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击晕电压对猪肉胴体性能与冷却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的击昏电压对猪肉胴体品质与冷却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原料猪种为三元杂交猪,试验猪只均重在105±2.37kg.结果显示,击晕电压高于200V时.猪只宰后45min的胴体温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击晕电压在280V时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感官评价小组的肉色评分范围在3.2±0.4~4.2±0.75,其中280V的肉色评分最大(4.2±0.75).击晕电压在200V时冷却肉的亮度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击晕电压的升高,冷却肉的红度也随着升高.初步确定150V可以作为最佳的击晕电压.  相似文献   

2.
以鸡肉为主的禽肉由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在我国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随着肉鸡屠宰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国内动物福利越来越受到重视,肉鸡宰前处理越发受到关注。击晕作为保证动物福利的重要步骤,对降低肉鸡的应激、提升肉质有积极作用。电击晕方便、经济、所需空间小,是禽类流水线屠宰广泛使用的击晕方法,可以减少肉鸡胴体损伤和宰前应激程度、降低次品率、改善鸡肉品质、提升食用口感,探究适宜的电击晕参数成为多年来的研究重点。本文介绍动物的不同击晕方法,综述宰前电击晕对鸡肉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影响电击晕效果的因素、国内外电击晕的标准化现状,分析电击晕的优势与应用,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后续研究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宰后肉鸡胴体自来水降温至25 ℃、冰水浸泡冷却及冰水浸泡结合低温冷风的混合冷却对肉鸡僵直进程和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光鸡肌糖原酵解产生乳酸的速度较快,导致肉的pH值快速降低,4 h左右即进入僵直期。冰鲜鸡在4 ℃下储藏,低温减缓了肌糖原酵解产生乳酸及pH值降低的速度,低温对延缓肉鸡进入僵直期有明显效果。鲜光鸡弹性的降速及降幅显著大于(p<0.05)冰鲜鸡;混合冷却在储藏后期,弹性略优于(p>0.05)冰水直接冷却。在储藏过程中,胸肉的剪切力下降的速率和幅度明显高于腿肉,特别是鲜光鸡胸肉由0 h的59.55±2.71 N/mm2降至4 h的36.73±1.61 N/mm2,腿肉的剪切力变化相对较小。鲜光鸡胸肉及腿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p<0.05)冰鲜鸡样品,混合冷却略高于水冷样品。因此,冰水浸泡冷却是导致鸡肉中可溶性蛋白损失和冰鲜鸡滋味逊于鲜光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致晕方法和氟烷敏感基因对猪肉品质和血肿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总结,旨在对屠宰行业在控制肉品质,减少PSE发生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致晕方式宰后猪肉品质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电击致晕、CO2致晕及不致晕三种方式,对150头商品猪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肌肉pH值及24h滴水损失率.结果表明:不致晕屠宰比致晕后屠宰肌肉pH值偏低,且致晕后屠宰肌肉的滴水损失率明显低于不致晕屠宰.相比于致晕后屠宰,不致晕直接屠宰产生的PSE肉等劣质肉的风险较高,且从动物福利的角度考虑,也应先对动物致晕后再实施屠宰.  相似文献   

6.
屠宰前畜禽在经历装卸、运输与休息、入栏、禁食以及宰前致晕等过程中,要面临许多应激原的刺激,如饥饿、颠簸、拥挤等客观因素,以及由此导致的惊恐、紧张等心理因素。宰前处理程序带来的应激大部分对肉质的形成是不利的,但是运输前的禁食、供水以及宰前休息等可能对肉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电击晕、CO2致晕,二者都是机械化屠宰经常采用的工序,国内对于CO2致晕的应用与研究均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宰前运输、休息、禁食及致晕方式对鲜肉品质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优质肉的生产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电击晕处理对肉鸽屠宰应激和宰后鸽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日龄为28 d的肉鸽,以击晕电压0 V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击晕电压(50~90 V)对肉鸽应激反应和宰后胴体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击晕处理组肉鸽屠宰后血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整体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击晕电压60 V时总体达到最低水平;血液中皮质酮激素质量浓度随着击晕电压(0~90 V)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在电压超过70 V时高于对照组,说明70 V以上的电击晕处理会增加肉鸽的屠宰应激水平;电击晕处理对宰后鸽胸肉的pH值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宰后24 h鸽胸肉亮度(L*值)略有降低而红度(a*值)增大,60~70 V电压处理组鸽肉的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及剪切力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此时鸽肉的保水性和嫩度相对较好。综上,60~70 V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宰前处理方式、致晕方法和冷却方式对猪肉品质(肉色、滴水损失/持水性-WHC和电导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总结,旨在对屠宰行业在控制肉品质,减少PSE发生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宰前运输、禁食、静养及致晕方式对畜禽宰后肌肉pH、肉色、持水力及嫩度等肉质特性的影响。宰前处理产生的应激反应会改变畜禽宰前体内糖原含量,改变宰后肉中糖酵解和蛋白质降解程度。宰前处理也可能通过应激激素和宰后肉pH变化来影响肉中内源蛋白酶活性,从而导致肉质差异。其中宰前处理造成的宰后糖酵解改变是影响肉质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不同畜种的宰前处理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生产实际的宰前处理操作规范,可以避免宰前处理对肉质造成的消极影响,为优质肉的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11.
致昏电压对兔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100、75、65、55V和人工致昏(对照组)的宰杀方式,研究其对兔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致昏电压对兔肉pH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75V致昏组与100V致昏组间宰后1h的背最长肌pH值差异显著(p<0.05);宰后1h,不同致昏电压对兔背最长肌的肉色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后腿肉的L*值、a*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h,75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鲜红,而人工致昏组和100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较苍白;100V致昏组的滴水损失最大,为3.738%,而75V致昏组的最小,为2.420%;蒸煮损失最大的为100V致昏组,最小的为55V致昏组,其次是75V组;肌肉嫩度最好的是75V致昏组,最差的是人工致昏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电击晕、CO2致晕和不同在轨时间(32、38、44 min)对杜大长三元杂交猪血液应激指标、预冷损耗以及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电击晕相比,CO2致晕使生猪血液中乳酸含量、皮质醇含量、肌酸激酶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85.50 mg/dL、161.62 ng/mL、2828.36 U/L、192.71 U/L,断骨率降低了2.82%。在CO2致晕条件下,在轨时间由32 min延长至44 min时,腔体温度(喷淋后)和预冷损耗分别降低了1.72℃和0.28%,且预冷损耗达到最小(0.89%)。另外,在所有处理中,采用CO2致晕且在轨时间为44 min的工艺条件时,红度值a*最大(7.55)且嫩度较高,滴水损失(3.22%)、蒸煮损失(29.90%)、疑似PSE肉发生率(19.13%)及PSE肉发生率(9.10%)均为最低,从而改善了猪肉品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CO2致晕并适度延长在轨时间,可以减小应激反应、降低预冷损耗、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传统屠宰(对照)和3 个不同电压(90、127 V和220 V)击晕屠宰 (分别计作EST 90、EST 127、EST 220)对多浪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ST 90处理组成熟过程中pH值下降 速率最快,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最高,羊应激反应最剧烈,宰后1、7 d的蒸煮损失率 最高(P<0.05);EST 127处理组的持水力最好;电击晕对多浪羊肉嫩度有一定影响,宰后7 d各处理组嫩度显著 改善,而EST 127处理组表现最佳;EST 220处理组放血不充分,且胴体表皮有多处血斑形成;电击晕屠宰对多浪羊 肉色泽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EST 127处理组持水力与嫩度较优,羊应激反应较小,肉品质 相对较好,因此EST 127处理适合应用于多浪羊的屠宰加工。  相似文献   

