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激光技术在光源电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激光焊接技术的成熟,其在电子工业中,包括在照明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激光焊接热影响区小,加热集中迅速、热应力低,被焊接工件变形极小,几乎没有连接间隙,焊接深度/宽度比高,因此其焊接质量在各类产品的焊接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为此,文章对电极焊接形式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制造高光效、长寿命、光色好的照明产品提供了保障。同时掌握电极激光焊接制造技术,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从电弧炉各冶炼期工艺特点和机理出发,总结了其对电极控制器性能的影响,指出采用传统单一的恒阻抗控制策略的电极控制器无法适应不同冶炼工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模态控制方法,给出了多模态划分方法,各控制策略算法及实现,通过系统仿真及实际控制效果对比测试,验证了多模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为电极调节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及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报告了我们与匈牙利工业电力研究所在塑料粘结镍电极,泡沫镍电极以及纤维毡镍电极方面的共同研究结果。分析了三种新型镍电极在与烧结式和袋式镍电极的比较中的优越性以及尚未完全克服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6.
对石英和陶瓷金卤灯电极放电端部预先进行熔融处理,可以使其晶相结构更加致密、均匀,达到耐轰击的效果。通过试验验证,熔融电极达到了大幅提升金卤灯光通维持率和寿命、减轻金卤灯配套电感镇流器产生频闪等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利用铜离子选择电极(Cu~(2 )—ISE)对铜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了三种典型的腐蚀过程,为电化学传感器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必要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稀土元素在碱性锌电极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阴极电解的方法在平板锌电极上沉积上了一层稀土氢氧化物膜;用自行设计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稀土氢氧化物膜对碱性锌电极放电产物在碱液中溶解性的影响;又用循环伏安法进行了模拟充放电实验,并且组装模拟电池进行了充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极表面沉积一层稀土氢氧化物膜能有效地阻挡锌电极放电产物在碱液中的溶解,使大部分放电产物保留在电极原有的结构上,因此,有利于克服锌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容量损失问题。模拟充放电实验进一步证明:稀土氢氧化物能显著地提高碱性锌电极的循环寿命,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11.
青海桥头铝电有限公司发电分司发电机主变压器接线柱材质为20号钢,线路为紫铜,一般使用的焊接技术难以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采用磷铜浇铸钎焊技术,此技术在发电机主变压器接线柱接触不良的故障处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今后处理同类问题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对电能、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电气量进行测量时,采用联合接线盒的接线方式具有节约设备、简化操作、测试方便、测量准确等优点。给出了联合接线盒的应用实例,并对联合接线盒做进一步的改进,使用防误功能的盖子后,可杜绝接线失误的隐患,确保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电极系统的电树枝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绝缘介质在电场应力集中处会发生树枝状放电并生成树枝状放电通道,为了研究在不同电场作用下固体绝缘介质中的电树枝特性的差异,采用实际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的短电缆电极系统,与常用的针-板电极系统分别在12、15、18、21 kV下进行电缆的树枝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短电缆电极系统与针-板电极系统得到的试验结果具有相同的趋势,电树枝的稠密程度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电压下,短电缆电极系统的电树枝的发展速度比针-板电极系统慢,短电缆电极系统得到与针-板电极系统相同形态的电树枝的外施电压值要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氧化铝(Al2O3)掺杂的氧化锌(ZnO)压敏电阻,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流-电压、电容-电压测试以研究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和电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Al2O3掺杂的ZnO压敏电阻泄漏电流得到了明显的抑制,这是由于施主密度和界面态密度不断增大,提高了晶界的势垒高度。而Al3+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会不断地固溶入ZnO晶粒中,降低了晶粒电阻率,从而降低ZnO压敏电阻在通过大电流时的残压比。当烧结温度为1 150℃时,ZnO压敏电阻的电气特性最佳,电压梯度为418.70 V/mm,泄漏电流为0.74,残压比为1.68,非线性系数为67.5,有助于提高ZnO避雷器的保护性能,实现深度限制电力系统,特别是特高压系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压-电流波形测量、发光图像拍摄、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大气压空气中刃-板电极、针-板电极和柱-板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并研究电压幅值、电源频率及气隙距离对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等放电参量的影响,结合放电理论对不同电极结构DBD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电极结构DBD的电压电流波形、Lissajous图形以及光谱谱线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同条件下柱-板电极结构DBD放电强烈,消耗放电功率多,粒子谱线强度高,放电电流可达200 mA。电极布置差异导致电场不均匀系数的不同是放电特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电压幅值、电源频率的增加和气隙距离的减小,3种电极结构放电增强,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帮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从投入产出角度对配电终端的最佳配置数量进行了研究;从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对全部采用"三遥"配电终端、全部采用"二遥"配电终端、混合采用"三遥"配电终端和"二遥"配电终端、适当引入分界开关等情形下所需要的各类终端的数量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每条馈线配置1台配电终端的投入产出比最高,为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每条馈线所需配置"三遥"、"二遥"配电终端和分界开关的数量取决于要求达到的供电可靠性指标、人工故障区域隔离时间、故障修复时间和故障率。文中给出了一个含220条馈线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实例,对所述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电极间距下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极间距是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和仿真计算,研究电极间距对纳秒脉冲SDBD等离子体分布特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类弥散和离散通道两种等离子体分布的形成机制。实验研究表明,电极间距是造成两种典型特性及不同等离子体分布的关键结构参数。通过对放电区域外电场的仿真计算发现,不同电极间距下外电场分布形态和数值的差异,是形成两种不同等离子体分布模式的直接原因。结合气体放电基本理论,分析认为:等离子体类弥散分布是由于流注前向发展和横向激发电离同时在起作用,而离散通道分布是因为流注通道以前向发展为主、横向电离作用较弱;两种等离子体分布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场随时间的增大率和随空间的减小率以及流注通道的发展速度之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