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刚 《计量技术》2005,(9):34-36
本文针对液压式测力机单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位移、压力双闭环数字伺服控制系统方案.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框图及其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5MN液压式基准测力机上试验的结果.通过研究和试验表明:双闭环数字伺服控制系统,可以替代手动方式或模拟伺服放大器,用于液压式测力机的电液伺服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2D气动数字伺服阀静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种伺服螺旋机构构成的二级气动数字伺服阀(简称“2D气动数字阀”),简化了传统二级气动伺服阀的结构而性能却有较大提高。这种2D气动数字阀是一种闭环机构的结构设计,所以其稳性、快速性及精度、刚度等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的,要使这些性能指标得到同时提高比较困难。改变2D气动数字阀结构参数对上述各性能指标的影响是非线性、非单调递增或递减的,所以单纯地改变该阀的某一结构参数对改善其动、静态特性也是难以奏效的。因此,为了提高2D气动数字阀的综合性能,必须对其特性作进一步的仿真研究。主要就2D气动数字阀的静态特性予以MATLAB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自动液压板簧轧机是用于制造汽车板簧的专用设备。介绍了自主开发制造的全自动液压变截面板簧轧机的基本组成,分析了变截面板簧生产对设备运动的控制要求。轧机的电液伺服系统采用两级计算机控制方式,建立了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电液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经过应用验证了该设备生产率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黄铁隆  李胜  阮健  陈滋凯 《高技术通讯》2020,(12):1300-1308
为了解决2D伺服阀步进电机式电-机械转换器传统工作方式所存在的分辨率与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同时,保证其在系统内部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作用下也能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了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位置和电流双闭环同步跟踪控制算法。首先,阐述了步进电机式电-机械转换器的同步控制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其次,根据位置、电流双闭环同步跟踪控制算法,利用Matlab/Simulink对电-机械转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电-机械转换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同时在不同电感、摩擦力等内部参数变化以及外部脉冲干扰作用下也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与传统PID控制相比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后,为了验证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该电-机械转换器的嵌入式控制系统,搭建了步进电机式电-机械转换器及2D伺服阀特性测试平台,电-机械转换器所测得的对应-3 dB、-90°的频宽为250 Hz,上升时间约为5 ms,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较吻合;采用该电-机械转换器的2D伺服阀所测得的对应-3 dB、-90°的频宽约为135 Hz,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约为8 ms,实验验证了在系统工作...  相似文献   

5.
常先问  冀兆良 《制冷》2007,26(3):56-60
由于动态冰蓄冷技术比传统的静态冰蓄冷技术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冰片滑落式蓄冷和冰晶式蓄冷为例,论述了动态冰蓄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能;以冰片滑落式蓄冷空调系统为重点,分析了动态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并提出了冰蓄冷系统节能方面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健  王维军 《硅谷》2012,(16):44-47
针对某型带前发STOL飞翼无人机,建立降落阶段动态特性数学模型方程;并对飞机降落过程纵向运动特性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分析可知其长周期模态不稳定;针对此进行PID控制律设计。同时STOL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速度低,模型参数发生摄动,低空大气扰动和外界不确定性干扰等因素影响相对更明显,采用Kalman滤波器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控制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粘弹阻尼器控制的弦系统的动态特性,将分布传递函数方法用于粘弹材料结构,给出了受粘弹阻尼器约束的轴向率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频率响应分析表明,由粘弹阻尼棒构成的阻尼器既能大大降低弦的振动幅值,又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系统的共振频率,从而使系统能更好地以满足预定要求。  相似文献   

