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XRD、TEM、EDS研究了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包裹的复合纳米量级Ni Fe超细微粒时 ,微乳液的水池半径和镍 /铁比对微粒组成和粒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水池半径不同 ,不但微粒的粒径不同 ,而且微粒的组成也有差异。同时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的球形超细微粒。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4 8~ 136nm ,单个微粒的粒径 2 3~ 3 4nm ,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2 1~ 4 0个铁 镍粒子 ,X 射线衍射和X 射线能谱分析表明 ,主要成分为NiFe2 O4 和FeNi3。  相似文献   

2.
冯建  张朝平 《精细化工》2005,22(10):744-747
结合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化学剪裁技术,以钛酸丁酯和N iC l2制备凝胶,在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对凝胶进行化学剪裁并与KBH4反应,经500℃煅烧30 m in,制备出直径40~100 nm,长度150~700 nm,长径比为4~7的N iTiO3纳米棒。用XRD、ED、EDS、IR、TEM、TGA和DSC等方法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及纳米棒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凝胶的陈化时间、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N iTiO3的组成、粒径和形貌均有影响。研究认为,前驱物不均匀地吸附有机物,导致煅烧过程中,颗粒在不同方向上以不同的速度生长,是N iTiO3纳米棒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硝酸钴,硝酸钕,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Co-Nd复合氧化物的前驱体,分别置于马弗炉中于500、600、800、1 000℃下煅烧得黑色的微粒,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产物的物相,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800℃的产物晶型最好,且分布均匀,达到纳米级,平均粒径为30 nm.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了用微乳液法制备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及硬脂酸(ST)修饰MnO纳米微粒,初步探讨了制备的最佳DBS用量及NaOH用量,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小角X-射线衍射(SAXD)、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谱(XRD)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Fe(NO3)3·9H2O,SnCl4·5H2O为原料,通过改变水热反应的条件合成了铁锡纳米复合氧化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热制备铁锡复合氧化物的过程中,通过分步控制温度法和使用不同的沉淀剂可以控制产物的粒径大小和形貌.最终得到以棒状的α-Fe2O3晶体为核,附着有SnO2粒子的纳米复合氧化物.并对复合物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微乳液中制备出色氨酸-银纳米微粒,并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色氨酸-银晶粒的平均粒径为27.8nm;从AFM可以看出,色氨酸-银纳米微粒分散性较好;红外可见光谱表明,色氨酸中-COOH,-NH2以及吲哚基上的氮对银(Ⅰ)有直接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胶复合Co-Fe-O体纳米微粉的合成和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明胶复合的纳米Co Fe O体。将明胶和亚铁盐以及钴盐制成凝胶,使该凝胶状反应物在微乳液的胶束中反应,再被还原-化合-成核长大。用XRD、TEM、SEM、EDS、IR等测试表明:微粉为明胶包裹的球形纳米微球。生成的微粒处于明胶蛋白分子的包裹之中,单个微粒的粒径3 3~4 6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3~22个Co Fe O体粒子组成,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100nm,Co-Fe-O体复合微粉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1 532kAm-1·g-1;矫顽力Hc=18 4kAm-1;剩磁σr=322 5Am-1·g-1。  相似文献   

8.
MgFe2O4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气敏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留方  李星  赵鹤云  吴兴惠 《硅酸盐学报》2004,32(12):1491-1495
用反滴定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尺寸尖晶石型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gFe2O4粉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特性.MgFe2O4粉体颗粒均匀,700℃煅烧1 h粉体平均粒径约为20 nm.研究表明煅烧温度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以MgFe2O4纳米粉体为原料制备了旁热式气敏元件,测试了元件的敏感特性和响应恢复特性.结果显示,MgFe2O4是一种良好的n型半导体气敏材料,700℃煅烧1 h所得纳米粉体制作的元件在300℃工作温度时对CH3COCH3有较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对体积分数为1 000×10-6的CH3COCH3的灵敏度可达36.87.并对气敏机理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氧化物纳米微粒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PREPERATIONANDAPPLICATIONOFOXIDENANOPARTICLES1引言所谓纳米材料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单个的纳米尺度的超微粒子;另一是指由纳米微粒聚集而成的二维或三维固体。纳米材料与传统的固态材料不同,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从1961年胶体化学这(〕科学诞生时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直径为Inm~100urn的粒子体系的系统研究。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费困曼曾设想“如果有一天能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的原子和分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奇迹?”提出逐级地缩小生产装置,直到最后直接由人类按需排布原子,制造产品。但这在当时只是一个美…  相似文献   