14.
热鲜肉与冷却肉品质差异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肉与肉制品中生鲜肉占比约80%,生鲜肉中热鲜肉占比约60%,而冷却肉占比不足30%。近年来研究表明,僵直前的热鲜肉更适合炖煮、炒制、涮制等传统烹饪方法,而解僵成熟后的冷却肉则更适合烘烤、烧烤等西式烹饪方法。基于热鲜肉和冷却肉各自不同的加工特性和优劣势,本文在综述热鲜肉与冷却肉品质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消费者饮食习惯、个性化消费需求和精细化烹饪方式的生鲜肉加工理论、技术、标准与管理体系,以期为生鲜肉生产“定制化”新业态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选用120 只1 日龄艾拔益加(arbor acres,AA)肉鸡随机分为2 组,每组6 个重复,每重复10 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50 mg/kg甜菜碱。结果表明,甜菜碱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肌率和胸肌中粗蛋白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胸肌pH24 h值,降低48 h滴水损失(P<0.05),但对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甜菜碱显著提高了胸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结果提示,甜菜碱能有效提高胸肌率,且能提高胸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和胸肌pH值、增强胸肌系水力及胸肌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不同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自然空气解冻、低温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5 种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兔肉解冻过程中基本食用品质、全质构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伊拉兔肉的食用品质、质构特性、TVB-N值和TBARS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解冻方式对兔肉品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解冻后蒸煮损失率、剪切力、TVB-N值、TBARS值、a*值、b*值、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与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pH值、L*值、内聚性、弹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 种解冻方式中,微波解冻能较好地保持兔肉的嫩度和色泽,且通过微波解冻后的兔肉其蒸煮损失率、pH值、TVB-N值和TBARS值最低,但解冻损失率较高,质构特性较差。与其他几种解冻方式相比,微波解冻能够较好地保持兔肉的品质,但解冻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双低菜粕水平对1~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快长型黄羽肉公鸡1 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Ⅰ-Ⅴ小鸡阶段双低菜粕添加水平为0%、2.5%、5%、7.5%、10%;中鸡阶段为0%、3%、6%、9%、12%;大鸡阶段为0%、7%、10.5%、14%、17.5%,试验期为63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双低菜粕添加量为10%时可显著降低1~21日龄试鸡日增重,并提高饲料增重比(P0.05),各阶段双低菜粕添加量为5%、6%和10.5%时可显著降低63日龄试鸡体重(P0.05),当添加量达到10%、12%和17.5%时可显著提高1~63日龄试鸡饲料增重比(P0.05);各阶段饲粮双低菜粕添加量达到10%、12%和17.5%时显著降低了63日龄试鸡血浆游离T_3和游离T_4含量(P0.05),但各组间63日龄试鸡血浆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肝脏切片分析未见明显病变;各阶段添加10%、12%和17.5%的双低菜粕可显著降低63日龄试鸡屠宰后45 min的胸肉L*值,并提高a*值(P0.05),但对63日龄试鸡胸肉的感官风味及屠宰后96 h的pH、L*、a*、b*则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快长型黄羽肉鸡饲粮小鸡阶段、中鸡阶段和大鸡阶段分别添加2.5%、3%和7%的双低菜粕(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7.01μmol/g)未影响黄羽肉鸡的生长、甲状腺激素水平、机体抗氧化功能及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