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探讨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适老智慧产品交互设计策略与方法,发挥代偿机制作 用实现科技产物与老年人的亲和性匹配。首先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技术支撑下的“新老年”较之 传统老年人不同特征及更高层次需求信息,探讨老年智能产品交互障碍问题,进而引入感官代 偿设计理论,从产品使用方式层级出发,提出以知觉为导向的功能认知适老化、以效用为导向 的行为交互适老化、以互动为导向的情感体验适老化设计策略与方法,应用多种感官代偿、心 理代偿、运动能力辅助等代偿方法,优化人-机交互绩效,使老年人轻松、愉悦地使用智能产品, 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生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索居家养老模式下智能穿戴产品的适老化设计,以提升老年群体的满意度。以访谈的形式,分析老年人及其子女对智能养老穿戴产品的使用场景及需求,并运用卡片分类及四象限工具对需求进行分类与排序,形成产品设计指导。提出了智能养老穿戴产品的核心需求与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智能养老手环产品。本研究成果可为智能穿戴产品行业提供设计参考,促进智能穿戴产品向适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一款符合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坐便器方案。利用SET分析法获取产品缺口机会,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回收用户需求数据,对回收得到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结合AHP层次分析法,构造适老坐便器设计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得到一款适老坐便器的设计方案。为其他适老产品的技术创新与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智能穿戴用户对智能穿戴产品新的审美要求及关键点,提升智能穿戴产品设计审美要素的途径与方法。吸纳融合首饰饰品设计在材料运用、工艺处理、佩戴方式、情感表达上的特征优势,提出以改善智能穿戴设备款式、功能单一,设计风格同质化为目标的设计策略,为提升智能穿戴产品饰品化设计进行创造性探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使得适老型卫浴行业备受公众关注。文章通过对老年人卫浴设施设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老龄人群身体机能衰退所带来的变化,以人机工程学原理为基础提出适合老龄人群卫浴产品的设计方法要点,以满足老龄人群对老年卫浴产品的真实诉求,从而推动老年卫浴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适老性需求也日益突显。文章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习惯及养老服务的要求,采用行为观察、活动注记和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适老性设计进行POE评价,在此基础上强化应用人文关怀要素、康复景观理念、"五觉"弥补性景观设计作为居住区景观环境适老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期为居住区景观环境适老性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产品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体验愈加受到关注。文章对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产品交互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出提升老年人用户体验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通过探讨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心理情感等需求,对现有互联网产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产品的交互限制。结合用户体验设计的逻辑与法则,针对老年群体具体的特征和需求,提出适用于老年人的互联网产品交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面向专业户外自行车骑行团队,将智能可穿戴技术应用到骑行手套设计中,以强化户外装备功能、信息可视化表达、智能安全预警等安全保障。以用户体验理论为基础,基于用户需求分析,运用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对目标用户进行调研,针对目前骑行手套薄弱点进行相关可穿戴技术应用的研究分析,提出智能户外自行车骑行手套设计方案。将智能可穿戴技术应用于户外运动装备,可系统保障户外运动安全、增强设备便携性、提升专业团队骑行互动性,为同类运动装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老龄化、慢性病普遍化等危机作用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互联网+健康"与可穿戴产品相结合,可以实现老年人自主式健康管理,将疾病控制在摇篮中。文章从老年可穿戴产品设计痛点入手,定位新老年群体展开需求分析,通过显性、隐性、潜在需求归类出老年可穿戴产品的功能与管理方式,从而提出功能交互整合性、使用方式通用性、简化操作体验性这三个设计策略,为开拓老年可穿戴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信息化时代下影响老年人科技接受度及造成老年人"科技恐惧症"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目前可穿戴设备上的一些功能及设计上的特点。探讨出一些有利于老年人可穿戴式设备设计的策略。从而为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做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基于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发展及现状,通过对服务设计和用户黏度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用户黏度研究模型。首先对运动健康类可穿戴智能产品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利用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增强用户黏度的设计原则。把服务设计的设计思维及设计方法应用到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生态系统上,将有助于形成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用户黏度。  相似文献   

12.
