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喷射制冷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引射器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工作介质的热物性和热力学基本理论提出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喷射制冷系统的三种设计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系统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5.
6.
7.
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风冷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设置精馏器提纯氨蒸汽,并有效回收精馏器精馏热及中温吸收器吸收热,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以及机组风冷化和小型化,与传统系统相比其系统性能系数(COP)显著提高。基于能量守恒、溶液质量守恒和氨组分质量守恒建立系统各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对系统循环特性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热源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参数对系统COP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设计及建立最优运行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双级复叠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双级复叠式吸收制冷/热泵循环及其热力计算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各因素对循环COP值的影响,得出了循环COP值随各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双效氨水吸收制冷流程。该流程由两个相对独立的溶液发生吸收过程组成,其低温流程的发生由高温流程吸收热加热,因此可大幅度地提高热力系数。可作为空调及其它工艺性热量转换的制冷或制热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为利用CO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放热段较大的温度滑移,减小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制冷系统中利用CO2跨临界循环与NH3喷射循环复合实现压缩/喷射复叠式系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NH3循环喷射器引射流体温度和出口的冷凝温度对引射系数影响很大,在较高引射流体温度和较低冷凝温度下,CO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可以得到较高的循环性能。在较低CO2跨临界循环蒸发温度和压缩机效率时,此循环相对基本循环有明显优势。降低发生器温差也是提高循环性能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为进一步提高舱外航天服供氧通风能力,对其引射器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一维气体动力学模型建立喷嘴控制方程;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喷嘴等熵效率,设计缩放喷嘴;采用3D打印技术加工不同结构的引射器;利用氮气进行常压引射实验,研究挡板位置、喷嘴类型与喷嘴出口位置(Nozzle Exit Position,NXP)等结构参数对混合流量的影响,寻找最优的引射器结构。研究表明:挡板位置对引射器混合流量的影响与喷嘴类型相耦合。前移挡板,亚音速引射器混合流量可提高56.90%以上,而超音速引射器则降低12.08%以上。将渐缩喷嘴换为缩放喷嘴,混合流量可以提高1.81倍以上;对于挡板前移的亚音速引射器,则可提高36.90%以上。所有亚音速引射器均无法满足当前性能要求。然而,对于超音速引射器,对于所有的NXP,在典型工况下引射器循环量均可满足要求;存在最优的NXP使得混合流量最大。NXP为6 mm时,超音速引射器混合流量最大,为144.83 L/min(工作流绝对压力为0.503 MPa);在全工况下(工作流表压为0.30~0.55 MPa),混合流量可至少提高1.59倍。设计的最优引射器测试结果均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