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流量双向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种兰祥 《电子技术应用》2012,38(9):141-143,146
提出了一种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对人行通道口进行双向人流量计数的方法。首先建立发色模型与头部形状模型,采用形态学运算提取人的头部目标,然后跟踪目标建立人头目标移动链,依据目标链位置信息判别行人的进出方向,最后设置感兴趣的检测区域,并对通过该检测区域的行人计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时有效地统计通道口处双向人流量。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对设计开发的医院车辆及人员进出管理系统进行了介绍。系统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视频监控,一部分是后台数据库管理。视频监控又分两个功能模块:一是对进入车辆进行车牌号的自动识别,并根据后台数据库的车辆信息进行比对,以此判断车辆是否放行。二是通过人脸检测,自动计算当天进出的人次,并将统计数据实时显示在监控画面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防工程也在不断地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和改造,人防工程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将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到人防工程中,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定位,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同时通过RFID技术,监控进出工程的人员、车辆和文件物品的流动情况,通过监控室的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可实现对整个人防工程的智能化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4.
变电站内隐患区域与异常状况在属性上分属不同传感特征,无法通过单一监控形式完整表达。针对当前变电站通道监控以单一监控形式为主,存在安全隐患与异常状况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导致监控效果不佳,提出运用激光传感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双监控的模式,对变电站通道完成监控,形成监控互补。通过在变电站通道布置激光传感器,采集变电站通道安全隐患数据,构建分布密度函数判断变电站通道的安全隐患,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采集变电站通道监控图像特征,实现了变电站通道内异常情况监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监控变电站通道安全隐患区域和通道内的异常情况,提升变电站安全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在智能视频监控中基于运动目标分类的双向人流量统计算法.本文首先对运动目标进行检测和跟踪,根据检测出的运动目标团块经过预设计数线时的特征信息,把目标划分为非行人、单行人和多行人.对于多行人的情况,利用HOG和SVM对目标团块中的头肩进行检测,判断出多目标团块包含的行人数目.在人流量的统计中,借助于运动目标方向信息和目标团块所包含的行人数目信息,对经过场景预设计数线的行人进行进出双向的统计.本文算在建筑物通道口环境下的人流量统计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可信计算机系统中一些隐蔽数据流避开了安全机制的监控,造成信息的泄漏。本文通过对这种隐蔽流泄漏信息的机理进行分析和抽象,提出了一个通道元模型。将每一类通道元看成一个有限状态机,以Plotkin的结构化操作语义等为基础,计算出状态机的状态变化序列。通过对不满足隐通道定义的状态变迁序列的归纳,得到了抽象机中安全状态转移的约束条件,找出两个通道元通过共享客体泄露信息的工作机理,从而开发出一种基于操作语义的隐通道标识方法。对电梯调度算法模型进行实验,可有效地标识出存在的隐通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具备逻辑表达式解析功能的小区联动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本系统通过合理分配设置存储器的信息及编程,完成了对各传感器输入通道和继电器输出通道的联动组合设置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隐通道存在的最小条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通道能在安全机制的监控之下将保密信息外泄,因而对系统安全的威胁极大。通过研究隐通道的工作原理,形式化地证明了隐通道存在的最小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隐通道搜索与消除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各种方法的正确性及其不足。这些工作不仅为隐通道的搜索与消除工作提供了可信的理论依据,而且为寻找新的隐通道搜索与消除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系统设计目标通过周界的红外对射和周界的监控设施的分布,起到了园区的第一层的安全保护,在出现非法入侵的情况,可及时通知保安中心,做出必要的处理行动。通过园区内部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车辆的监控,对小区车辆的进出进行了周密的防御及监控措施,加上无线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停车场的规模增大,这意味着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越来越多的大型停车场往往采用自动化的管理方式。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停车场技术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对停车场高效快捷的管理。智能停车场在出入口处设置摄像头自动识别车辆车牌信息,通过门禁系统控制车辆进出。同时系统实时监控车位变化情况,以便将空位信息反馈给用户。管理人员通过软件就可以了解到停车场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改善传统的环境监测系统因采用有线网络连接方式而导致的可靠性差、易受损、失效快等问题,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用综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和应用的研究,并参考环境监测系统的现状,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和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多种场合和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但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系统的低可靠性问题,而且增加了新的监测功能,是一套完整、可行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易受攻击从而导致密钥泄露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EACH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路由方案。该方案以LEACH协议为基础,引入管理节点来负责密钥的预分发、成对密钥的建立和密钥的更新,同时结合密钥池的生成,利用哈希函数和三元多项式函数来完成密钥的加密和成对密钥的建立,保证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畅通性和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抗毁性,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3.
提出基于节点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入侵节点检测算法,用于检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是否存在外来的伪造节点。该算法运用节点自身的各种传感器进行节点间测距,通过综合分析测距结果保证该算法能成功检测到网络中存在的伪造节点,检测中不需要网络同步时钟和节点位置信息。该算法可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攻击检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性问题,特别针对当前公交信息采集及传递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介绍了一种基于测距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应解决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底欣  张百海 《计算机工程》2011,37(1):110-112
从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感知覆盖性能角度出发,分析节点剩余能量、重叠感知覆盖率与簇头选择的关系,改进LEACH协议中簇头阈值选择前的信息采集过程,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密度随机部署的WSN成簇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保持网络感知覆盖率,从而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6.
移动Sinks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华平  邬春学  郭梅 《计算机工程》2009,35(14):127-129
能量效率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性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移动sinks节点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讨论一些关键性要素对能量效率的影响,如簇的大小、移动sinks的速度、数量和数据包生命周期等。分析基于能量效率的单跳、多跳路由模式,提出最优跳数的簇路由模式,并以仿真实验验证移动sinks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冶金企业中的设备监测,根据冶金现场的特殊环境,提出一种低功耗的TDMA网络协议,该协议采用了簇头轮换的能量均衡策略,在保证有效采样率的条件下使更多节点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实验证明了该协议有效的延长了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的生存时间,并且具有可靠的数据查询报告.基于该协议开发的网络系统已很好的应用于钢铁厂的温度监测中.  相似文献   

18.
基于S3C244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特点和功能,结合S3C2440处理器特点和Linux强大的任务管理与网络通信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的设计方案。该汇聚节点适用于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ZigBee通信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多种网络通信接口与管理节点通信,并且具备网络状态监测和自动切换功能,很好的满足了汇聚节点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连通性是确保节点成功组网的基础,相对于内部节点,边界节点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连通性有着更大的影响.本文以节点的有效通讯面积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边界节点的连通性和网络的整体连通性,而后通过仿真研究,分析了存在边界节点与消除边界效应后的网络连通度分布、连通度期望和网络是κ点连通的概率,从而说明了边界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农业环境信息监测,选择温度、湿度、土壤三参数作为农业环境信息的监测对象.传感设备的数据传输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以便于设置监测点,监测服务器设置的协议转换网关负责将无线数据转换成以太报文.转换网关也是一个嵌入式Web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以实现农业环境的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