生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0.
邢一德 《化工设计通讯》2001,27(3):56-59,62
该文对吹风气余热回收的流程选择、燃烧炉和余热锅炉的选型、引风机的设置、装置积灰的原因分析以及吹灰器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任国明 《化肥设计》2001,39(3):54-55
叙述了合成氨生产造气工段吹风气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与注意事项,指出在改进工况操作,减少只风带出物的同时,设置干式旋风除尘与水膜除尘,可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粉尘达标排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高炉煤气低温燃烧和管式炉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热管换热器回收管式炉烟气余热,对高炉煤气和助燃空气进行预热,采用同轴交叉旋转射流模式燃烧,实现了低热值高炉煤气在低温管式炉的稳定燃烧,开发了焦化管式炉节能减排新技术.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攀钢焦化厂甲基萘管式炉的节能技改,运行结果显示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志平  宁红兵  赵恩录  黄俏 《玻璃》2009,36(7):19-21
玻璃窑炉全氧燃烧是玻璃工业发展方向,全氧燃烧玻璃窑炉节能关键在于玻璃熔窑的燃烧空间设计,本文对全氧燃烧与空气助燃玻璃窑炉的燃烧空间进行对比,得出全氧玻璃熔窑燃烧空间与传统空气助燃相比可大幅度缩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硫回收装置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尾气废热锅炉、酸性气废热锅炉与酸性气燃烧炉的短接、燃烧炉空气鼓风机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技改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技术改造,尾气废热锅炉产生2.5MPa饱和蒸汽全部返回蒸汽管网,全年创造经济效益336.6万元。  相似文献   

15.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ermal load between the burners of the glass-melting tank furnace is optimized and the conditions providing for the melting of the batch not further than opposite the second pair of burners are identified. Operating conditions that ensure complete combustion of fuel with an optimum quantity of excess air are determined. Recommendations are issued for the r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natural gas combustion in this type of furnace.  相似文献   

16.
慕粉荣  刘涛 《煤化工》2022,(1):73-75
针对山西豪仑科化工有限公司36万t/a焦油加工装置工业萘精馏单元存在的煤气单耗高、安全系数低等问题,通过更换燃烧器、在管式炉顶部增加空气预热器、自动化升级方面增加自动点火装置和快速切断阀等措施,使管式炉排烟温度由450℃降低到小于140℃,助燃空气温度由30℃提高到280℃,管式炉热效率由原来的68.5%提高到81.4%,加工吨焦油的煤气单耗降低约0.61 m3,加热炉操作便捷性和安全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循环床锅炉燃烧份额分布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小型实验台上,研究了床温、过量空气系数、一二次风比例和煤种等因素对燃烧份额分布的影响,证实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区处于欠氧燃烧状态,并且密相区产生的一氧化碳和部分挥发分被带到了稀相区进行燃烧。从流动和燃烧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从密相区气固两相流行为出发,解释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于鼓泡床的一些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研究主要聚焦在掺混比等条件的影响,而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鉴于此,采用涡耗散模型对60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掺烧市政污泥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污泥掺混比例、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以及二次风配风方式对燃煤锅炉内污泥掺混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掺混比增加,炉膛整体温度下降,影响燃烧稳定性,同时炉膛出口NOx浓度有所降低。当污泥掺混比例增长至20%,炉膛出口温度约下降100 K,NOx浓度减少53.2%。而污泥掺混比例对于炉膛内速度场分布影响较小。随着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由0.72增加至0.96,炉膛出口温度增幅较小,仅增加15 K左右,而NOx浓度则大幅增长,由174.39 mg/m3增长至352.09 mg/m3,约增长50.4%。在本文过量空气系数范围内,考虑温度和NOx浓度,推荐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0.84。不同二次风配风对燃煤锅炉掺烧污泥影响差异较大。5种配风方式下,炉膛出口温度和NOx浓度有较大变化。鼓腰配风下炉膛出口温度最低,为1 289 K,而倒塔配风温度最高,为1 341 K。同时鼓腰配风下NOx浓度较高,为207.77 mg/m3,束腰配风NOx浓度较低,为156.42mg/m3。综合温度和NOx浓度,本文二次风配风推荐采用束腰配风方式。  相似文献   

19.
乙烯裂解炉内复杂物理化学过程耦合模拟与优化能够满足乙烯装置对高效率、低污染和低成本的设计和操作要求,对提高乙烯工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简单燃烧机理难以准确预测炉膛燃烧生成NOx浓度分布的弊端,提出了在裂解炉使用更准确的简化GRI-Mesh 3.0机理结合涡耗散概念(EDC)模型的方法,并对Sandia Flame D的燃烧过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验证了此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在已建立的燃烧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助燃空气对降低裂解炉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裂解炉热效率的情况下,空气预热温度为300~600 K、过量空气系数为1.1时降低NO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吴彬  邓建康  张玉 《氯碱工业》2012,48(1):22-24,44
针对天然气与电石炉气成分及热值的差异,对固碱生产装置中燃烧炉炉头、工艺配管、控制系统、风机及安全装置等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天然气一电石炉气双燃料燃烧炉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