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云计算框架中的传播延迟无法满足电力物联网对低延迟和可靠性的要求,在移动边缘计算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物联网的云-边缘网络结构,并对业务响应时延进行建模。通过约束优化和改进遗传算法相结合求解优化模型,得出最优计算卸载策略。通过仿真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提出的移动边缘计算卸载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策略在提高业务处理可靠性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故障情况下业务响应时延,与仅重传策略的延迟性能相比,该策略延迟性能提高了6.4%。综上,该研究可对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输的可信任性与安全性开始成为其在关键领域中应用的基本前提。然而大多数现有的方案不适用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文中在分布式密钥管理与边缘计算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群组密钥加密算法。这种算法通过使用基于相同主题的节点群组构建算法构建分组,并且通过使用基于群组密钥管理的密钥分配算法等算法,减少了随着分组内节点增减而产生的重新派生新密钥以及节点之间传递密钥所需的系统开销,密钥生成节点无需和所有物联网节点建立通信链路。文中还对方案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证明了文中提出的密钥管理算法可提高设备性能,降低功耗,适用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各种环境。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 IoV)的不断发展,有限的车载终端已无法支持延迟敏感和计算密集型的车联网计算服务。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通过在用户侧提供计算卸载服务,可实现车载任务的实时化处理并降低车载终端能耗。为了提高车联网计算中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一种联合时间延迟与计算耗能的计算卸载模型,并采用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进行计算。应用混沌映射与自适应参数对DE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计算效率以应对IoV高延迟敏感度的要求。最后进行实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所提计算卸载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南方电网技术》2022,16(3):100-107
9.
10.
文中提出了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终端的微服务建模与计算资源配置方法。首先,在提出的微服务架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服务和聚合服务的时序逻辑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微服务的边缘计算终端计算资源配置方法,该方法采用计算资源供需模型刻画边缘计算终端为不同类型聚合服务供给计算资源,采用计算资源配置模型获得边缘计算终端的计算资源配置量和容器资源供给量。最后,仿真分析了容器资源垂直弹性伸缩率、聚合服务最大容忍延时和资源灵敏系数对计算资源配置的影响,给出了考虑多类聚合服务的计算资源配置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泛在电力物联网融入了社会的不可预知因素,导致互联环境复杂多样,终端设备接入类型与数量激增,时刻面临网络攻击和非安全数据入侵等安全隐患。因此,已有的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不再完全适用于如今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文中从生物免疫学新视角探讨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安全技术。首先,类比病原体入侵生物体时免疫系统的免疫过程,阐述了生物免疫学与泛在电力物联安全防护的关联;其次,分析了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面临的安全挑战,并基于免疫学归纳了抗原识别、免疫响应和免疫记忆3方面的关键技术;最后,构想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全方位智能联动的安全免疫体系,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海量数据接入对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发起挑战,亟须边缘计算协助数据实时处理。现有工作重点研究了任务卸载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场景的应用,未充分关注服务缓存对任务卸载策略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场景的联合服务缓存与任务卸载策略。针对供应商与服务提供商的收益冲突问题,以供应商数据处理时延最小化为目标,研究与证明了计算服务提供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主从博弈以及纳什均衡点的存在,提出结合粒子群的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实现问题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有效提高了任务处理效率,降低了供应商的计算成本,提高了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收益。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可以全方位提高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信息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实时监测和掌控各环节重要设备的运行参数,提升电力系统的分析、预警、自愈及灾害防范能力;传感器件是对电力物联网各环节信息进行深度掌握最关键的环节,然而,复杂的工作环境增加了更换传感器件电池以及人工维护的难度,网络节点供能成为制约电力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此,本文根据电力物联网建设形势下智能巡检的场景特点,选择对具备较强抗电磁环境干扰能力的磁共振充电方式,设计了面向电力物联网的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研究传感器节点的能量管理策略,提出变电站智能巡检场景下可充电WSN的负载均衡路由优化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在可充电条件下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寿命的有效性,解决传感器节点能量受限的难题,从而提升传感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电力智能巡检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