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北京某热力站运行数据、气象参数,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日供热量预测模型,对输入变量、隐含层神经元数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当隐含层神经元数量设定为10,输入变量为日平均室外温度、日平均风速、前1日供热量、日最低室外温度、日最高室外温度、前2日供热量、前3日供热量时,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输入层神经元数量为3时,由于输入变量不足,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差。当输入变量为日平均室外温度、日平均风速、前1日供热量、日最低室外温度、日最高室外温度、前2日供热量、前3日供热量时,隐含层神经元数量达到最多时(为15)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佳。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在实际应用中,应选取多个隐含层神经元数量,根据预测效果选取合适的隐含层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供/回水均温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依据最小二乘拟合计算得到预测模型中历史供热参数的最佳周期,同时结合室外空气温度和室内温度作为模型输入参数,运用Matlab仿真模拟软件建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Elman递归神经网络(Elman)以及多元线性回归(MLR)预测模型,分别对未来18个时刻的供/回水均温进行仿真验证。分析预测结果发现,MLR预测模型的精度最高,GRNN预测模型精度略低于M LR,而Elman模型预测精度最低。  相似文献   

3.
应用能量平衡原理,建立建筑物热损失方程和供热量方程,从而推导出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供水、回水温度的数值模型,建立了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供暖系统数学模型。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获得的24 h逐时的室外温度实况数据,对2012年2月1日至29日期间的供、回水温度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该办公大厦实况值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供、回水温度模拟值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与室外温度呈反比例关系,相关系数为-0.95, 室内温度模拟值始终维持在设计温度附近上下波动。此外,供热量的模拟值与实况值具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随着室外气温的升高,模拟的供热量能够随着下降,供热量的模拟值要比实况值低,能够节约近8%的供热量。上述情况表明该供暖系统数学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给出直埋敷设热水供热管道单位管长热损失计算方法。针对某段直埋敷设热水供热管道,对测点供回水温度、室外空气温度进行实测,对供回水管道单位管长热损失、供水沿程温降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计方法分析了实测时间序列中各影响因素与供热量的相关性。应用小波分析有效提取序列中的局部信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可分析蕴藏在系统中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把影响供热量的因素分为与其相关性较大(系统循环流量、供水温度和回水压力)和较小(供、回水压力和回水温度)的2组数据,预测结果证实与供热量相关性较大的1组影响因素的拟合程度比相关性小的高。就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BP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和梯度修正的小波神经网络供热量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较强的泛化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适用于系统供热量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1 室内供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 在低温热水供暖系统中,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0~95℃,然而就绝大多数供暖系统而言,无论热媒为锅炉热水或是工业余热水,实际的供回水温度达到上值的微乎其微。实际的供回水温差往往只有15、10℃,甚至更小,这就势必导致散热器有关参数均低于设计值,从而使室温亦低于设计值。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保证精确设计: (1)对于室内系统,应采取不等温降法进行水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集中供暖调节方法,进一步降低机组冬季运行能耗,本文研究了室外温度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供水温度的关系。首先利用DeST模拟了建筑的热负荷需求,并结合地板辐射供暖传热模型,在供需匹配的情况下,建立了最不利室外温度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供水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了在不同供回水温差下,室外温度与供水温度关系,为冬季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日间的运行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立利用热网蓄热以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模型,分析热源循环泵流量对热电联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影响。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泵日电费随相对流量减小而降低。相对流量87%~100%范围内,目标函数(热电机组的日运行费用、日市电费、日弃风罚款之和最小)不变。当相对流量降至86%后,目标函数不降反升,且增大幅度大于循环泵日电费降低幅度。受供水温度及供回水温差的限制,随着相对流量减小,日间热电机组制热功率受到限制。为了满足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模型热平衡条件(总供热量等于总耗热量),夜间热电机组制热功率无法降低,热电机组发电功率居高不下,导致风电消纳受限,弃风电量增大。日弃风罚款随之增加,最终导致目标函数升高。相对流量为87%时,热电联供系统的日运行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9.
分析太原市2018-2019采暖季气象预报与热负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日室外温度低于0℃的天数占总供暖季的54%,供热热负荷和当日室外温度呈线性负相关;风速修正热负荷系数分布集中于3.38%~6%之间考虑风速修正后过供热天数为43天,但是过供热量占比由10.4%降低至5.94%;严寒期,早晚室外温差变化小,通过有序切换调整热网系统,快速实现了热网系统的热量供需平衡,节能稳定地保证了日供热负荷;预报室温与实际室温偏差大,全网平衡自控系统流量分配平衡易被打破,调度人员需要及时调整供热首站要求供温、大温差机组的投运情况及全网平衡软件的投运及退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房间热负荷的计算及其在供暖管网中的应用。通过计算房间的热负荷可以确定各个建筑的单位热负荷,在已知供暖面积的情况下,可以很快得出供暖体系的能耗,同时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计算出相对于的能耗。通过能耗和供暖管网的已知参数如管径、管长等计算出管网流量和压降,从而科学地调控供暖管网的供回水温差和循环流量,在满足用户供暖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1.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采暖能耗为同纬度发达国家建筑采暖能耗的3倍左右,采暖能耗浪费是巨大的。这里有现实的问题,更有历史的原因,不仅涉及建筑墙体节能,更涉及供热系统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供热收费体制等社会政策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了国外建筑供热的分户热计量收费经验,指出我国的分户热计量收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燕  王广会 《建筑节能》2008,36(4):9-11
论述了发热电缆地热辐射供热系统与其他供热系统相比的优越性,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热电缆地热供热系统在冬季供暖中的运行费用是可以或低于集中供热的运行费用的.并总结了该供热系统市场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计量供热对供热系统的要求   总被引:33,自引:29,他引:4  
阐述了在计量供热工程中供热系统的重要性,文中指出锅炉房及供热系统应安装自控装置。同时,变频调速水泵及平衡阀、调节阀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  相似文献   

15.
某市一小区会所工程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采用桩埋管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室内末端为风机盘管系统,单个桩埋管施工深度为60m(同桩基深度),换热器与桩基的空隙间填充水泥砂浆。结合该工程,我们对桩埋管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热水锅炉及采暖系统运行中,经常出现一些供热故障。这些供热故障有的是由热水锅炉及附属设备本身造成的,有的是设计原因造成的,有的则是采暖系统缺陷造成的。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热水采暖系统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开始强制实行按消耗量收取热费。30多年的经验证明,采用按消耗量计费不但可能源节约达到15%-30%,而且可以增强住户的节约意识,也体现了费用支付的透明性与公正性。目前在欧洲所有参与按消耗量分摊热费的房屋中,超过97%的住户采用热分配表的形式,少于3%的住户采用热量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碳中和"大环境下,在保护环境和保护民生的双重目标下,清洁供暖得到广泛的实施和认可.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和运营数据,为清洁供暖发展提供数据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燃气暖风机作为热源的独立住宅热风供暖系统的组成。探讨了热风供暖系统对室内环境的控制。对热风供暖系统与热水供暖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热风供暖系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浅谈集中供热参数对供热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供热系统中供热参数是影响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须合理确定.以铁岭市银北集中供热系统为例,阐述了该热网的系统配置情况及其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