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煤炭洗选工艺的火电厂CO2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从煤炭购买、洗选到发电过程及后续污染物处理的火电生产流程,建立了以最小发电成本为目标的火电企业CO2排放控制模型.以某火力发电厂为例,依据该厂逐月生产运行数据,污染处理及CO2减排控制能耗,核算了火力发电全流程不同环节的CO2排放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不同碳捕集技术下的发电成本及CO2排放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火电厂燃煤发电所排放的CO2占其全部CO2排放量的96.00%,洗煤排放的CO2仅占0.38%,污染物处理间接和直接排放的CO2占3.62%.当采用吸收分离法、膜分离法和物理吸附法进行CO2捕集时,分别可以减少71.60%、76.47%和86.06%的CO2排放,发电成本则依次增加31.16%、41.52%和79.44%.  相似文献   

2.
我国燃煤发电的CO2年排放量逐年增加,同时CO2年减排量也逐年提高,因此CO2排放强度逐年降低。统计表明,1949~2010年我国燃煤发电累计CO2排放量约397.79亿t,CO2减排量约6.437亿t,占CO2排放量的1.62%。目前,燃煤发电CO2排放强度已由原来的3 301g/(kW.h)降到973g/(kW.h),下降了70.52%;对应GDP产值的CO2排放强度从8.091t/万元降到0.835t/万元,下降了89.68%。建议推行发电企业竞价上网,进一步降低CO2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静态浮箱-LGR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法,于2010年7月、9月和11月对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库区9个典型采样点CO2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实验,并就CO2排放通量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水库水体表现为CO2的"汇",吸收CO2最大的点分别位于两条支流及上游来水上。9月份水库水体表现为排放CO2。11月份水库水体各点均表现为较强的排放,其中1、2、3号点的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122.37 mmol/m2.d、123.96 mmol/m2.d、166.863 mmol/m2.d。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Kriging插值技术获取水库不同观测时段CO2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插值结果表明:7月份水布垭水库CO2排放通量空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库上游入口和典型支流的吸收最显著,坝前水体CO2吸收居中,而水库中部范围内水体对CO2吸收较差。9月份和11月份水布垭水库CO2排放通量空间分异相似,从水库上游到坝前,排放量依次增加,到坝前区域排放量达到最大。水库水体CO2排放通量与环境因素的响应研究表明,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含量、水体总有机碳含量3个因素是影响CO2排放通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含量与CO2排放通量之间呈典型的负相关关系,水体总有机碳与CO2排放通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pH值和透明度对于CO2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小。水库水体CO2排放通量还受到水库运行时间与水库运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电力消费与CO2排放之间的潜在关系,利用分解分析的理论,运用固定基年的Adaptive Weighting Divisia Index方法以发电、工业、交通运输业、民用和服务业、其他行业五种行业分类为基础.对1990~2005年间中国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并将其分解成分行业的电力消费结构效应因素和CO2排放强度效应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中国总的单位用电量CO2排放强度有了大幅的降低,降低比率达43.21%.两影响因素中用电结构效应对总排放强度的降低起到抑制的作用,而分行业单位用电量排放强度效应则推动了总排放强度的下降,其中又以工业、发电业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陈涛  姚平  王奕 《吉林电力》2011,(4):42-44
针对电力行业CO2排放量较大及节能减排的现状,介绍了以新能源替代、采用新的燃烧方式及CO2捕获、储存、利用,几种CO2的消减技术,对于应对CO2减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火电厂CO2排放降低和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电力工业CO2排放状况,提出了几种火电厂CO2排放控制措施,并分析了火电厂CO2分离回收和固定利用的可行性措施与技术,对电力工业CO2减排控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气制造》2013,(4):13-13
斯凯孚太阳能线性驱动器CASD-60和斯凯孚太阳能轮毂CRSD290这两大解决方案每年能够为每块58m2太阳电池板增加5.8MW·h的发电量,以此减少CO2排放。根据全球电网的CO2排放系数0.749kg/kW·h,相当于每项解决方案每年能够减少4.4t的CO2排放。  相似文献   