以可穿戴智能戒指为核心,利用激光变频、图像处理、视频跟踪定位、无线通信传输、无线调频收发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多媒体投影系统。系统包括可穿戴智能戒指、无线收发模块、图像传感器、计算机等部分,其中可穿戴智能戒指集无线鼠标、无线激光教鞭、无线语音麦克功能于一体,实现"合三为一"。与其他多媒体投影系统相比,本戒指具有小巧实用,便携省电等特点,能够为课堂教学与协作会议带来生动便捷的交互式体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老年人心智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老年用户心智模型,设计出 基于老年用户心智模型的饮食健康管理应用。通过AHP 评估各组成要素,得出影响老年人心智 模型构建因子的排序权重:认知构造、行为指引和情绪显现,以此为理论依据,为老年用户设 计了一款基于老年用户心智模型的智慧厨房适老性饮食管理应用。使饮食管理流程符合老年人 既有认知、形成有效的医养模式。最后,通过用户测试和专家测试验证种子原型,反复修改后 完成最终原型设计。融合老年用户心智模型的适老性饮食管理应用研究,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 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还为设计老年用户心智模型的饮食健康管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度量 数据。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智慧厨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情感需求的提高,人们对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功能特性体验的要求不断加深,多感官体验设计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显。多感官体验打破了视觉单一化的现象,将多种感官根据不同产品特性融入不同的设计作品,带给受众全新的体验。文章分析了平面设计中融入多感官表达方式的重要性,阐述了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四个方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户逐渐增长的体验需求和日渐强烈的参与欲望使产品设计理念的内涵不断拓展到"体验"上来。为了能让体验深刻独特,探索感官刺激和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体验与情感和感官的联系。然后,针对产品设计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因素,结合成功案例,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分析了感官与情感体验的关联因素及其外在表现形式,希望能够对产品体验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背景信息 可穿戴设备不再仅是在炫酷的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东西 (感谢《007》、《少数派报告》、《至尊神探》这些电影!),使用可穿戴设备也不再只是梦想,可穿戴设备已经蔚然成风.最初,可穿戴设备很简单,例如走路或跑步计步器.不过,经过短时间后,可穿戴设备就变得比较先进了,或者说更加智能了,包括更加重视外观设计而不是只重视功能,因此增大了这类设备的总体吸引力.从智能服装、谷歌眼镜、先进的健身活动跟踪器、虚拟现实设备、夜视设备到平视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主流消费、军用和工业市场的组成部分."可穿戴设备"可定义为用户可以长时间穿戴的产品,而且由于穿戴了这种产品,用户体验以某种方式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体验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消费的需求已远远超过物质消费的需求,以强调功能性和技术感的设计理念已经很难对用户产生首因效应,人们开始渴求从产品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慰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反复思考产品如何为用户带来感官上的舒适体验,如何将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感官因素。鉴于此,文章就以电脑键盘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其影响感官体验的触觉因子及其对用户心理产生的影响,探讨通过触觉设计,加强产品的感官刺激,从而提升产品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蓝牙、无线充电等各项技术的发展,可穿戴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已经逐渐走下尖端科技的神坛,为更多消费者带来便利.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可穿戴设备厂商必须在短期内设计出有差异性的可穿戴产品,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范围.  相似文献   

19.
穿戴式产品是一类微型或超微型的随身化数字产品,"人、机归一"是该类产品的特点,目前穿戴式产品还没有被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文章以iPad为例对便携式的3C产品进行了优点及不足的分析,进而引出了穿戴式的3C产品的设想,并且以作者的概念设计为例提出了对于穿戴式的3C产品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20.
智能手表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式设备,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新颖的设计理念,包括传感器的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无线通信将实时的监控数据向其他设备发送。它的出现体现了可穿戴式设备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体现出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将一步一步走向人们的生活。而其智能手机客户端,在保证智能手表的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同时优化了智能手表的用户体验,并收集来自智能手表的数据,向服务器传输,达到云端监控的目的。设计将主要阐述构建基础可穿戴设备的几项关键技术,如可穿戴技术、无线通讯技术(BLE传输、Socket传输)、相关传感器技术、单片机系统、以及iOS的应用开发,其中还会对新型的TI CC2540 BLE技术以及iOS BLE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