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我国煤炭资源长期大规模的开采与利用,使得煤炭资源型城市形成了经济增长粗放式、环境污染严重、治理成本高、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经济增长缓慢等特点。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自主勘探设计和自主开发的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市为例,充分挖掘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地热资源和地质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平顶山市绿色矿业城市生态涵养带、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地质文化产业园、绿色矿业发展国际交流中心和清洁能源试验区(4+1模式)。通过绿色发展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困局,将城市打造成集能源、绿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和国际一流绿色矿业城市。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其在转型期要面临产业发展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城市空间布局等突出矛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需要,以传统矿业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历史必然。从理论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优势、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以平顶山市的转型发展实践为例介绍了资源型城市在城市空间、生态环境、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发展等问题上的具体解决途径。平顶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强烈的转型需求,转型过程中将生态、资源、经济和人文环境组成有机的整体,空间-生态-产业的总体设计探索思路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我国越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这些都为我们国家资源型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内涵,为资源城市矿业绿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在分析矿业绿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绿色发展三个方面,多元化转型发展,内外环境分析和发展特色产业,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赣州市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州市正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本文总结了赣州市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构建绿色矿业发展格局、推进矿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地和谐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分析了绿色矿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拓宽绿色矿山建设融资渠道等针对性对策建议,以加快赣州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及绿色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5.
孙怡 《煤炭技术》2013,(10):5-6
随着资源开采殆尽,依靠煤炭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撑的城市必然会面临转型问题。我国社会性质以及历史背景,迫使资源型的城市面临着开发早、速度快和衰退严重的现象。煤炭资源城市分布广、面积巨大,为了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需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列为重点工作项目之一。文章将以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旅游业开发为研究对象,提供可行性建议,力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绿色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为依据,结合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构建模式,并分别在企业内部生产循环、工业园区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现代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及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在煤矿—矿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国早期形成的煤矿或矿区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并且这些煤矿或矿区的建设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此陆续经历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萌芽、快速发展、预转型和转型时期,其间煤炭资源型城市不断更替,有些城市已不再属于此类范畴,有些地区形成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有73个,占资源型城市的38.9%(不包括县和市辖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中部和南部地区。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矿城分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成为城市转型的阻碍,因此对城市发展而言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质量。  相似文献   

8.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作为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平台,是推动矿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全面分析淮安市盐矿的资源、产业、环境保护与盐穴资源二次开发等优势的基础上,从科学规划开采布局、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利用盐穴资源和延伸盐化工产业链等角度出发,提出淮安市盐矿创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思路,并提出推进绿色勘查,将盐腔储库纳入国土空间管制;全面建设绿色矿山,构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加快盐盆岩盐资源整合,激励盐矿造腔式采卤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锋  蔡永乐  王凯  秦冬冬  张峰 《煤》2022,31(1):34-38,50
煤炭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中共第一城阳泉市依矿而建、因煤而兴,目前已处于煤炭资源衰退期,城市转型发展任务紧迫。基于阳泉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以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关键技术为重点,分析了阳泉城市转型的必要性,系统性地揭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阳泉城市高质量转型的五项主要对策。研究结果对促进阳泉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其他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资源产业。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依托资源开采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逐渐面临资源枯竭、城市衰退的危机,产业转型是迟早问题。平顶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本文从平顶山市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现状出发,提出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并初步设计了转型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冰 《煤炭技术》2013,(8):12-13
本文以资源型城市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完成城市经济转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采煤塌陷区唐山大南湖为例阐述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途径。本研究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支持,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模式对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确保社会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东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并以徐州贾汪区转型探索经历为例,总结城市转型的"徐州贾汪区模式",主要包括放大正向外部效应、长期坚持矿地融合、大力建设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三条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共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性难题,必须引入系统性思维。我国东部矿区普遍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沉陷积水是最主要的共性特征,煤炭开采产生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基本相同,转型发展模式值得互鉴。  相似文献   

13.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是矿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是示范区建设的行动纲要。编制《建设方案》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矿业绿色发展精神的重要举措,提升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具体要求,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规范化管理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市县编制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为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但是部分建设方案中出现了建设范围不明确、建设主体定位不清、建设内容存在局限等问题,《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亟待进一步厘清。《建设方案》的编制原则包括方案先行、生态保护、突出特色、部门联动四个方面。主要任务包括: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优化勘查开发布局;大力建设绿色矿山,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矿业全链条绿色发展;创新政策机制,服务长效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乌海市由于长期开发矿产导致煤炭等资源枯竭的现状及生态环境所遭受的破坏,剖析了乌海市立足实际,主动转型,实施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构建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经济社会体系,提出乌海市作为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处于成熟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其成功转型的经验为:延伸产业链,推进传统产业转型;修复矿业废弃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坚持高起点转型,实现产业升级与产业更替;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主导产业结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煤炭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环境破坏与资源枯竭问题,特别是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众多,环境问题突出。通过生态调查、分析与评价对其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是维持资源型城市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邯郸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以邯郸市生态景观规划为例,阐述了其按照生态化理念建设和谐的景观系统的规划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矿业绿色发展和矿业绿色发展指数的概念,分析了矿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的意义。在剖析矿业绿色发展架构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型发展、安全和谐四个方面构建了矿业绿色发展指数体系框架,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了指标权重,提出了指标标准化和指数的计算方法。该指数体系通过评价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水平对引领矿业发展理念转变、助推生态国土建设和矿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龚晓菊  张震 《中国矿业》2012,21(8):38-41,44
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结构畸形、社会就业困难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等问题,产业转型问题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和先导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受现实约束条件和传统观念的限制,流通产业不能自动地成为先导性产业。在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流通产业能否成为先导产业?本文对此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设结构合理、资源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煤炭主导产业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文章依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自身特点,考虑经济发展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以邯郸为中心城市,将武安、肥乡打造为资源型区域次中心城市的研究方案,并对此进行SWOT分析,探讨选择资源型城市作为次中心城市的转型优势,为实现区域间组团竞合共赢和总体利益最大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经济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发展经济水平日益降低等问题不容小视。文章以河南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对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当中的环境优化、人才建设、发展观念和技术的改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煤化工产业及以煤炭产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是目前山西省转型发展的优选路径之一。山西蒲县具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炭循环经济企业集团,具备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对煤化工产业发展机制及主要的产业细分方向研究,探索了在蒲县建设以500万吨煤炭洗选项目为起点以能源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导产业链,煤-电-化一体化生态工业园的规划思路,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