8.
杨阳  杨超  吴志刚 《振动与冲击》2020,39(4):106-112
利用所设计的舵机测试系统对飞翼布局阵风减缓试验模型所采用的伺服舵机(Hitec-7954SH)带载情况下的动态特性进行测试,并根据试验数据辨识出舵机的传递函数。设计舵机补偿控制系统补偿舵机的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阵风减缓控制系统。仿真计算表明:在von Karman连续阵风激励的情况下,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有效减缓模型的阵风响应。然而,舵机动态特性会对阵风减缓控制系统产生影响:幅值衰减会降低阵风减缓控制系统的减缓效果而相位滞后会使得所设计的阵风减缓控制系统在某些频率范围内加剧飞机的阵风响应。比较舵机补偿控制系统开/闭状态下模型的阵风响应,在断开舵机补偿控制系统的情况下,所设计的阵风减缓控制系统的减缓效果降低,甚至加剧某些响应,说明舵机补偿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并为之后的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主动控制节流气体润滑轴承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所提出的一种主动控制节流气体润滑轴承,建立了轴承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设计了轴承系统的闭环控制器。最后对轴承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动控制节流器对轴承压力的反馈控制,轴承动态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船舶主机气囊隔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将气囊隔振器应用于船舶主机隔振,介绍了该隔振装置的特性,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表明,气囊隔振系统能够大幅度减小主机激振力向船体基座的传递。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系统具有定常频率特性,各气囊压力的分布对系统固有频率、力传递特性没有影响,而对主机输出端的位移有一定影响,应该通过优化设计使联轴节的振动最小。  相似文献   

11.
对"GKJ-1.8m激光自动线位移刻检系统"进行了较系统的误差分析,用仪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合成的方法,评定本仪器测试长光栅传感器光栅位置误差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2.
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不确定度原理引入测量系统分析 ,并对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的动态性进行探讨研究 ,提出了基于灰色模型、时序分析和神经网络理论的精度损失函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态测量不确定度问题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殳伟群 《计量学报》2003,24(3):245-249
动态测量可以归结为已知测量系统的输出和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求测量系统的输入。由于动态测量的复杂性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极为困难。文中首先提出有关这一问题的几点一般性的考虑 ,然后就一个具体但简单的例子说明评定的步骤  相似文献   

14.
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细分误差的来源与消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粗线纹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的原理出发,对里周期性变化的细分误差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同时提出了从硬件上和软件上消除细分误差的方法,为进一步研制高精度数显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采用直流电路系统测试圆光栅直径误差 Φi(或刻线误差 θi)时所产生的差异等问题 ,讲述了能较真实准确地得出圆光栅 Φi(或 θi)这一单项误差指标的测试与数据处理方法。此方法已在实验与实际检测结果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力传感器的动态重复性,线性度与性能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传感器的动态重复性与动态线性度的计算方法,介绍了用有源模拟滤波器改善力传感器动态性能的方法,包括力传感器动态数学模型、动态补偿模拟滤波的设计方法、力传感器动态模拟器及其电路、滤波器的电路、动态性能改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德智  梁工谦 《工业工程》2007,10(6):118-121
针对当前过程绩效测量无法直接用于纵向过程自我比较分析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对过程绩效进行动态监测的方法,即利用排序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过程各个时间段的绩效进行动态测量相对效率,借鉴质量管理中的控制图方法,对过程绩效进行有效监控.本方法既可以用来检验过程连续改进的效果,也可以使用控制图判定过程中是否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直接测量粘弹性材料共振参数来获得材料动态力学参数的可行性,用某种试验材料对共振法测试原理对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共振法的测试结果与粘弹仪的测试数据吻合较好,基于共振法的测试原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动态规划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仲义  罗启军  王彬  龚明启 《制冷》2005,24(Z1):1-6
本文针对目前大多系统设计未按照最优化的设计以及即使按照最优化进行设计也未按照最优化的原则进行操作得普遍情况,引入动态规划方法,在对冷负荷进行预测的前提下,讨论冰蓄冷空调系统在非设计状况下的最优运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用于瞬态高温传感器动态性能的脉冲CO2激光激励系统.建立并分析了温度传感器瞬态响应数学模型.以此对蓝宝石光纤黑体腔高温传感器进行了动态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时间响应常数达30ms,测试最高温度可达2000℃,可以对武器发射、火药燃烧、爆炸等过程中瞬态高温进行测试.实验方法具有非接触、操作简便,精度高,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