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的房地产业的有利、不利因素,总结得出了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难得的发展机遇1.有利于激活房地产市场(1)充满无限商机的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吸引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 ,从而加快办公商业用房、高档公寓和商品房的销售。(2)改善房地产供求结构 ,促进房地产投资良性发展。(3)从总体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增强居民的购房能力。(4)开放金融业和保险业 ,有助于提高居民的住房消费水平。加入WTO后 ,金融业将逐步放开。(5)有助于在家门口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房地产市场运作方式 ,加速国内中介市场的培育与成熟。2.有利于增加房地产投资(1)促进更多国外大企业到中国投资 ,把投资重点放…  相似文献   

3.
《山东建材》2002,23(2):3-13
加入WTO将使我国经济更快、更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由此,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原材料基础工业,研究加入WTO后对建材工业的影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于建材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及我省建材工业发展现状建材产品可粗略地分为传统建材产品和新型建材产品两大类。就传统建材产品而言,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01年,全国建材行业国有及限额以上企业13049个,实现产值3459.9亿元(当年价格)。水泥产量6.21亿吨,约占世界水泥产…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加入WTO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将与世界全面接轨 ,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入WTO ,可以使国内外的资源平等地在全球范围内参与世界经济循环 ,实现国际资源的有效配置 ,还可以使有关各方获得参与制定和执行世贸规则的主动权 ,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推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但是 ,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关的法律制度很不完善 ,各市场主体的经营水平比较低 ,竞争力较为薄弱 ;而在加入WTO后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 ,外国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市场的各…  相似文献   

6.
1996年,中国从“复关”谈判转入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成功,历时13年的中国“入关”和“入世”的努力终于露出了一线曙光,11月中美达成协议,标志中国离WTO的门槛越来越近了。 入关后对中国建筑业有何影响?建筑企业应当做什么样的战略调整与准备?这是从业人员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从产业层面分析,加入WTO给中国建筑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使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市场,接触国外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建筑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在这一领域具备一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与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与建设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扩展,以及现代科技进步的进一步深化,建筑企业的发展逐渐融入国际经济的大潮,近年来随着我国一些大型建筑项目国际招投标的实施,这使得我国建筑企业己越来越感受到来自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我国加入WTO的日子日益临近,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建筑企业毫无例外地要融入建筑业市场的竞争、发展的大潮中——迎接挑战、求得发展,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慎重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论述了加入WTO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建筑企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胡炳安 《建筑》2003,(5):26-28
建设事业作为人世谈判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及与建设领域相关的各项中介服务。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基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中国在入关问题上所走过的历程,可谓历经艰辛。1986年7月,中国提出恢复在原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开始了“复关”谈判。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取代原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1996年,中国从“复关”谈判转入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历时13年之久的中国“入关”和“入世”的努力终于露出了一线曙光;11月中美达成协议,标志中国离WTO的门槛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12.
陆建梅  周希圣 《建筑》2000,(2):30-31
入关对中国建筑业有何影响 ?建筑企业应当做什么样的战略调整与准备 ?这是从业人员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从产业层面分析 ,加入WTO可以说给中国建筑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 ,使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市场 ,接触国外企业 ,在竞争中求生存 ,求发展。建筑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在这一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 ,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 ,这种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每年评选出的前 2 2 5家大工程承包商中 ,中国目前已占 2 6家 ,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更值得中国的建筑企业考虑的是 ,进入WTO后 ,所面临的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智能建筑在过去、现在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智能建筑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周淑玲 《广东建材》2007,(2):148-149
加入WTO后,贸易及服务市场逐步走向全面开放,将对我国建设市场(包括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同样,建设市场的中介服务业-尤其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由于国外同行的加入,也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张帆  李明勤 《工程机械》2001,32(11):28-3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指日可待,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进入更广阔的世界领域,企业也将面对跨国界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压路机行业应该有些什么样的举措呢?1我国压路机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差距1.1行业现状从1940年仿制第一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自行式压路机至今,我国压路机行业从技术引进、仿制、到自行开发已历经近60年的岁月。目前已拥有了以徐工、洛建、上海金泰、三明、江麓等为主的70多家压路机械制造企业和多家科研机构,形成了一个能够自主开发与设…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与我国摊铺机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振东 《建筑机械》2002,(4):25-25,38
(接上期 )3 我国摊铺机制造业应对WTO策略针对我国工程机械产品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形势 ,国家已制定了“十五”期间行业总体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 ,以改革为动力 ,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力度 ,重点培养扶植几个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放开中小企业 ,鼓励其自主参与市场竞争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大力增加产品品种 ,努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 ,重点发展一批西部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市场急需的大型、成套和专用特色产品 ,优化行业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使工程机械———路面机械行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黄运祥 《建筑》2002,(8):9-10
浙江绍兴市共有建筑业等级企业36 2家 ,从业人员 34万 ,建筑企业大部分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来 ,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十分灵活。通过 3年多的产权制度改革 ,全市 85 %以上的企业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国有经济成分降至全行业总量的 1%以下 ,企业产权进一步清晰 ,活力进一步提高。从行业管理看 ,绍兴市、县两级都建立了全面高效服务的行业管理部门 ,从行业发展政策到企业市场开拓、工程管理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导服务。管理体制灵活 ,行业服务超前 ,是绍兴建筑业前几年得以取得较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市场开拓上 ,绍兴市建筑业已形成“一主两翼”(上海…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兴声 《建筑》2003,(6):18-2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当其冲需要规范行为的是政府。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市场手段为主; 要从根本上改变主导思维模式、转换思路,改革管理方式,变审批制为注册制,管理重心从控制市场准入转为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等。制度建设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制定产业政策是政府管理的有效手段。WTO规范成员国的政府行为,要求政府制定法规政策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国际规则,如非歧视原则、透明度要求、政策审议等等。中国加入WTO,为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引进了相对科学、公平、公开、公正的国际市…  相似文献   

19.
张红  艾娜 《城市开发》1999,(12):46-48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加入WTO是大势所趋。WTO制定的各项协议几乎规范了与贸易和服务有关的所有方面的权益,房地产业也不例外。本文从WTO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着手,分析了加入WTO对分类房地产市场及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和冲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0月中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外资项目外国服务者可按中国有关外国工程建筑公司的资格认可条例,通过公开招标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承诺建筑工程业将允许外国专业人员根据高透明度的程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加入WTO在即,需要准确把握“入世”后我国建筑施工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才能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