10.
复合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锡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微乳液法(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正己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与铈、锌、锆复合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锡颗粒,通过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产物均为金红石结构,微乳液法制备的颗粒较后者具有较小的晶粒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紫外吸收边;复合掺杂后,样品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发生红移;其中,镁-铈复合掺杂的样品具有最小的晶粒粒径和最大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53nm和78.50m^2/g;复合掺杂能够抑制二氧化锡颗粒生长,增大其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1.
羟基磷灰石-明胶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均相沉淀法制备HAP-GEL粉体及溶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均相沉淀法可以制得小尺寸且分布均匀的颗粒;HAP-GEL溶胶可以稳定三个月以上;热分析图谱及TEM照片表明,在HAP-GEL结构中HAP微晶和GEL高分子产生了键连作用,且HAP沿着GEL纤维上呈现自组装结构。初步探索了Ca∶P、pH值、温度、搅拌强度、滴加速度、超声时间对产物性能、尺寸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钙红染色法对制备的HAP-GEL作了表面电位定性测试。  相似文献   

12.
氧化物、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河北化工》1994,(4):45-48
氧化物、复合氧化物作为无机功能陶瓷材料已引起世人注目。系统地介绍了固相法、气相法、共沉淀法、冷冻干燥法、溶胶-凝胶法、水溶液电解法、高压法、水热法等合成氧化物、复合氧化物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明胶(Gel)与海藻酸钠(SA)溶液共混得到不同配比的纺丝原液,通过黏度法,从热动力学角度对两种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及分子间作用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A∶Gel比例为3∶1时最优,此时共混液中两种高分子间存在较为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力,并辅以红外光谱分析,再对各种比例条件下共混液的膜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该比例时膜材料具有最强的抗张强度。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SA-Gel共混纤维的后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热处理温度和拉伸率,而共混纤维的线密度和吸湿性均受拉伸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赵彦巧  李建颖  王文忠 《广州化工》2010,38(11):91-93,126
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SiO2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温度、pH等条件对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并用高倍透射电镜对其结构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00mL质量浓度为20mg/L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0.50g复合纳米粒子,353K强酸性条件下降解率可高达95%以上。提出了复合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机理,其中复合纳米粒子对甲基橙的吸附作用是光催化降解作用的前置步骤。电镜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粒子各组分间分布均匀,粒径跨度较小,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明胶(Gel)与海藻酸钠(sA)溶液共混得到不同配比的纺丝原液,通过黏度法,从热动力学角度对两种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及分子间作用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A:Gel比例为3:1时最优,此时共混液中两种高分子间存在较为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力,并辅以红外光谱分析,再对各种比例条件下共混液的膜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该比例时膜材料具有最强的抗张强度。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SA—Gel共混纤维的后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热处理温度和拉伸率,而共混纤维的线密度和吸湿性均受拉伸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TiO2-Zr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O2-ZrO2复合氧化物和单一的TiO2、ZrO2粉体,不同温度下煅烧后得到样品.用N2吸附、X-射线衍射仪、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单一组分与复合氧化物结构性能的差别以及煅烧温度对复合氧化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50 ℃煅烧2 h后,单一TiO2、ZrO2分别是结晶良好的锐钛矿和单斜相(含少量四方相),而TiO2-ZrO2复合氧化物依然是无定型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90.15 m2/g).600 ℃煅烧后TiO2-ZrO2复合氧化物中出现了ZrTiO4晶型.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出现了明显的下降(190.15~19.16 m2/g).DSC-TG曲线给出了TiO2、ZrO2以及TiO2-ZrO2的相转变温度,分别为440.2 ℃、445.7 ℃、713.5 ℃.  相似文献   

17.
王莹  王华  贾纪萍  丁宁 《广东化工》2012,39(10):64-65
以Cd(NO3)2.4H2O和Na2S.9H2O为原料,AOT为保护剂,利用反胶束法在正庚烷中合成了CdS/Au复合纳米粒子,加入适量的十二硫醇,利用静置法洗去保护剂AOT,通过加入不同量的无水乙醇改变分散介质的极性,改变CdS/Au复合纳米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溶解度",从而实现不同尺寸纳米粒子的分离。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法等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