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以Gungor和Winterton管内强制对流沸腾的通用关联式为基础,编制了计算程序,用当地传热系数对生产冷媒水的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再循环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可视化试验台,在不同工况下对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玻璃蒸发管内制冷剂的沸腾换热流动状态,研究分析重力供液蒸发器的传热特性。试验表明:再循环重力供液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沸腾换热出现了气泡流、气塞流、气弹流、分层流、波状分层流等流型。通过编程计算得到,经过修正的J.Chawla关联式和Kandlikar关系式分别在低温及高温工况下对沸腾换热系数有较好的预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偏差均在12.5%以内,采用两种关联式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对重力供液蒸发器管内沸腾换热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表面式蒸发器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及传热方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表面式蒸发器计算机模拟分析模型,分别对采用逆流和顺流两利热交换方法的传热情况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7.
建立了以集总参数法为基础,以换热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制冷系统动态仿真模型.模型中,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压缩机等核心部件都利用能量、质量、动量等基本方程耦合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使用Matlab的Simulink模块完成整个循环的动态仿真.该模型可完成蒸发器两相出口等特殊工况的模拟,并解决了以往仿真中易出现的模型和算法振荡问题,在模拟两相出口时能够实现模型的平滑过渡.当该模型用于空调系统时,在系统参数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模拟系统相应的动态变化过程.经过试验验证,该模型在模拟蒸发器出口两相的特殊工况时也具备相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款电加叠板式微通道蒸发器,主要由两块端板和两片紫铜薄板叠合而成.紫铜薄板表面加工有2个分布腔和微通道阵列.通过对蒸发器内水的升温响应和出口平衡温度的实验研究,对加热温度、供给流量、流道方式和分布腔形状等因素对蒸发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供给流量低于6ml/min时,四种蒸发器的升温响应性能非常接近.在供给流量高于6ml/min时,并联式流道与钝角形分布腔之间的组合以及串联式流道与直角形分布腔之间的组合更加有利于提高蒸发器的升温响应性能和出口平衡温度.总体上,串联直角式蒸发器平均的升温响应性能最优,并联钝角式蒸发器平均的出口平衡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非共沸制冷剂对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替代R12后,凝结、蒸发过程中气液相界面传质阻力对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器传热系数的影响;以具体冷凝器和蒸发器为例估算了传热系数降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流体机械》2016,(10):80-85
在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中,通常控制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尽可能小来提高蒸发器换热面积的利用率,但过热度过低会诱发制冷系统的振荡。本文分别对变制冷剂流量制冷系统在过热度振荡段和过热度稳定段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压缩机容积效率和等熵压缩效率的振荡幅度和振荡周期变化相似;(2)随着过热度的增大,系统制冷量和COP先缓慢减小。当过热度大于最小稳定过热度后,制冷量和COP的减小幅度变大;(3)当过热度增大时,压缩机容积效率在0~4 K范围内先大幅减小,后逐渐增加,在4~6 K时又逐渐减小,其在制冷量对应的最小稳定过热度附近具有最大值;(4)当系统过热度达到最小稳定过热度时,系统各项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压缩机排气温度与过热度几乎呈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排气温度与过热度的关系,将系统控制在最小稳定过热度处。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空调机制冷系统中节流装置一热电膨胀阀进行了制冷系统启动和稳定运行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膨胀阀相比其他节流装置毛细管、热力膨胀阀更具优势,实际的控制效果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