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应该以何种设计理念为准进行发展以适应于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方法,从消费者需求、产品核心内容以及产品质量这三方面出发,结合目前文创产品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出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适应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设计理念,更好地推动陶瓷文化的发展。结论 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不单单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汲取精华,而且还要着重考虑当下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炼传统陶瓷文化元素,并将其进行转化、抽象以及重构后,巧妙融合到文创产品中去,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反应出鲜明的时代感。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的发展应当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成为其发展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页篇章。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以陶瓷享誉全国,而陶瓷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陶瓷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陶瓷文化推广至全世界,也为了这一文化的更好传承与发展,本文章主要立足于景德镇的陶瓷文创产品,分析景德镇陶瓷材料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状况,让更多陶瓷文创产品能够与生活相融,从而更好地传播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背景,探索作为文创精神核心的中国陶瓷博物馆IP文创思维模式、结合视觉传达构建文创型产品设计思维模式、优化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思维模式,以及建立景德镇陶瓷主题公园,衍生体验型文创产品思维模式,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能更好地助力景德镇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地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陶瓷青花历史悠久,从元代至今,有多少文人画匠主攻陶瓷青花艺术。花鸟、人物、山水、草虫、鱼类综合装饰成为青花的主要图案,正因为有了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素材,才使陶瓷青花艺术生生不熄,得以发扬光大。青花艺术已成为景德镇陶瓷一道靓丽风景。我认为,景德镇因为拥有陶瓷青花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苏娜娜  罗一鸣 《佛山陶瓷》2023,(2):138-139+14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到来,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发展也应该紧抓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将数字技术与陶瓷文创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加强陶瓷文创产业数字化进程,实现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繁荣昌盛。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消费、创意、生产、营销四方面深度分析了数字技术对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的影响,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旨在推动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正景德镇澐知味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是当代瓷都景德镇声名显赫的一流高档陶瓷研发与生产基地,旗下拥有景德镇豐瑶胭脂红陶瓷研究所和景德镇茶器研究院,是江西省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共有非遗传人4人,并获得一项景德镇传统胭脂红颜料配烧传承技艺的非遗项目。公司采用传统手工制瓷工艺,历经多年呕心沥血的攻坚克难,成功复制并创新发展了历代高、精、尖官窑巅峰重器,以釉中之王——胭脂红、釉中之尊——宝石蓝为产品主打,衍生出青花、粉彩、描金、轧道等多种独门工艺和齐全的独特创新的胭脂红产品,并同时获得十九项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研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对比传统陶瓷产业从业者与年轻创客,发现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蓝海战略四步动作框架图为模型,构想出“艺术个性化扩展市场”的蓝海市场,提出具体的陶瓷文创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创是“文化”和“创意”的融合体,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革新,基于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也越来越多,但在一些陶瓷文创产品中,文化性、艺术性缺失,在外形、花纹、工艺及设计中同质化现象依然突出。为此,探讨当前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就其文化创意、美学价值与情感意蕴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足迹,与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一同积极、和平合作发展,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责任共同体。作为突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瓷器,在中外合作中体现了重要的文化交流与传承的作用,而景德镇瓷器又作为我国瓷器文化的杰出代表,其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也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进行了针对性探讨和研究,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首先讲解了“一带一路”的宗旨和意义,接着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现状,并阐述当前形势下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深度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多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享誉世界的"瓷都",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陶瓷历史文化。开展对景德镇市陶瓷历史文化的设计,合理开发景德镇旅游资源,树立景德镇"瓷都"形象,将为景德镇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德国柏林当地时间7月5日上午10点,"感知中国·匠心冶陶"景德镇陶瓷文化展在德国柏林KPM皇家陶瓷工坊隆重开幕,来自景德镇的100余件(套)陶瓷作品,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正式亮相,唤起了德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美好向往。本次展览共分为丝路记忆、青花故事、彩绘世界、窑变万彩、雕刻时光、美丽生活六个篇章。在丝路记忆篇章中,通过对历史上外销瓷的展示,再现了景德镇外销瓷的历史足迹,瓷器把中国同世界连为一体,为中国赢得CHINA的美名。在青花故事篇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瓷都",面对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三维扫描、三维打印等数字技术的新形势,促使原来的陶瓷文创产业需要不断与旅游、交通、航空等众多行业跨界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只是陶瓷技艺传承的艺术人才不能满足数字时代陶瓷文创产业发展对于跨界型复合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数字技术时代为陶瓷文创产业发展所带来变革的基础上,针对数字技术时代文创人才的属性以及新的结构组成、目标定位,对瓷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在当前经济和产业转型期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汪丹  管家庆 《中国陶瓷》2022,(12):81-85
文创产品已成为近年来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陶瓷文创产品是陶瓷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创产品的设计结合当代人们的生活美学取向,以文化为根源,创意为核心,传播推广优秀的民族文化。基于生活美学审美情趣的研究,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领域,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总结生活美学审美思想来源和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探讨生活美学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提出时代背景下陶瓷文创设计新思路,结合产品形态、功能、“IP”文化来增强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14.
元明青花瓷     
李川 《中国陶瓷》2006,42(12):77-78,70
元以后,青花瓷逐渐普及,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主流,景德镇也凭借青花产品一跃而成全国瓷业中心。同时,青花瓷的影响波及域外,成为世界陶瓷文化的重要一族。  相似文献   

15.
濮国平作品     
濮国平1976年生于瓷都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江西省陶瓷美术学院,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长年从事釉下陶瓷绘画设计,尤擅长青花、青花斗彩、青花五  相似文献   

16.
桂睿 《陶瓷》2021,(3):63-65
“云旅游”是文旅行业面对困局时做出的主动性应对,是对早期“互联网+旅游”进行的业态升级。笔者阐述了景德镇彩瓷文创产品进行创新的内因和动力,探究了“云旅游”视域下彩瓷文创产品的创新方向,并分析了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文创开发与再设计的具体内容,以此借助“云旅游”功效来面对新业态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高义生 《景德镇陶瓷》2012,(5):I0042-I0042
高义生籍贯江西都昌,1974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1992年随父在国营红旗瓷厂科研所国家用瓷办公室学习,陶瓷专业美术系毕业。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协会会员。擅长青花云雾山水。现任中函艺联理事、景德镇美术馆青花山水画馆主任。2008年《云海》作品被北京民间民俗博物馆收藏。其作品《鹤云松涛》《高山泉韵》在2008年中国江西首届旅游博览会获得银  相似文献   

18.
结合叙事性理论对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明确陶瓷文创产品的叙事、开发设计流程,实现陶瓷文创产品的叙事性表达方法。最终,完成对陶瓷文创产品开发中设计元素与载体、设计风格与环境、设计功能与体验等构成要素的分析,形成叙事性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刘清云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1,(2):I0006-I0006
刘清云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60年出生于景德镇,景德镇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1978年跟随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学艺,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设计专业,毕业后从事陶瓷设计、新产品开发工作。对粉彩、青花、颜色釉装饰、陶瓷雕塑技术熟练掌握,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人切身体会到陶瓷文化独有千秋的魅力。文创产品作为陶瓷文化的器物载体,展现了陶瓷精妙绝伦的创作技艺,含蓄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陶瓷制品的设计也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审美价值的浓缩映射。本文从文创产品的定义、陶瓷文化与文创产品密不可分的联系入手进行理论阐述,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部分产品为例,梳理了陶瓷文创产品在生活、艺术、民俗三个方面的应用,旨在守正创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