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模具协同设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华  赵顺丹  金祁 《机电工程》2008,25(3):17-19,80
注塑模具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多方协作的过程.从同步和异步协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协同设计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多方协作中的信息共享和交流问题,以及模具企业与客户就塑料件及模具CAD模型进行同步协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虚拟装配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内容之一.在分析Pro/Engineer装配体表达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开发一个Pro/E平台下的装配信息提取接口,并通过ODBC技术将信息存储在Access数据表中,实现了虚拟装配系统中的各种装配信息的提取及载入.复杂电机壳体模具的装配仿真实例表明该开发接口能有效提取所需的各种装配信息,使虚拟装配操作更加真实、自然、精确.  相似文献   

3.
从设计思维、二维图、实物、电子信息这四种不同的CAD/CAM信息来源出发 ,阐述了参数法、骨架法、扫描法、数据转换这四种不同的CAD/CAM数学建模方法 ,分析了CAD/CAM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和过程 ,以及它在车身覆盖件模具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CAD/CAM系统主要是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数控编程的人机交互式工具,并没有针对零件的特征信息提供一套计算机辅助的机制对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进行指导,为了克服上述弱点,本文主要在车灯注塑模具的数控编程中汇集数控加工工艺专家智慧,并且充分利用这些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在此基础上基于Pro/E EMX软件平台开发车灯模具数控编程模板.  相似文献   

5.
应用CAD/CAE/CAM协同技术作为现代汽车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方法,在缩短汽车车型研发、模具设计与调试的周期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分析了汽车冲压模具协同开发关键技术,提出了模具协同开发的流程和模型,并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Internet CAD/CAE/CAM/ERP的挤出模具开发设计及制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平台、基于ERP和基于并行工程的CAD/CAE/CAM系统的智能化局域网络系统,分析CAD/CAE/CAM/ERP在挤出模具开发、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模具产品集成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先进制造系统的需求,按照STEP 标准,进行了模具产品集成建模的研究。参照STEP的三层结构模式建立了模具产品模型的总体结构,并具体分析了其核心部分———模具产品集成信息模型。充分考虑模具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将模具产品集成信息模型进一步分为模具需求子模型、模具产品结构子模型及模具广义特征子模型,同时探讨了模具产品集成信息模型集成资源的内容及其应用协议的开发过程,力图为模具开发提供基于统一标准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Pro/Enginger软件规范化建模的思想;依据特征提取对象的几何层次等级和对模型数据结构树的访问深度,深入研究了Pro/E环境下几何特征信息提取及识别的方法;对模具零件的加工特征进行了系统分类,得到模具零件加工特征的预定义特征库;提出了采用特征映射和人机交互定义实现模具零件由设计特征到加工特征的转换方法,并通过使用Pro/Toolkit在Pro/E模具设计环境下实现了零件加工特征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一代基于集成信息模型的级进模智能 CAD/CAM系统— CAMSLS。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描述基于特征和知识的冲压件集成信息模型 ,综合运用RBR、CBR、ANN等 AI技术 ,实现了造型过程的并行工艺性评价、单特征工艺方案的生成及高度自动化的工步排样 ,及在基于事例推理和参数化标准模具库技术基础上得到模具设计实例 ,输出工程图纸和 NC代码。对集成信息模型、工步排样和模具结构设计等做了进一步阐述 ,对 CAMSLS系统的先进性做了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Internet的注塑模具智能化并行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地分析了注塑模具设计制造的知识结构层次关系及相关过程的基础上,基于Internet环境和并行工程思想,以AutoCAD为平台,应用面向对象、数据库、人工智能及特征建模等技术与方法,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注塑模具智能化并行设计系统,建立了统一的集成化产品信息模型;研究了注塑产品可模塑性评价,模具计算机辅助报价,基于特征的模具三维参数化设计,产品缺陷分析诊断等各功能模块的知识表达与信息反馈及共享机制;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注塑模具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并行化设计,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提高模具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GC/MS/MS和LC/MS/MS在现代农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的特点,着重介绍了GC/MS/MS和LC/MS/MS法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CAD/CAPP/CAM/CAE系统功能及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系统的集成关键技术及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Ekonol/G/MoS2/PEEK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模压方法制备了Ekonol/G/MoS2/PEEK复合材料,通过方差和极差分析方法对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用模压法制备此复合材料是可行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其最优制备方案为A5B3C3D3E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方差和极差分析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复合材料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控加工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CIMS环境的要求出发,针对目前现代企业的数控加工,研究了数控加工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阐述了该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述实现凸轮零件CAD/CAE/CAM的集成,提出了根据凸轮的测量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找出推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获得凸 理论轮廓曲线的方法,经过本CAD/CAM系统的重新设计,可获得凸轮的NC加工程序,实现凸 快速设计与加工。  相似文献   

16.
基于UG/NX/CAM的复杂型腔的铣削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UG/NX的三维造型功能建立底座盒以及底座盒注塑模具中模芯的CAM模型.利用UG/NX的CAM加工模块对底座盒模具中的模芯进行铣削加工,并进行程序后处理.优化刀具加工路径、加工参数,提高NC程序的正确性,缩短了编程人员的编程时间,减少了模芯的制造、试加工等过程,优化模具设计.提高了模具设计质量、产品制造质量,缩短设计、制造周期,可实现与数控机床的程序交换,实现DNC.  相似文献   

17.
基于Pro/Engineer的注塑模具CAD/CA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ro/Engineer软件采用单一数据库和参数化造型技术,具备概念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功能,为注塑模具的集成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在阐述Pro/Engineer软件的技术特点基础上,指出了Pro/Engineer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生产中对模具制造的快速响应的要求,总结归纳了基于Pro/Engineer的注塑模具设计流程,最后,以一个收音机上盖模具为例,对设计流程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PDM的CAD/CAPP/CAM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CAD/CAPP/CAM集成中,数据的同步更新和存储管理是影响系统集成的主要问题。就CAD/CAPP/CAM集成原理、基于PDM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个基于PDM的CAD/CAPP/CAM集成模型,有效地解决了系统集成中的数据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桔皮甙的裂解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谷月玲 《质谱学报》1998,19(2):79-80
本文将居里点裂解器与GC/MS联用,对烟草提取物桔皮甙的热解产物进行分析,共检出12个组份。  相似文献   

20.
Crack/particle interactions in alumina/silicon carbide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cracks induced by Vickers microindentation. Intergranular cracks are frequently deflected into grains by SiC particles on grain boundaries inclined to the average direction of crack propagation. This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change in the fracture mode from intergranular fracture for monolithic alumina to predominantly transgranular fracture for the nanocomposites. Neither stress-induced microcracking around SiC particles nor significant crack deflection by intragranular particles was found to occur in the nanocomposites. It is argued that an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may not be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increasing the toughness of alum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