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坝与安全》2014,(2):I0001-I0001
正最近,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项目选址一事受到邻避效应的影响,说明社会公众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对任何有可能对居住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工业设施,都十分敏感和警惕;而早几年缅甸密松水电站建设被"叫停"事件也说明社会公众对环境生态的敏感。社会公众对项目有疑虑并不奇怪,关键在于一个负责任的水电企业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如何释去社会公众的疑虑,达成信任和理解,以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地和谐发展。作为水电行业媒体人我们有责任大力宣传绿色水电,促进水电站大坝向环境友好型工程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众对水电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流域梯级开发对陆生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近年来日渐受到关注.本文以乌江流域为例,从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陆生生态环境造成的累积影响分析其主要因子,特别是对陆生生物及生态敏感区所造成的影响或后果作出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突出强调了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对于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做好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近期,环境保护部组织了金沙江上游、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进一步梳理了我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形成了"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等原则共识,明确了我国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狮子岩水电站为例,分析拦河引水发电对下游河段生态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介绍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采取增建生态发电机组、修建橡胶坝和加强保护绕城河段水生态等绿色小水电建设措施,修复水生态系统,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走水利绿色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漫长岁月,水利工作经历或正在经历着三个阶段(或曰三种模式):①以解决人类生存生活为主要目的的原始水利阶段,②以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来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工程经济水利阶段,③就是本文将重点论述的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水利工程不仅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防洪错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上功不可没。但单靠水利工程还不能解决所有的洪涝旱灾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洪旱灾害频繁发生且有加剧趋势。1998年长江洪水,黄河断流,淮河、太湖严重污染等水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7.
要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保证生态需水。本文阐述了水电站在调度的过程中对坝(闸)下游区生态的主要影响及河道内生态需水分类。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生态(环境)需水的理论内涵,同时为研究水资源工程生态需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进  黄薇  张卉 《水利发展研究》2006,6(8):10-13,17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其中上游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流域近90%,未来20年,长江上游地区将有一大批水电工程开工建设,届时在长江上游干支流将形成较大规模的梯级水电站群,这些水电站及水库投入运行后,将对长江上游及全流域的生态与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已有规划成果,预测未来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工程的格局;讨论上游地区生态与环境对水电站建设的制约因素;初步分析梯级水库群对于长江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影响;最后提出减缓梯级水库群对流域生态与环境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包广静 《人民长江》2011,42(7):91-94
如何降低怒江生态脆弱性所导致的生态风险,提高其综合生态效益,一直以来都是怒江水电开发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采用GIS分析技术对怒江州生态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境内怒江流域拟建电站所处区域,分析了怒江中上游水电开发的生态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该区域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较为明显,表现出沿河谷生态效应的纵向分异和不同海拔层的垂直分异,这种分异状况,使怒江水电开发具有整体生态系统敏感性较高、局部敏感性复杂多样的特点。经研究认为,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区域及特殊区域的调控,采取差别化的生态应对措施是提高怒江水电开发生态友好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邱兴春 《红水河》2022,41(2):1-5
为研究河流水电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实际影响,笔者选择乌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采用图形叠置法,判断乌江下游流域陆生生态敏感区与水电梯级开发区位关系;选取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和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作为典型代表,分析其受梯级水电站开发建设影响的程度,并以此结论代表该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实际影响情况;最后,对该河段尚未建设的白马航电枢纽开发提出了工作建议。研究表明:乌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不大;且形成的宽阔水面,既可丰富生态敏感区景观内涵,也可改善局地小气候,对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研究结论为决策管理部门今后判断类似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水电站建设运行中生态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过鱼设施的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的构建、大坝下游河道断面生态流量的确定和梯级水电站水库生态调度,并阐释了这些措施在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生态保护中的不足,提出了河流梯级水电开发水头与生态水头协同确定的理念,界定了基于河流自然生境和原生生态及物种保护的生态水头的概念、内涵与确定原则,给出了生态水头规划的综合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卢红伟 《四川水力发电》2005,24(Z1):105-106
