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4)
文章采用行动研究法,来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设计引导策略、行动方案并实行。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幼儿——悠悠为研究对象,透过访谈与观察记录发现:悠悠的社会退缩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交互影响;实施多元引导策略(绘本分享、巧用同伴关系等)具有成效;早期介入有助于改善悠悠的社会退缩行为。最后,针对如何改善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向教师及家长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近二十年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相关的文献为基础,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方法、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现状、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幼儿分享行为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对幼儿分享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攻击行为是幼儿诸多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幼儿向社会化发展的表现。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攻击行为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本文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对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与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4):118-121
目的:考察宁夏生态移民儿童中退缩行为的发生特点,进一步研究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宁夏生态移民聚集区2653名6~16岁的生态移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法和家长评定法评价其退缩行为的发生特点,同时分析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与其退缩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的移民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移民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比较,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中的组织性、娱乐性对社会退缩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班级环境中的竞争对社会退缩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生态移民儿童间退缩行为比较差异明显,且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共同影响退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1)
以14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女生普遍好于男生;不同年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整体上也具有差异性,3岁与5岁的幼儿及4岁与5岁的幼儿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3岁与4岁的幼儿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越好。分析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发现,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幼儿表现具有不同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数据的分析表明,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退缩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且存着在一定的攻击行为。女生的亲社会和退缩行为多于男生,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多于非独生子女,农业户口学生的攻击和退缩行为多于非农业户口学生,寄宿生的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多于非寄宿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自信是影响初中生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因素,且父母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和学习困难程度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引导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应构建和谐的亲子、同伴和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关注特殊群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其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动画片讲述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实施途径,对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认知能力、亲社会行为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组织动画片讲述活动,对动画片中原有情景加以解释,充分利用动画中的人物榜样和移情的作用,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理解亲社会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提升亲社会行为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
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有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和减少问题行为,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国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适宜交往的环境与机会、浓厚的交往兴趣以及有效的交往技能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为此,成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交往环境和机会,采用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方法,并在实践中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4)
社会学习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论以及强化论等基本观点,对揭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获得机制、提出教育建议有重要启发意义。文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因素等作了系统介绍。研究者认为,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家长和教师可通过转变观念、构建环境、榜样示范以及合理强化等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铅对幼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血铅≥100 μg·L-1的33例儿童作为高血铅组,血铅<100 μg·L-1的33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幼儿行为量表对2组儿童的社交退缩、忧郁、睡眠问题、躯体诉述、攻击、破坏6个行为因子进行评分.结果 高血铅组发生忧郁、攻击的比例分别为45.5%、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48.5%(P<0.01).高血铅组行为因子总得分为(60.36±27.66)分,对照组为(41.73±23.84)分,高血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Z=-2.937,P=0.003);2组社交退缩、忧郁、躯体诉述、攻击、破坏5个行为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铅儿童发生神经行为异常较正常儿童增多,对高血铅儿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