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聚丙烯纤维与丙烯酸辐射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EI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与丙烯酸(AAc)在苯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预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率随预辐照剂量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获得的接枝共聚物,其亲水性有明显的改善,但当预辐照剂量超过2Mrad时,机械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PP粉表面固相接枝及其表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用固相接枝法在聚丙烯(PP)粉表面接枝马来酸酐(MAH)。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MAH-g-PP的接枝效果和晶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固相接枝聚丙烯的晶态结构和热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固相接板反应对聚丙烯晶态结构和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用马来酸酐固相接枝后,晶面间距基本不变,微晶尺寸增大,熔点降低,结晶度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悬浮法制得PP-g-HEMA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悬浮法制得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结晶速率仪、偏光显微镜对接枝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定性、定量表征,比较了接枝前后聚合物结晶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胺肟螯合纤维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方法合成了聚丙烯胺肟(PPAO)螯合纤维。研究了影响接枝率和胺肟基团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接枝率随预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羟胺溶液的pH=7时,胺肟基团含量最高。胺肟化反应时间大于1.5h,胺肟基团含量不再增加。该纤维对金的吸附容量为99.1mg/g干纤维,对钯和铜也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纤维辐射接枝丙烯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研究了聚乙烯腈(PVA)纤维与丙烯腈(AN)在水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预辐照剂量,反应时间和接枝液对枝接率的影响,用FT-I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TG研究了妆枝纤维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接枝率随预辐照剂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接枝纤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固相力化学接枝马来酸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新型的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在室温上实现了马来酸酐(MAH)在聚丙烯(PP)上的固相力化学接枝。采用IR、DSC及化学滴定等方法对所制备的聚丙烯-马来酸接枝共聚物(PP-g-MAH)进行了分析表征。系统研究了磨盘静压力、转速、温度、碾磨次数、聚丙烯与马来酸配比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加入无机填料钛白粉(TiO2)共碾磨、可进一步提高MAH在PP上的接枝率。通过磨盘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的PP-g-MAH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固相接枝PP反应以及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固相接枝方法,将丙烯酸接枝在聚丙烯上(PP-g-AA),讨论了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时间和接枝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同时,PP-g-AA后的结晶性研究表明,AA主要接枝在PPG ,在结晶过程起到结晶成核作用。由X光衍射和DSC方法测得结晶度表明,PP-g-AA后,AA有结晶成核作用,结晶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悬浮法接枝HEM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法接枝丙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EMA及过氧化苯甲酰(BPO)的浓度对HEMA接枝率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表征。  相似文献   

10.
NiAl(Fe)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XRD)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SAED)研究了NiAl(Fe)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铸态NiAl(Fe)合金经均匀化退火后的组织由β及β+γ'相组成。韧性相γ'相能阻止裂纹扩展,有利于改善合金的室温塑性。比较发现,Ni50Al20Fe30合金具有最佳的室温塑性,其拉伸断口由β相的解理断口和β+γ'相的  相似文献   

11.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及反应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综述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接枝产物的分子结构、反应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马来酸酐(MAH)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固相法接枝等规聚丙烯(iPP)制备了高接枝率、高极性的PP接枝交联物,并研究了接枝物的流变特性、结晶与熔融行为和结晶形态。在接枝链上引入TAIC后稳定了分子结构,熔体流动速率减小。接枝物的结晶峰温、熔融峰温、结晶度及结晶速度均低于纯PP。但是较高接枝率的交联物的成核作用很强.其等温结晶行为不同于PP和MPP,成核和生长方式为瞬时成核的二维晶粒生长。  相似文献   

13.
PP-g-Si与PP-g-MAH对PP/GF的增容机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PP-g-Si),研究了PP-g-Si作为PP/GF体系的界面相容剂对界面结合的影响,并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增容机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g-Si的增容机理为PP-g-Si的甲硅烷基氧与玻纤表面氨基硅烷的氨基相互吸附生成了氢键,而PP-g-MAH的增容机理为PP-g-MAH的酸酐基团与氨基硅烷的氨基发生了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4.
低等规度聚丙烯固相接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低等规度聚丙烯(LIPP)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红外谱图证实了MAH成功地接枝在LIPP链上。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物的接枝率,考察了接枝率与单体,引发剂和时间的关系。另外将LIPP按等规度进行分级,用NMR对每个级份进行了表征。最后将接枝物也分级,测定了每个级份的接枝率,探讨了等规度与接枝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紫外预辐照聚丙烯膜,再用溶液接枝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聚丙烯腈微孔膜,对聚丙烯微孔膜进行亲水改性。研究了紫外光照射时间、单体、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紫外光照20 min,单体体积分数15%,引发剂用量2×10-3mol/L,反应温度60℃。用红外、扫描电镜对聚丙烯膜接枝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膜的接触角、吸水率和水通量进行测试,发现其亲水性能和水通量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辐射引发的方法,在主要利用毛细管力作用吸油的聚丙烯纤维上接枝聚丙烯酸丁酯,制备了高吸油纤维.研究了影响聚丙烯纤维接枝率的因素,如辐照时间、单体浓度、光敏剂浓度等.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接枝前后的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被成功接枝到PP纤维上.随着接枝率的增大,吸油纤维对柴油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7.
用IR、偏光显微镜和DSC等方法研究了端2-噁唑啉聚醚(活性聚醚)与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丙烯进行的接枝反应及共混物的结晶行为,考察了由不同用量和分子结构的活性聚醚共混聚两烯的表面电阻率。结果表明,活性聚醚对聚丙烯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18.
紫外光辐照聚丙烯粉固相接枝及其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用紫外光引发固相接枝法在聚丙烯粉表面接枝马来酸酐,研究了光敏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用FT-IR、XPS和化学滴定法对接枝PP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子束引发预辐射接枝技术,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上接枝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一种含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双功能基阳离子交换膜,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总浓度、pH值变化及溶剂类型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实验条件与接枝率的对应关系。接枝膜的吸水性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强。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接枝膜结晶度随接枝率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