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在昌平地区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携带毒力基因的状况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型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8株加进行了溶血素基因(hfy)、与侵袭性有关的卸和prfA基因的测定及RAPD分型。结果3个毒力基因PCR全部呈阳性反应,两株无害加为阴性反应。用RAPD分型,28株加分为12型.A、B两型共9株菌全部来自某肉联厂;C、D两型共10株来自某肉鸡公司;另外9株加有8个RAPD型.分别来自熟肉制品及零售市场。此次实验发现昌平地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加其RAPD型别变化较大。有多种型别的细菌存在。根据RAPD分型看出肉联厂与肉鸡公司可能存在着内部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属于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李斯特菌属,主要通过食物传播。Lm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对认识致病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对Lm重要的毒力因子(溶血素、磷脂酶、内化素、肌动蛋白、P60蛋白等)进行综述。结果溶血素是一个多功能的毒力因子,对于Lm逃离吞噬细胞囊是必需的。Lm能产生两种磷脂酶C: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和磷脂酰胆碱磷脂酶C,协助细菌的细胞内复制。肌动蛋白使得Lm在宿主细胞间能够扩散。内化素与Lm的侵袭力有关。P60蛋白是Lm的主要免疫原性抗原。结论Lm毒力因子研究的深入对李斯特菌病的防治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上海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亚型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采集各类食品样品,从中分离到8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并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毒力基因检测。MLST分析结果显示:8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以分为15个ST型,其中,80.2%(69/86)属于谱系II,其余属于谱系I,未发现谱系III和IV菌株。同时检测了10个毒力基因(prfA,hly,plcA,plcB,actA,clpE,mpl,inlA,inlB和iap),结果发现,这些分离株中10个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均为100%。以上结果提示:上海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也可导致孕妇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性与其毒力基因及毒力岛密切相关,其机制是众多毒力因子在各调控因子复杂的网络调控下的结果。本综述旨在了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及其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程颖  董庆利  刘阳泰  李红梅  王园  王翔 《食品科学》2021,42(21):194-20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分型繁多。不同分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潜力不同,这与菌株所携带的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不同有关。本文综述了不同分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与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关系,结果发现与该菌抗性相关的基因,如热抗性、耐冷性、酸抗性、耐高渗、耐干燥、耐金属和杀菌剂及参与应激蛋白表达调控的基因较多,它们与分型之间的关系暂无明确相关性结论,但也发现应激生存岛(stress survival island,SSI)-1仅存在于谱系I和谱系II部分菌株中,SSI-2目前仅被发现在ST121菌株中携带。从功能毒力基因和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岛(Listeria pathogenicity islands,LIPI)两方面分述了毒力基因,LIPI-3和LIPI-4主要存在于谱系I菌株中。此外,ST5、ST8、ST9和ST121菌株的inlA基因中出现提前终止密码子,使得菌株的毒力降低。研究不同分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潜力基因的差异有助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预警预测、防控,并为不同分型菌株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调查及毒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和掌握各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污染状况及菌株的毒力情况,采集5类265件食品,菌株鉴定应用API细胞鉴定系统;毒力测定采用溶血实验、多聚酶链反应(PCR)以及小鼠致病力实验的方法进行,结果显示Lm检出率为4.90%;其中从生肉、熟肉、灌汤和速冻食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5.00%、2.48%、9.52%;从熟肉和速冻食品中还检出其它李斯特氏菌,检出率分别为4.96%、5.92%;乳制品和水产品中未检出Lm。13株Lm毒力测定显示,溶血实验与小鼠的致病力和PCR测定的溶血素基因无必然联系,而溶血素基因与内化素基因阳性结果相同,Lm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其中对氨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和环丙沙星敏感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温州市近十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绘制MLST数据的最小生成树。结果 9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分为4种血清型,以血清型1/2b、1/2a为优势血清型,占比分别为48.45%(47/97)、35.05%(34/97);而毒力基因iap、prfA基因阳性率均为100.00%(97/97),hlyA、inlA基因阳性率均为97.94%(95/97),plcB基因阳性率为96.91%(94/97)。其中患者分离株5种毒力基因阳性率均为100.00%(6/6)。9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得到20个MLST型别,其中ST87型是优势型别,其次为ST121和ST9,ST1和ST779型是患者特有的,ST2、ST3、ST5型分布于食品和患者分离株。结论温州市不同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分子型别呈多态性,食品和患者分离株存在相同的ST型,且这些菌株大部分携带毒力基因,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因此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谱系和感染相关基因的分布。方法以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中2007—2009年自即食食品分离的226株单增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技术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PCR方法(ASO-PCR)研究其血清学分型,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与感染相关的基因。结果 226株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1/2a、1/2b、1/2c、4b为主要血清型,比例分别为41.59%(94/226)、40.71%(92/226)、10.62%(24/226)和5.31%(12/226)。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血清型1/2a、1/2b和4b菌株占87.61%(198/226)。谱系Ⅰ菌株为105株,谱系Ⅱ菌株为120株,谱系Ⅲ菌株为1株;我国绝大部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的感染相关基因缺失率较低,只有个别菌株缺失感染相关基因。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分离自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谱系分析和感染相关基因的检测,提示我国需要加强食品场所卫生管理,降低单增李斯特菌对即食食品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8年8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关键毒力基因缺失与菌株致病性和血清型的关联性.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血清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PCR法检测11种毒力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单增李斯特菌关键毒力基因缺失与致病性、血清型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辽宁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毒力基因分布特征及分子血清分型情况。