8.
O2/CO2燃烧技术研究进展2:污染物排放特性与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2/CO2燃烧技术不仅能实现CO2的大规模捕集,而且能大幅度降低NO2排放,并使SO2处理更加容易,是一种接近零排放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介绍了O2/CO2燃烧技术在SOx和NOx排放特性、颗粒物和痕量元素排放特性以及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了该技术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金锁  李志 《吉林电力》2011,39(1):15-17
论述了CO2分离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在介绍O2/CO2燃烧的原理及降低NOx、SO2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O2/CO2燃烧方式不仅易于分离和收集CO2,同时可有效地控制SO2和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高效洁净煤燃烧技术.并从模式系统选择、电厂布局、燃料类型的选择、制氧厂规模及发电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中NOx排放特性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试性试验和实验室实验,从NOx的生成和破坏机理的角度,分析了O2/CO2气氛下NOx排放减少的原因,以及O2/CO2的体积比、过量空气系数等对NOx排放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O2/CO2燃烧技术的NOx排放特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的构建,远距离、大容量配套新能源电力外送已成为转变能源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途径.如何评估此类项目CO2排放水平及节能减排效益,已受到各界关注.以陕北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对其配套外送电源的CO2排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实施火电与新能源打捆外送,不仅扩大送端省份的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排放轨迹模型的电力行业CO_2减排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CO2减排目标为强制约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深入探讨我国电力行业的CO2减排场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排放总额度约束的标准排放轨迹模型。根据该模型特征,总结了我国电力行业潜在的几种CO2减排模式,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模式下通过调控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实现减排目标的控制手段。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标准排放轨迹模型量化地计算和比较了各种减排模式,并对我国未来电力CO2的减排场景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放轨迹模型可实现对CO2排放更有效、精确地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华中电力》2010,(1):4-4
<正>美国电科院(CPR1)采用一种最新的"多面与融合"(prism and Merge)的分析方法,对其提出的一揽子电力行业控制CO2排放技术进步论证,说明其在满足负荷需求增长的同时可以满足CO2排放限制,减少电力成本。该项研究指出,电力部门完全有能力到2030年使  相似文献   

14.
O2/CO2气氛下燃煤NO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沉降炉上通过在线烟气分析仪研究了燃烧气氛、CO2浓度、温度及燃料/氧气化学当量比对O2/CO2气氛下燃煤N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O2/CO2气氛下NO的排放浓度总小于O2/N2气氛下的情况,在无烟气再循环的情况下降幅约为20%~40%。2种气氛下NO的沿程析出均表现出类似的规律,但因煤质而有所不同。随着进气中CO2浓度的增加,NO的排放浓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与21%O2/ 79%Ar气氛下相比,21%O2/79%CO2气氛下NO排放浓度的降幅在30%~50%。随着温度的增加,2种气氛下NO的排放浓度均增加。随着燃料/氧气化学当量比(f)的增加,NO排放浓度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最大排放浓度均出现在f=0.8左右;在f远大于1的富燃料区,2种气氛下NO的排放浓度基本可以降到一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农林业废弃物、下水道污泥等生物质与煤共燃技术在燃料制备、燃尽特性、热效率、污染物排放、积灰、腐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这些生物质与煤共燃虽具有较高的积灰和腐蚀性,但其可降低CO2、 SO2、 NOx的排放,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Aspen-Plus软件建立了SOFC电池堆的模型,设计了不回收CO2的SOFC复合动力系统,针对系统特点,提出了CO2零排放的SOFC复合动力系统,对这两种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CO2零排放系统利用纯氧燃烧方式得到的燃烧产物只有CO2和水蒸气,通过冷凝得到高浓度的CO2。与带CO2脱除的常规电厂相比,极大地降低了回收CO2的能耗。通过对主要参数(燃料利用率、蒸汽/碳比、运行压力等)进行优化,详细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研究高效的CO2零排放SOFC复合动力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西电力》2010,(3):14-14
由美国迪生公司发起的世界范围的5家电力行业协会联合对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日本及美国的电力行业进行了调研,旨在为电力行业减少CO2排放绘制蓝图,并发表研究报告:“2050低碳电力路线图”。报告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CO2的排放将有可能减少,而且可能主要集中在2025年-2040年。  相似文献   

18.
燃煤发电作为我国当前主导能源,其CO2排放在全社会占比较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迫切需要掌握现有燃煤发电机组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以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在陕北、宁东、准东及哈密4个大型煤电基地内,选择典型燃煤机组,研究碳排放强度与机组类型、运行负荷、燃煤品质、空冷方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CO2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直接空冷机组CO2排放强度相对较高;随着机组负荷下降,CO2排放强度呈现增大趋势;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硫分、挥发分等均会影响CO2排放强度,排烟方式、环境温度等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单位开展绿色低碳电厂设计优化及改造提供指导,为发电集团加强碳排放管理和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路径,为电力调度部门优化负荷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力技术》2010,(4):4-4
由美国爱迪生公司发起的世界范围的5家电力行业协会联合对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日本及美国的电力行业进行了调研,旨在为电力工业减少CO2排放绘制蓝图.并发表研究报告:“2050低碳电力路线图”。报告中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CO2的排放将有可能减少.而且可能主要集中在2025-2040年.  相似文献   

20.
关于能源利用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国最关心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发达国家已经解决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问题,他们现在关心的问题是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最近国际上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炒得很热,我国已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关于CO2减排问题谈得比较多。本文着重介绍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主要谈谈能源排放系数(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