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在工科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本文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依托探索了包含爱国主义、环保意识、职业素养和法律法规四个方面人文素养和工程素养的培养方法,对思政教育融入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思考与设计,并提出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工程素养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实现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有效辅助。  相似文献   

2.
<正>将OBE理念融入《大型火电机组运行及事故分析》课程教学中,以充分发挥OBE理念在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Outcome-basededucation,OBE)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以成果为本的教育:争议和答案》一书中。该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通过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与创新创业理念的衔接、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科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构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核反应堆材料》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课程讲授、部分翻转课堂和完全翻转课堂三种教学方式,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场所等多层次混合,既满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认证要求,又重视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活动中的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对解决课程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引入CDIO的理念和方法,对《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其实施流程、教学措施及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课程多沿用"基于主题教育"的教学方式,主题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具备知识架构完整等优点,但对于应用型本科建设院校来说,不利用突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CDIO理念本质是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工程认证中的OBE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探索并创新构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体系,实现教学效果的持续跟进,以满足工程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基于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注重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发电厂电气部分》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相似文献   

7.
正成果导向作为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正被我国高等院校所推崇。本文针对《电力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提出了探索性的改进方案,对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分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未形成合力、教学理念与学生个性相冲突、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改革不匹配、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适应、考核方式与形成性评价难以契合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强化思政教育、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机制等策略,着力发挥"德育"与"智育"合力作用,基于持续改进理念,落实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以巴斯大学工程和设计学院的理工类本科生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学制、课程设置、授课形式、设计类项目、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高校理工类本科生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通信系统原理》教学中存在的“痛点”,课程组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进行“强化思政引领、融入学科前沿、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多门课程、引入工程案例、改革考核评价”六位一体的教学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对象,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及课程思政内涵,探讨如何从教学内容、环节、手段等方面实施课程思政。提出了以学生能力效果为核心的评价方法,通过优化教学大纲,将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将课后作业、专题研究与课堂思政相结合,建立一种思政教育与专业授课相融合的模式,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电力专业人才及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从课堂教学环节、实验实践环节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新体系,对非电专业该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中国制造2025”产业强国战略的出台,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理念,为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指明方向;随后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的工程专业认证理念,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正>针对目前电气工程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痛点,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向导,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推手,建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控制基础》三门课程的控制理论课程群,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探索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群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贵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介绍了将课程思政建设有机嵌入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学生能力提升和情感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探讨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和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挖掘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并将课程思政映射点梳理、规划与整合,从而实现一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做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程流体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该课程教育功能和目的出发,通过剖析这门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归纳,着重探讨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有助于体现此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培养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的工程人才的重任,构建以多维度培养质量评价为基础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是重中之重。该文梳理国内外工程人才培养的相关进展,分析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素,设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持续改进机制。在评价与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电力特色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厘清课程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学布局。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类工程人才培养为例,介绍改革实践成效,希望为行业特色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教学项目开发研讨,明确"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设计为七个学习情境,运用测站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采取"过程考核+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实现"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整个电气专业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电机的基本特征及分析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分析、创新。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专业性特征明显,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牵涉电、磁、热、机械等综合知识,因此教学难度较大。现阶段《电机学》的教学依旧延续传统模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为了提高《电机学》的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以新工科为视角,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针对《电机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在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人才,是地方高校工科教育面临的一项新挑战。依据应用技术型电气人才培养特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以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基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构建了"案例法教学+虚拟化实践+实训"的教学新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和工程应用的有机融合,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理论和工程应用结合的能力,强化了人才综合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