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4)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7)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充分依托学科优势,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提出构建"专业学位硕士全过程合力育人体系"。该体系以"对接国家需求、培育行业情怀"为核心,重点强化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和育人团队建设,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专业硕士合力育人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范式。  相似文献   

3.
《国外建材科技》2014,(4):175-177
阐述了"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分析了"政产学研"合作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中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各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政产学研"合作开展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工科研究生工程素质普遍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的现状,基于"大工程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产学研培养模式。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企业实践和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育人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平台,以提高其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2)
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是高校顺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极为重要的保障。面对新时代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地方高校亟需直面问题,树立"开放、多元"的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健全市场准则主导、深度融合联动的产学研协同共构机制,构建"产—学—研—创—服"全链条融通的联合体,推进产学研协同共构、全链条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自2015年秋季北京市开展"学农教育"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验证,创新构建了职业院校服务普通教育的综合育人模式;建立了"一周基地学农+非学农期间常态化合作"的现代化综合性实训基地;固化形成了具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特征的学农教育管理体系;在青年人德行培养、现代都市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挖掘了都市职业教育的新职能,对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及普通教育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通过项目的实施,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融入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以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探索了新形势下的角色定位和社会服务新模式;为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文化育人体系创新构建了实施的平台和途径;在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及高等教育改革号角的吹响,传统商科教育面临诸如新技术、新实践、新需求、新使命等挑战,到了必须变革的关键节点,新商科教育是其解决之道。文章提出新商科教育发展应对之策:面对新技术,颠覆及重塑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新实践,政产学研融合寻找突破;面对新需求,跨界交互培养新技能;面对新使命,立德树人强调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融合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基于文献研究法、典型高校专业调研和典型高校院系主任专家咨询等方法,以知识融合为核心,以"全生命周期执业能力"和"能力教育"为导向,构建了由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导向及全生命周期三个维度穿插在一起的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融合"三维体系"。最后,针对课程整合"三维体系"提出了坚持以知识融合为核心思维,以学科交叉为重要载体的教学改革思路,重点打造"国际化、博士化、双师型"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注重校企合作,强化社会网络,促进"政产学研"融合三点实施性的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维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土木工程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建设,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最新理念,立足学校铁路交通专业传统优势和特色,在既有土木工程"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创办"线桥隧一体化"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实行"依托大工程、校企联培、实践创新并举"的育人模式,构建了与《华盛顿协议》相匹配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核心的校企"3+1"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并以"校企双轨"模式建立了实践和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新机制,优化了师资配置,完善了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控制体系。成功培养了首批77名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土木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为新时期应用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示范作用,具有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联合培养能有效促进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文章借鉴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从建筑类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入手,结合目前产学研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筑类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三明治"路径:通过课程模块设置,实现研究生培养"理论+实训"的统一;通过专业实践基地的平台建设,实现产学研多方的"互动+多赢";通过制度政策的完善,"保证+支持"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