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山川坛与先农坛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营造北京之时,宫殿、坛庙均沿用应天府(南京)规制。在正阳门南分别建天地坛和山川坛,后前者改建为天坛、大享殿、祈谷诸坛,后者改建为神抵、先农、大岁诸坛。明嘉靖三十二年(155年)加筑外城,二坛都包在城内。因其  相似文献   

2.
无梁殿,又称砖殿,这种建筑最 大的特点是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非燃烧材料质地的砖、瓦、石砌成,没有传统的梁、柱、枋、檐等木质构件,故称无梁殿。 据专家考证,无梁殿是我国明朝建筑防火技术的重大突破。是从古代砖墓、砖塔的券顶技术发展而来。我国现存最旱的无梁殿是建于明朝初年的南京灵谷寺。 皇史 在北京天安门东侧,南池子大街路东,有一座无梁殿,叫皇史 ( ,音成,古代藏书的屋子),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我国最早具有防火功能的皇家档案库。大殿东西长42米,南北进深10多米,面阔9间,从外表看,它是一幢…  相似文献   

3.
位于江苏省洪泽湖畔时治县管镇境内的明代第一陵——明祖陵,地下建筑以及地下玄宫保存完好,国家计委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进行考察论证后,已经把它列为开发项目,初步计划投入资金4200万元。明祖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律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家,也是朱元律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前后共用了28年时间。陵墓原有城墙三道,殿、亭阁、署房等上千间。清康熙十九年(公元儿用年),黄河夺淮,明祖陵和古为洲城一道被滔滔洪水淹没。1963年春旱时露出水面,1976年…  相似文献   

4.
北京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名为“金銮殿”,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明代第3个皇帝朱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第一个皇帝福临,顺治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今名的“太和殿”。  相似文献   

5.
赵彤梅 《中州建设》2009,(19):78-79
济源阳台宫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40公里王屋山华盖峰南麓,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系唐代王屋山道教著名三宫之一(紫薇宫、阳台宫、清虚宫)。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著名道士司马承贞奉敕创建,原名阳台观。后毁于五代,宋代重建,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观日宫,称“阳台万寿宫”。正大四年(1227年)邱处机弟子王志祜主持修复阳台宫,复盛一时。明正德十年(1515年)落架大修大罗三境殿。  相似文献   

6.
太阴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城东卫庄镇张上村,距县城7.5公里,该寺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金大定十年(1170年)、元泰定年间(1324-1327年)(该条据绛县志卷十二·寺观三页)、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民国十四年(1925年)多次重修。该寺中等规模,坐南朝北、二进院落。原中轴线上从北往南依次建有山门、中殿、大雄宝殿、砖墓冢。原山门于1973年左右被拆毁,现为1984-1985年新建的五间仿古建筑;中殿毁于清末香火引起的大火,民国初年重建,但建筑结构远不及以前;…  相似文献   

7.
"规制悉如南京,唯高敞壮丽过之" 天坛,原为天地合祀的天地坛,依南京大祀殿规制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经明嘉靖改制及历朝改建重建,逐步形成了现状占地273hm^2(约为故宫面积4倍)的宏大坛庙建筑群。  相似文献   

8.
大高殿在北京西城区景山前街西端,面临筒子河与紫禁城西北角楼隔河相对,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原称"大高玄殿",内供三清像,是明代皇帝斋醮及宫婢习道教仪礼的斋宫,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曾重修。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名"大高元殿"后更名为大高殿。曾于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一年(1746)、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  相似文献   

9.
明初三都午门之比较曹春平明朝初期,曾先后在金陵(今南京),临濠(今凤阳)和北平(今北京)营建都城,黄瑜《双槐岁钞》谓之“国初三都”(《双槐岁钞》卷2)。三都宫殿由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五十余年间先后营建,同处于明朝...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北京旧城系元、明、清三朝古都.城始建于元、定型于明、完成于清中期。现今从正面(南面)入城可见四重城垣.即外城(又称”郭”)、内城、皇城、宫城。这四重城.外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皇城、宫城是明永乐四年(1406年)在被拆毁的元皇城、宫城基址上建造的,而内城的街道、胡同及民居大部份形成于元代,属元大都的基础构架。  相似文献   