方法 采用普通PCR方法对Lm的19个毒力基因包括毒力岛Ⅰ在内的6个位点(prfAplcAplcBhlyAmplactA)和毒力岛Ⅱ内化素家族蛋白基因的10个位点(inlAinlBinlCinlDinlEinlFinlGinlH/C2inlIinlJ),以及3个毒力基因相关位点(iapfbpAhpt)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多重PCR对所有菌株进行5种(1/2a、1/2b、1/2c、4b和3a)血清型分型检测。结果 在辽宁省食源性分离到的91株Lm中,36株Lm的19种毒力基因全部检出,其检出率高达39.6%。55株Lm菌株出现2种及2种以上毒力基因的不同缺失。inlGinlF基因缺失率较高,分别为41.8%(38/91)和52.7%(48/91)。依据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可分为13个基因型,其中携带19种毒力基因的Ⅰ型为辽宁省的优势基因型别。辽宁省Lm被分成4组分子血清型,1/2a(3a)血清型占比为59.3%(54/91),1/2b(3b)占比为34.1%(31/91),1/2c(3c)占比为3.3%(3/91),4b(4d、4e)占比为3.3%(3/91),3株4b血清型均分离自肉及肉制品。结论 辽宁省食源性Lm的毒力基因携带率高,毒力基因缺失具有多样性且存在样品种类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危害及其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近年来 ,在许多国家 ,它被列为卫生部门重点检测的几种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分布、污染途径、危害与流行病学概况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风险评估主要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性病原可能对人群引起的潜在危害,以指导风险管理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于该菌引发的疾病致死率较高,且其暴发常出现于工业加工食品中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JEMRA及美国FDA/FSIS分别对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发布了完整的评估报告。各国也有对本国特定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评估的文献报道。但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定性/半定量的风险分级工具对不同来源的风险进行分级,并确定优先性。由于各国人群消费模式、消费量的不同,以及食品制作和处理方法上的差异会对暴露评估的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每份食品风险的大小,因此,各国有必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对特定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相应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地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环介导恒温基因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并初步建立荧光定量LAMP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方法:根据LAMP方法的原理,设计LAMP检测引物,建立LAMP检测方法,同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初始拷贝数的对数值与反应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评估。结果:使用LAMP引物可以在0.5h内完成检测工作;LAMP检测技术的灵敏度高出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100倍以上,检出限达到1.72×101拷贝/反应,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平均实验间变异系数小于5%;反应时间与初始模板浓度的常用对数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胞壁质水解酶iap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DNA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扩增副产物焦磷酸镁实时浊度为判定标准,建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LAMP方法特异性强,经过对29株细菌进行检测,所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为LAMP阳性,其他菌株为阴性;本LAMP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纯培养菌的检测灵敏度为8CFU/管,对污染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2CFU/管。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判断直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研究,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和其它微生物的基因组数据的比对分析,获得了种内相似度高于99% 的未被用作检测标记的单增李斯特菌种特异性序列区段4 个和编码序列4个,较之传统的检测标记的挖掘方法更简单快捷,为建立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标记挖掘策略进行了有益的试。  相似文献   

16.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溶素A基因(hlyA)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并用该引物和探针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的DNA、细胞、质粒和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结果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DNA校正曲线、细胞校正曲线和质粒校正曲线。DNA校正曲线在1~32CFU/ml、细胞校正曲线在32—320CFU/ml、质粒校正曲线在1—37Copies/ml,线形关系良好,且三种校正曲线检测样品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本试验建立起来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可应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2003-2004年中国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药物敏感性的状况,为我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监测提供基线资料。对2003及2004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11省(市)分离的142株Lm,采用E-test法对13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142株Lm的平均耐药率为14、1%,主要耐受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其中,对四环素耐受最严重,耐药率达13.4%。7类食品中自生鸡肉中分离的菌株耐药率最高,达28.3%。11省市中,来自河南、北京和吉林的菌株耐药率居前三位,分别为37.5%,26.3%,25、0%。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食品中的Lm存在耐药株,分离自不同食品、不同省份的Lm耐药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2016—2020年苏州市各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子特征。方法 将采样食品按WS/T464—2015《食物成分数据表达规范》进行分类,计算各类食品污染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和凝胶电泳对毒力基因(inlA、inlB)和耐药相关基因(virR、dltA、dltB、dltC、dltD、mprF)进行检测,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683件食品中共检出44件阳性样品,总体检出率6.4%。各类食品中以肉类食品的检出率最高(17.2%),肉类食品中以预制肉制品检出率最高(37.2%)。分离的44株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inlA携带率为100.0%,inlB携带率为97.7%,耐药相关基因virR、dltA、dltB、dltC、dltD、mprF的携带率分别为90.9%、100.0%、90.9%、100.0%、95.5%、97.7%。分离株的PFGE型别可分为11个基因型簇,相似度为53.3%~100.0%,有11组100.0%相似度的带型,其中有3组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采集样品所分离菌株。结论 苏州市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