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Fedorov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Schmidt初始化策略,对原算法进行了改进。更进一步地,结合最小体积闭包椭球问题的理论、支持向量机中序列最小最优化(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简记为SMO)算法思想[2],和Schmidt初始化策略给出了D-最优设计一个新的数值算法——SMO更新算法,并对其复杂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D—葡萄糖酸钠对D—核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酶缺陷突变株不能以D-葡萄糖酸为唯一碳源生长,但其作为D-核糖的前体则是有效的。固定碳源总量,利用D-葡萄糖与D-葡萄糖酸钠混合碳源发酵,在120g/L的D-葡萄糖酸钠浓度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发酵在40h时结束,D-核糖产量达18.8g/L;在30g/L的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时,发酵72h,D-核糖产量达68.5g/L。 相似文献
4.
徐云龙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原始——对偶单纯形算法是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有效算法.它比原始单纯形法、两阶段单纯形法、对偶单纯形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文扼要介绍了原始——对偶单纯形算法及其数学模型,算法步骤和框图,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含有过程变量的简化Becker模型(Ⅲ)及参数估计的D最优正交区组设计,并给出了这一结论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8.
D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的2—D模型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将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理论应用于连续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系统中,给出能很好反映迭代学习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Roessor模型。在2-D系统理论上证明了D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律的收敛性。根据该理论设计的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器,受到的限制较小。 相似文献
9.
将D2D通信引入蜂窝网络,D2D用户与蜂窝用户会发生同频干扰。为了协调两者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总容量,在模拟退火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信道容量最大为目标的改进算法。在改进的算法中设计了新的温度更新函数,使其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增加了记忆功能,记忆当前的最优解,避免遗失搜索过程中的最优解;增加补充搜索过程可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的信道容量相比于传统的模拟退火算法、随机选择算法分别提高了6.5%、12.3%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电磁场能量动量张量的双矢势对偶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考虑有磁荷存在的情况下,引入了电磁场双四维势的描述方法。给出了场强与双四维势的关系,并且从Euler—Lagrange方程出发,推导出了具有电磁对偶对称性的Maxwell方程;讨论了具有对偶对称性的电磁场能量动量密度张量以及它们的特性;最后,证明了有磁源存在情况下电磁场的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日本Daicel公司出售的Chiralcel-OJ柱的Van-Deemter曲线可知Chiralcel-OJ柱的Van-Deemter曲线与一般的手性柱的Van-Deemter曲线不同,曲线不仅出现了最低点而且出了最高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分离度减小;随着流动相改性剂蝗增加,分离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针对齐次线性对数比模型,首先给出一个变换,从而使最优回归问题得以简化。在变换后的导出设计空间内,利用A—最优性条件,找出设计的A—最优配置,从而给出了A—最优性设计。 相似文献
14.
N-乙酰-D-葡萄糖胺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的重要氨基糖,实验研究了NAG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和加工稳定性,为NAG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NAG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NAG晶体在120℃、6h下保留率大于98%,性质稳定;在100℃、6h、pH3.0-8.5的条件下,NAG水溶液稳定性好,pH超过8.5则保留率大大降低,并伴有颜色变化;NAG在牛奶杀菌条件下性质稳定;NAG不具有吸湿性和保湿性。 相似文献
15.
D—核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糖发酵液用饱和醋酸铅除去菌体、杂蛋白,然后通过AB-8树脂进行脱色,脱色液分别001×7,201×7树脂脱盐后,经过浓缩,于201×4硼酸型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以0.02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为洗脱液,将其中核糖流分浓缩、加甲醇除去硼酸根后,加乙碱减压浓缩得到白色核糖固体。 相似文献
16.
17.
在含有过程变量的混料系统中,由于某些混料采用Scheff'e正则多项式加过程变量模型来描述不够理想,为此作者提出了简化Becker模型(Ⅰ)加过程变量模型,给出了三分量简化Becker模型(Ⅰ)加过程变量模型在两个正交区组上的D-最优试验设计,并且给出了这个结论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在概括了没食子单宁类化合物生理活性的基础上,作为没食子单宁人工合成的搜索,从没食子酸和D-葡萄糖出发,合 3-O-没食子酰-D-葡萄糖。其中没食子酸的酚羟基通过苄基化得以保护,随后在10%Pd-C的催化作用下除去苄基,葡萄糖中的四个羟基(1,2,4,6-)通过异丙叉化得以隐蔽,而在酸催化水解作用下被还原。基于薄层色谱和核磁氢谱及碳谱的分析,确定了中间化合物3-O-没食子酰-(1,2:5,6-二-O-异丙叉)-α-D-呋喃葡萄糖与3-O-没食子酰-D-葡萄糖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裴文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1):71-72,78
报道了在手性配体(2R,3R)-(-)-1,1,4,4-四-(1-萘基)-2,3-(缩丙酮)-1,4-丁二醇与TiBr2(i-OPr)2作用制得的催化剂存在下,3-(2-丁烯酰基)-2-恶唑烷酮与环戊二烯的不对称催化Diels-Alder反应,并对该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