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注水开发中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粘土矿物主要成份依次为伊利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对储层的潜在危害依次为伊利石、伊/蒙混层和高岭石所造成的水敏和速敏。本文利用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真实砂岩模型进行的伤害研究表明,1)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存在弱速敏,临界速度的大小与渗透率呈正相关,一般渗透率越小,临界速度也越小。由于实际注入水的矿化度较实验用地层水的矿化度要低,故注水开发中的速敏伤害较实验结果要强。2)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存在弱一中等程度的水敏,K+的存在和注入水盐度的提高会减轻水敏伤害的程度,注入水的盐度以5-10 g/L为宜。3)水敏伤害条件下的驱油效率较无水敏伤害条件下的驱油效率低11.35%,宏观波及系数也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油层采收率。建议加强对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注水开发中的储层保护研究,在注水开发中采取更有效的储层保护措施,以提高油层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4.
马岭油田北三区河流相储层构型综合地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依据Miall河流相储层构型理论,综合应用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和油藏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长庆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1储层构型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Miall构型要素划分方案,将延101划分为河道、废弃河道、溢岸及洪泛平原细粒沉积4种构型要素,各构型要素间存在复杂的组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多期河道侧向叠加,堤岸砂体位于砂体的边缘,两条河道之间由于侧向侵蚀作用而不发育溢岸沉积;多期河道侧向叠加,在两期河道之间残留堤岸砂体或泛滥平原沉积;两期河道之间堤岸砂体被冲刷剥蚀,大片砂体为河道沉积;河道砂体内发育废弃河道。同一地层单元内,可同时出现上述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6.
大庆油田北二区西部注聚井堵塞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庆萨北油田北二区有一部分注聚井注入压力持续升高 ,化学解堵的平均有效期仅 4 5d。根据地质和矿场生产资料及相关实验测定 ,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地层渗透率低 ,注采井连通性差 ;主要原因则有 :所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偏高 (1.2× 10 7~ 1.4× 10 7) ,与地层渗透率不配伍 (与 85 %油层累积厚度对应的气测渗透率约 0 .1μm2 ,由聚合物分子线团回旋半径求出该区所用聚合物M应≤ 8.2× 10 6) ,注入井配注量偏高及油井提液能力不足 ;此外 ,聚合物与高价金属离子生成的微凝胶和TGB、SRB、FB等各种细菌造成了堵塞 (堵塞注聚井反排液中 ,铁、铝离子浓度较注入的聚合物溶液中的浓度高 ,各种细菌数大大高于注入水中细菌数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流动单元指的是连通体内具有相似岩性和物性特征的储集单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则表现为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岩性和物性的差异性。因此,利用表征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油水运动规律以及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在马岭油田中一区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剩余油分布的研究。首先选择马岭油田中一区的4口井作为关键井,利用4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提取了流动层带指标和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参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参照油田实际开发情况,确定了该区主力油层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定义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根据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对延安组的延9^2+3、延10^1、延10^2、延10^3和延10^4等5个油层组进行了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预测,并结合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对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和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区储集性能好,虽然开发程度高,但仍然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热气酸解堵技术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气酸解堵技术是同时利用酸、热、气、表面活性剂可生成泡沫酸的酸化解堵技术。简要叙述了热气酸解堵的作用机理和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情况。结合现场实际,讨论了热气酸解堵技术对注水井近井污染解堵的适应性,对在砂岩地层条件下的选井选层、施工工艺等方面作了总结与分析,并取得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降压解堵排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油田注入水水质差和各种改造措施等造成的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以及油井酸化后排酸效果差等问题,根据液体喷射原理研究出一种既能对地层堵塞进行降压解堵、又能对酸化井进行降压排酸的降压解堵排酸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井下管柱组成、工具结构特点、选井条件、工艺原理,并对现场应用的总体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经大量的现场应用证明:降压解堵排酸技术能有效地排出地层中的残酸、酸反应物以及各种堵塞杂质,减少地层污染,提高地层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东河1油田高温超深注水井酸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河1油田位于新疆库车县南东河1号背斜构造,是国内目前发现埋藏最深的海相块状砂岩油藏,是塔里木油田的主要产油区之一。从分析东河1油田注水井地质特征、伤害因素及注水现状入手,分析酸化改造的必要性,阐述了酸液体系研究、工艺技术研究结果以及现场实施效果。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砂岩酸化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认真研究储层特征及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注有机溶剂前冲洗地层,然后进行土酸酸化解堵的工艺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冀东油田稠油井酸化的难题,现场应用58井次,有效42井次,有效率72.4%,截至1996年12月累计增产原油121532t,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热力解堵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力解堵技术是利用一种化学药剂在地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以解除地层堵塞,提高油井产量。文中分别从作用机理、室内试验、选井条件、施工工艺及效果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水射流处理地层的机理及试验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介绍了高压水射流深穿透处理地层解堵的三种物理机理,即低频旋转水力波、高频振荡射流冲击波和空化噪声超声波。实验室测试了解堵工具的旋转速度特性、冲击压力特性和射流冲击压力随喷距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泵压的增加,解堵工具的旋转速度增大,射流对套管壁面及炮眼冲击力也随之增大。在泵压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喷距的增加,射流冲击压力逐渐减弱。在试验的泵压20.0MPa条件下,射流压力作用深度可达600mm以上。经辽河油田23口油井现场试验表明,高压水射流深穿透解堵技术平均单井增油幅度达20%~50%,有效率90%以上,有效期90d以上,是高含水期油田强化生产、增产增注、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高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针对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的井筒及近井地带堵塞的处理技术——低密度负压泡沫洗井解堵配套技术,利用低密度泡沫流体在负压条件下冲洗井筒,返排脏物,处理液解除近井地带有机和无机物造成的复合堵塞,研究和完善了相应的泡沫洗井液、油层处理液、泡沫发生器、井下洗井器和施工工艺。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单井产油量,平均单井日增油2.6t,延长了检泵周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进入衰竭期的油田,边内注水和边外注水方法是主要的增产措施,它能提高油田水驱油效率,获得较高的采收率。而分层注水却是最有效的符合大多数地质状况的注水方案之一,新疆油田目前应用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主要有:偏心配水器分注技术,液力投捞井下定量分注技术,轮流注水工艺技术,同心管分注技术,油套分注技术,稠油分层注热水工艺技术。另外还研制了2种可洗井管柱技术,可反洗井注水管柱技术,可保护套管、可多次正、反洗井的深井超深井污水回注管柱技术。文中主要就新疆油田的分注工艺现状和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