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强化用水定额管理是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和推进新阶段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阐释了用水定额的内涵和特点;简要回顾了我国用水定额管理工作进展;指出用水定额管理存在定额编制质量有待提高和实施管理需要加强两大问题,并从工作基础、编制方法、编制规范、管理制度和相关机制建立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强化用水定额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刻认识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夯实编制工作基础,科学规范编制用水定额,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省级行政区建立定额实施信息反馈与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省农业用水占全省用水量的70%,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的重点。在进行了30多年的农业节水工程建设之后,通过用水定额进行量化管理是强化管理节水的重要措施,工程节水与管理措施的相互配合,是使工程节水发挥长久效益的重要途径。农业用水定额是衡量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准,使用好农业用水定额,是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农业节水规划、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农业用水定额的编制有一套严格的体系,在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用水定额是衡量服务行业节约用水的标尺,在节水管理工作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统一规范省级服务业用水定额制定对定额应用执行、评估及区域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我国省级服务业用水定额计量单位、分级分类、定额数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状、成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加强服务业用水定额编制的对策建议,为完善服务业用水定额编制、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续2007年第6期29页) 4 节水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的地方标准 为促进全国用水定额的编制,水利部于1999年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用水定额编制和管理的知>文件.  相似文献   

5.
钢铁工业是我国的高用水行业,目前钢铁工业粗放的节水管理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钢铁工业用水定额是节水管理、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基础。在分析我国钢铁企业用水现状、主要生产工艺和用水结构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和用水定额地方标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落实国家节水行动 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额管理是水法规定的水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等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正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对促进我国用水效率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结合我国用水定额评估工作的开展,本文给出了在编制和修订用水定额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要求。建议应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契机,通过强化用水定额的应用管理,进一步促进节水科技进步、用水效率提高、区域产品和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实施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是促进节水灌溉发展、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手段。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将江苏省划分为6个省级分区,并确定了各省级分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以及灌溉用水定额的测定位置,按照剩余方差最小的原则,对各省级分区内测点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江苏省各省级分区的灌溉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8.
田青 《山东水利》2023,(6):35-37
严格执行节约用水管理是有效解决济南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又是节约用水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济南市不断加强节水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建立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相结合的用水管控机制,并将其应用于节水实际工作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济南市节约用水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是南方丰水地区实现用水总量控制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的有效措施.用水定额是一项动态指标,是否符合水资源日常管理需求,是否适用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直接影响到用水定额的实施效果.江西省生活用水定额于2017年底完成第二次修订并发布实施,为了解新定额的水平,在江西省生活用水量典型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等方法,对比国家标准和部分外省同类定额标准,从覆盖性、合理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对《江西省生活用水定额》(DB36/T419—2017)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今后完善江西省生活用水定额标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颁布《行业用水定额》试行以来,在水资源规划、节约用水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推动全省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艺技术不断更新、节水器具不断普及,部分定额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为此本文对重点用水行业现状用水定额进行了水平分析,旨在为今后修改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提供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节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但目前节水却无国家标准.介绍了编制中的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的内容框架,并就标准重点解决的问题如用水定额、节水率、用水器具的水压与水量、中水与雨水利用、节水评价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开展区域节水评价对于提升用水节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不同区域节水评价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石家庄市作为典型评价地区,对《区域节水评价方法(试行)》(T/CHES 46—2020)进行应用,并对评价结果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节水评价方法(试行)》(T/CHES 46—2020)在总结已有节水评价标准基础上,在评价对象、指标选取、定额计算等方面有了突破,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准确;石家庄市用水节水处在较先进水平,综合得分为85.33分,综合得分率达到85.33%,农业、工业、服务业用水指标得分率情况与行业用水效率水平基本一致。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石家庄市的节水工作投入与取得的成效,评价结果合理、可靠,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区域节水评价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企业水平衡测试是摸清企业取、用、耗、排水现状,建立健全企业用水档案,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找出节水潜力、制定用水和节水规划,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用水的有效办法和措施。文中以某煤化工企业为例,进行水平衡测试,分析了该企业用水工艺、用水水平、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等,提出了节水措施,为企业制定合理用水规划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第二水源     
<正>从80年代开始,我国制订了各行各业的用水标准和定额,对各用水单位实行计划供水和考核制度,居民用水取消包费制,城市节水取得很好的成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20%提高到40%,北京、天津等北方大城市已达到70%左右。污水废水回用,节约用水真的变成了"第二水源"。  相似文献   

15.
用水定额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了解广东省的用水定额现状,分析其用水定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预测用水定额的发展趋势,使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工作得到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用水定额是在农田灌溉试验、企业水平衡测试和居民用水统计的基础上,得到的单位面积用水量、单位产量用水量和单人单日用水量,是衡量一个用水单元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的主要指标。我省自2000年开始制定用水定额以来,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经历了部门试行用水定额、省级用水定额标准、用水定额修订3个环节。用水定额修订是政策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的1项基础性工作,是适应用水环境和用水工艺发展的合理调整与修改,可以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管理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工业取水定额标准实施体现在用水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不仅有利于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而且有利于企业用水和节水的科学管理。在剖析了取水定额修订与实施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定额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取水定额修订的方式方法和实施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并总结了今后工业取水定额管理需解决的几大问题,对于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业企业加强用水的科学高效管理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节水潜力,是根据现状水平下的用水指标、用水定额、水的利用系数、节水器具普及率、管网漏失率等一系列参数,并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经营机制与水价等因素综合分析,同时参考省内、邻省(自治区)、国内外先进用水水平的指标与参数,以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节水与用水标准,通过采取综合节水措施,确定各行业(或作物)的最大节约用水定额、用水效率等,以及其适用范围,最终确定最大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推进高效用水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提升用水和节水效率,辽宁三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拟建年产35万t车用尿素水溶液扩建项目,文章对该扩建项目的从用水节水工艺和用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建设项目在满足用水的基础上,符合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所规定的标准,取用水合理。  相似文献   

20.
用水定额是衡量各行业、各企业用水、节水水平及考核节水成效的重要依据,对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五家渠市是我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不断突出。介绍了五家渠市重要行业用水定额现状调查,提出了现阶段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面临的问题,指出必须建立完善用水管理机制,统一管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推广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