11.
嘉靖十年(1531),明世宗发起了一场对北京太庙庙制的改革,旨在将同堂异室格局改造为都宫别殿格局。 明世宗作为工程决策者亲自制定规划原则,其辅臣团队提交多轮设计方案并接受皇帝的审定,才最终深化形成见诸史册的九庙设计方案与实践。这一过程被夏言等朝臣的奏疏详尽记载。对此决策过程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北京太庙沿革的认识,更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运作模式与其中的建筑师角色。  相似文献   

12.
新方案     
北京长虹电影院Changhongcinema,Beijing长虹电影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商业区,该区和王府井商业区相呼应,南面面临朝阜干线,是东城区自1992年以来重点开发的商业街区。长虹电影院则位于隆福寺商业区中部,北临隆福寺街,西临市场东巷,东临隆福东路,总用地面积2643m2,总建筑面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与文化》2013,(11):120-121
洪江历史悠久,三千多年前就有先民活动。自明嘉靖、隆庆始,已具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已初具雏形,商城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七冲八巷九条街”的格局。时至今日仍完整的保留有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窖子屋)380多栋,总面积达50000多平方米。始明清至民国止有110余座宫、殿、祠、  相似文献   

14.
大高殿位于北京西城区景山前街西端,始建于1542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曾重修。大高殿为明清两代皇家的道教庙宇,今各殿尚存。大高殿门外原有三座牌坊及两座亭子组成的一组皇家道教仪制性古建,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时遭重创,后因交通急遽发展,1953年全部拆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由于消防设施落后,人们在发生火灾时,往往束手无策,只有任其自起自灭,致使房屋财产转瞬之间化为灰烬。据史册记载,明代紫禁城内曾发生过几次大火灾,宏伟建筑、珍贵文物毁于一旦,损失惨重。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四月一次火灾,将建造才一年后的銮宝殿奉天等三大殿化为焦土,直至二十年后的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才重新建成。嘉清三十六年夏(公元1557年),奉天(太和)、谨身(保和)、华盖(中和)三殿又一次发生火灾,并延烧到奉天门.左右顺门和舞门外左右廊,皇帝坐朝只好改在文华殿,后为复建筹措经费,除下令…  相似文献   

16.
在现存的名胜古迹建筑群内,历史上曾屡次发生火灾,火灾次数最多的地方,当属故宫。故宫自明朝永乐年间至今约600年的历史中,共发生火灾近100起。其损失之惨重,令人触目惊心。今据史籍所载,择其要者,略述于后,以资鉴戒。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明成祖命人在午门前施放焰火,不料焰火引起火灾,将午门城楼烧毁,并烧死多人,连当时指挥救火的最高军事长官马旺也被烧死。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四月八日,故宫三大殿因遭雷击引起火灾,大火熊熊,势不可挡。学府秘阁邻近三大殿之一的奉天殿(即今之太和…  相似文献   

17.
卜复鸣 《园林》2007,(8):14-15
网师园的殿春簃是一组仿明式的建筑庭院(图1),它作为园林中的内庭,幽静而淡雅,简洁又明快,故其誉甚隆。古人以为,一春花事,以芍药为殿,北宋哲学家邵雍有(《芍药》诗云:“一声啼鴃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此地旧以种植芍药而闻名于当时,故以诗立景,以景会意,便以“殿春”名之(图2)。  相似文献   

18.
京西法海寺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明弘治年间又经修扩建,至今已有五百余年之久。由于年久失修,寺内保护较完整的建筑只剩大雄宝殿和山门殿。山门殿彩画为明代彩画,不点金,属于下五彩。  相似文献   

19.
长虹电影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商业区,该区和王府井商业区相呼应,南面面临朝阜干线,是东城区自1992年以来重点开发的商业街区。长虹电影院则位于隆福寺商业区中部,北临隆福寺街,西临市场东巷,东临隆福东部,总用地面积2643m2,总建筑面积6787m2,是该商业区主要的文化娱乐建筑项目,具有地标作用,因此对该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铭珍 《中国消防》2010,(23):34-34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将圆明园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继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至乾隆年间,圆明园规模空前,乾隆皇帝经常在圆明园居住,并举行朝会,处理政务。园中的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以及九洲清宴殿等,曾是乾隆皇帝主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