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陕 《食品与机械》2021,37(4):233-23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拥有重要的地位。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主题。《红楼梦》中有对餐点的考究形容,诗经中也有描绘美食佳肴的段落。中国著名诗词作家苏轼特别追求完美厨艺,在美食方面有着完整、丰富的文字表达。中国文学体现出美食在中国社会及文化中的重要性。由余文章等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引领读者徜徉于中国美食文化著作中,体现美食与文化、历史、社会的重要联系,并结合文学家借美食来物化女性、醉酒的道德观、茶在诗词中的重要性等进行了经典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贞琤 《中国酿造》2021,(3):I0019-I0019
中华文化浩浩汤汤延续数千年,广袤的土地和多民族共居的状态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大方面如以儒家为代表的道德礼仪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农业文化,具体到社会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等,无一不凝聚着先民们辉煌灿烂的智慧、历史淘洗下的熠熠光辉,共同组成了中华大地庞大而绚丽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任婷婷 《食品与机械》2022,(10):249-250
<正>饮食文化是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涵广泛且丰富,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价值,这些内容在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很多文学家对饮食文化也有独到的见解。饮食文化通过文学作品得以传承,文学作品因饮食文化而富有生活气息,文学和饮食文化密不可分。由余文章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以全新的文学视角解读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对研究饮食文化的文学价值意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车向东 《中国油脂》2022,(8):I0044-I0044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广袤的大地上,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孕育出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华文化体系,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饮食文化虽然对历史发展的走向影响不大,但是其涓涓细流的文化特质在我国文明中占有重要席位,而有关美食的主题更是在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从《诗经》中描写美酒佳肴的段落,《红楼梦》中对餐点的考究形容,以及苏轼在写作中追求的完美厨艺,我国文学对美食具有丰富的文字表达。  相似文献   

5.
《餐饮世界》2009,(11):F0004-F0004
为挖掘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寻找最具人气的地方美味,打造权威的中国美食排行榜。、  相似文献   

6.
<正>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饮食文化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饮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以多种形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在饮食生活中的无双智慧、高超技艺和文化修养。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古人逐渐赋予饮食以文化属性,饮食成为文人雅士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以不同视角呈现了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生活智慧,既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遗存,也将传统饮食文化的多元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8.
赵然 《食品工业》2021,(1):I0042-I0042
随着现阶段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饮食需求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同步变化。同时,随着诸如《舌尖上的中国》《中餐厅》《日食记》等美食节目的播出,掀起了美食摄影的狂潮。许多食客在制作美食和品尝美食时喜欢拍摄美食,并思考如何将美食拍摄得更加精美这一问题,因此,美食拍摄技巧也成为国人热衷的事情。《商业美食摄影必修课》一书兼具实用和欣赏价值,美食摄影技法和实例的讲解全面且细致,同时,书中精致的美食摄影作品也让人垂涎欲滴,不仅适合广大美食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阅读,也适合美食爱好者们从中找寻记录美食、记录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著名学者石毛直道先生就曾指出:“从宏观上看,……为近代世界各国所接受的饮食文明,可以说只有两种,即欧洲的饮食文明和中国的饮食文明。欧洲的食品和饮食方法是近代世界的所谓西欧化这种政治、经济的背景下走向世界的。相反,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国家权力毫无关系,只是由于各国人民赞誉中国饮食的真正美味佳肴,中国餐馆才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点说明了中国的饮食传统是何等的优秀。的确如此,要想了解中国优秀的饮食传统,进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明,必须对历史上饮食发展的状况做一番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静 《食品科技》2021,(3):328-329
民以食为天,食物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国家的食物由于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体现出不同的特色.中国美食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名片,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和游客,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高琳薇 《食品工业》2021,(1):I0061-I0062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经历过岁月的沉淀,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其所代表的文化能够体现在词汇内容上,饮食文化与我国的文化相辅相成,也是我国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与饮食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对汉语中所体现出来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真实面貌,展现出中国人真正的"吃"的生活。《汉语饮食词汇研究》是针对汉语中的饮食词汇进行研究的书籍。  相似文献   

14.
<正>新媒体时代,健身已然成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更多的健身群体通常是在一种饮食不规律的情况下,想要通过健身来达到塑形健体的要求,从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现阶段,很多参与健身的人群都无法控制好饮食,很难瘦下来。实际上现代健康的减肥方式中,10%靠运动,90%靠饮食。作为一种新颖的健身理念,《运动饮食1:9》一书当中的理念值得细细研读。  相似文献   

15.
赵晨子 《食品工业》2020,(12):384-385
<正>在现代社会生活发展中,人们对于精神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健身健美作为一种强身健体最为有效的基础体育项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和喜爱。在建身健美运动的锻炼过程中,饮食的科学搭配利用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改善人们健身健美的整体效果,能否帮助自身实现改善形体、增强体质的目标。由日本著名健身教练、塑身师编著的《运动饮食1∶9》一书提出:不改变饮食习惯,只想通过运动甚至其他捷径来减肥,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陈婵娟 《食品工业》2020,(4):353-353
文人总是拥有着细腻且丰富的情感,古代文人更是如此。因为古代文人情感的丰富性及所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对生活周遭形成某种触动,或是某些见闻调动起他们的敏感神经后,潜藏于他们心中的丰富情感便会瞬间迸发,进而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自称“老饕”的宋代文学家苏轼,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为后人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同时还是我国古代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在我国饮食文化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透过苏轼文学创作可发现,其中蕴含着强烈的生活化特征,各式各样普通食物都被他引入至自身文学创作中,且得到了尤为完美的表现。《中国饮食文化》为读者系统梳理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现结合本书,对苏轼文学创作中的饮食展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和思想主流,在我国历史发展与精神传承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儒家文化在饮食养生方面也存在大量思考研究,其中部分饮食规律和养生哲学至今仍然适用,并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学习价值。所以,本文借由对《饮食养生》一书的学习,展开关于儒家饮食养生哲学思想及其价值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长春 《食品工业》2021,(1):I0047-I0047
隐喻研究在中西方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先民对隐喻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修辞学层面上。20世纪80年代,国外相关研究人员指出,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还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认知方式,即依托明确的、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抽象的、陌生的事物。饮食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大物质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与人类的精神世界相融合,重要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生活、个性、思想观念等。其间,饮食与语言词汇不断相互影响,并建立起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谢圣婷 《中国酿造》2020,(1):I0010-I001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国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其饮食文化最早可追溯到中国旧时器时代。中国早期的烹饪方式为石烹,烹饪方法主要为炮、煲、焙炒等,由此可见中国的烹饪方法从早期开始就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对于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进步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渐渐发展成熟,于是烹饪方式愈加多样,出现了煎、炸、焖等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20.
蒋福建 《食品工业》2021,(2):I0042-I0043
中华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在时间的洗礼下历久弥新的文化,中华文化并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方面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是精神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过朝代更迭、民族发展不断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