2002年在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国际社会已经得出一致意见,充分肯定了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用。开发西南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可以为华中、华东地区提供大量优质电能,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轻华中、华东地区的大气、水环境污染,环境效益巨大。水电建设者应以辩证思维方式来认识水电建设与生态的关系,认真对待和解决水电建设中的生态问题,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以乌江中上游流域洪家渡水电站至乌江渡水电站的水利工程干扰典型段为研究区域,利用MIKE11模型模拟计算乌江渡水电站建设前、建设后单库运行以及与上下游水电站联合调度3个时间段坝址处径流量、水位月均变化过程,对乌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水文情势累积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电梯级开发方案实施后,水电站建设和联合调度运行使该河段径流量得以均化、库区水位抬高,这种均化作用减少了汛期流量,补偿了枯期流量,水位抬高增大了库区库容,梯级电站调度较天然情况下对汛期的下泄流量有削弱作用,对下游鱼类产卵繁殖的生态需水带来一定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董箐水电站建设一开始,业主就提出了“争创环境友好工程”的建设目标。之后,在电站环境保护建设的规划与实施中,业主始终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严格按照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批复的《北盘江董箐水电站“三通一平”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国家环保部《关于北盘江董箐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有关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应重点做好的工作”——加与落实。坚持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努力协调好水电与其他资源开发的关系,使本工程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各项环境保护目标得以很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刘京和 《中国水利》2007,(12):23-25
随着我国小水电建设规模日益加大,开发速度不断加快,小水电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水电有哪些生态与环境的效益和损害?与大中型水电项目有哪些区别?如何应对小水电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根据多年从事小水电开发和环境管理的经验,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16.
水电规划的河流生态连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是人类繁衍生息之场所,河流生态系统包括河道、两岸及水体内的动植物群落、洪泛滩区和支流等,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需要保持其生态连通性以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交换和分配等生态功能。水电规划通过建设水工闸坝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影响了河流的生态连通性,科学地进行河流水电规划需要以景观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水电开发原则,以维护河流健康为目标,尽可能地保护河流生态连通性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17.
川西水电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西部不合理的水电开发建设行为威胁着该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与环境.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不合理的水电开发行为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动植物生活环境,损毁旅游景观资源,加剧水土流失.长期以来,对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目的制定和建设项目的规划,主要是从单一的水能资源利用角度出发,只考虑其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和科学利用.人类要延续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应用环境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环境行为控制论、环境工程社会学等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怒江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进行思考.怒江生态保护战略应注重心理矫治、行为重塑、群体关系协调等,重视水伦理、水文化的培育与建设,利用"人文环保"为生态规划和环境工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金融支持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怒江水电开发的生态保护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充分应用环境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环境行为控制论、环境工程社会学等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怒江"以环境宣传教育的前提和纽带,以‘人文环保'为基础,以‘工程环保'为手段,以建立亲水的社会经济为目标"生态保护战略.怒江生态保护战略非常注重心理矫治、行为重塑、群体关系协调等,重视水伦理和水文化的培育与建设,利用"人文环保"为生态规划和环境工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金融支持和动力机制.怒江生态保护战略分为:①科研;②会商(决策);③管理;④监测;⑤预防;⑥控制;⑦治理;⑧评价等环节.在每个环节上,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提出每个环节的重点、难点、目标、任务和对策,避免传统生态战略遗漏重复和判断上畸轻畸重两大弊端.提出一系列新思路和创意,启先思考.例如,在预防环节上,提出"生态移民-城镇化-金融创新-粮食异地(市场)供应-产业布局调整-劳务输出"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村水电站开发引起的水生生态、陆生生态、水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生态环境问题,考虑已建农村水电站的枢纽布置原则,通过收集农村水电站、流域生态学以及生态水工学等相关资料,采用类比分析方法,提出了农村水电站不同开发方式下生态环保的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原则。该原则对开发和建设生态环保的农村水电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