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趣话粥品     
说粥的功用性有果腹与养生的目的,早已时过境迁了,更非有指标性的实际意义。如若追溯到古时,古人食粥有三大理由:穷困、应节、养生,对立是非常鲜明的。穷人食粥为了果腹,富人食粥为了养生,这就是粥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茉莉 《中国烹饪》2011,(6):102-104
《随园食单》里对粥有个非常精确的定义:“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广东的明火粥正好能对此做一个完美的诠释。因为天气炎热,广东大部分地区的人喜欢以粥作为调理养生的方法,在粥中加入各种食材,不仅味道好还有养生保健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粥,是以米为主要原料熬成的稀饭。《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粮食或粮食加其它东西煮成的半流质的食物。《调鼎集》中有载:“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从粥的字形,又非常形象地道出了煮粥的情形:两边的“弓”是鬲(象鼎一样的炊具)在烹煮谷米时冒出的蒸气。  相似文献   

4.
振萍 《食品指南》2009,(4):88-89
关于粥,清代袁枚在其《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粥,中国古代又称为“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在中国4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相似文献   

5.
提到粥,就一定要说到清代美食家袁枚。他深谙烹粥之道,描述得极其精准到位:“见水而不见米,非粥也;见米而不见水,亦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相似文献   

6.
信时 《美食》2009,(10):54-54
粥能养胃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泡饭伤胃也经常听说,但不少人觉得泡饭和粥有多大区别呢,以致会伤胃?其实,若说粥的定义,那就一定要说到清代大才子兼美食家的袁枚。他深谙烹粥之道,描述得极其到位:“见水而不见米,非粥也;见米而不见水,亦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相似文献   

7.
正粥,又称为糜,中间为"米",即是用各种谷物粮食熬制而成。米为灵魂,水为载体,火为助力,放眼世间灯火阑珊,怎如一碗粥来得朴实瑰丽。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曰:"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粥简单的外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繁复的内心却有着无穷的魅力,它独特、懂得包容,  相似文献   

8.
郑爽 《四川烹饪》2003,(7):16-16
我国古代有不少名士视粥为养生之妙品,他们把粥称誉为:“资生育神丹”、“滋养胃气妙品”、“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古往今来,粥都是国人普遍喜爱的一种食疗佳品,尤其是潮州人和闽南人最喜啜粥,每年365天,几乎天天离不开粥。根据古籍记载,远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已懂得用米煲成粥供给肠胃欠佳的老人食用。《礼记·月令》载曰:“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完杖,行麋粥,饮食。”可见中国人食粥的历史悠久。粥的品种丰富多彩。徐珂《清…  相似文献   

9.
食粥养生     
正粥能和胃补脾、润养肺燥、补充营养和水份。食粥养生在我国有很久远的历史。宋代大诗人陆游就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首诗就在说食粥可以养生。食粥可以调节肠胃,可以补益胃气,可以养胃,可以补充身体水份和营养。如降脂益脾的麦片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民食粥的习惯已源远流长.早在周朝就有“仲秋之日,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礼俗,并称“飦粥之食,自天子达”.粥,由于将米类加入大量水煮成糊化状的流体或半流体,所以其中的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米类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治虚寒等诸多保健治病功能,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赞:“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饭食之妙诀也”.现代流行病调查  相似文献   

11.
古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常喝粥有养生延年之效。清代章穆的《饮食调疾辩》曾载:“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若因病所宜,用果、菜、鱼、肉及药物之可入食料者同煮食之,是饮食即药饵也,其功更奇更速。”南宋诗人陆放翁也以《食粥》为题,对粥的养生之功赋诗赞颂:“世人个  相似文献   

12.
粥味     
正"粥"为会意字。从米,从二弓。"米"指米粒,"弓"意为张开。苏东坡有此书帖: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食粥,养生,相得益彰。清晨,各色豆米被我投置锅里,白的黄的赤的紫的,咕嘟咕嘟慢慢熬出满屋子香气。一碗平和稀粥呈上来,就是一味舒畅调和的滋养品,润我以肠胃,汩汩渗入肺腑,粒粒安于唇齿,口口甘爽合宜,弥散着温  相似文献   

13.
食粥致神仙     
粥,俗称稀饭,古代又叫馇、糜、(饣胡)、酏等。食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 北宋的张本在《粥记》中说:“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赞同这一说法:“谓食粥可延年,余窃爱之”,他还专门写了一首《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用适当的中药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与适量的米同煮为粥,叫做“药粥”。药粥乃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部分,它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的方法,从汉代名医张仲景开始便有了药粥  相似文献   

14.
以沁州黄小米和大豆为主要原料,研制小米大豆特色速食粥。以复水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浸泡-蒸煮-干燥法生产的速食粥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40 min、蒸煮时间35 min、干燥温度90℃、干燥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小米大豆速食粥复水率为3.82%,感官得分为87.3。该速食粥复水之后色泽与新鲜米粥较为接近,黏稠度适中,软硬适宜,兼有米香和豆香,产品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食粥史 粥,古无此字,本作鬻,稀饭也。古文“鬻”象米在鬲(古代炊具)中相属之形,后省作粥。粥又称糜(煮米使之糜烊也)。鬻始于何时?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黄帝初教作糜”。也就是说先祖轩辕黄帝,教其子民“煮谷为粥”。实际上粥的发明比黄帝还要早上几千年。人类最初吃生食,即所谓“茹毛饮血”,后来发  相似文献   

16.
食粥小考     
人们说河南人爱喝粥。我是与河南搭界的湖北人,家里也有食粥的习惯。在以前,是家境贫寒多以粥代饭,不分春夏秋冬,早餐、晚饭总有一粥,因而使我也养成了食粥的生活习惯。可别小看喝粥,据我几年的生活体验,食粥可以暖胃,对人体健康还真的大有裨益。我年有七旬,血压正常,五脏六腑无明显的疾患,应该说,跟食粥不无关系。 说起食粥,确有一番来历和学问,宋代大诗人陆游患胃病久治不愈,得张  相似文献   

17.
速食粥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可有效改善人们的身体,养生养胃,并能做到速冲即食,能够充分节约时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次研究把糙米和糙米作为速食粥原料,通过测量再水和速度,找到了最佳的调制方法,预备干燥时间为14 min,预备干燥温度为70℃,烹调时间是25 min。如此,得到的速食粥具有较佳的口感以及复水效果,并且产品观感佳。  相似文献   

18.
樱桃 《食品与生活》2014,(11):42-42
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黏稠绵密。广东人更是把食粥提高到更高的水准,各种肉粥、海蛎粥、皮蛋粥等应有尽有,成为食粥的大省。其中,潮汕粥最为人熟知,且流传已久。如今,"潮粥记"将潮汕地区的粥文化带入上海。  相似文献   

19.
夏季养生粥     
<正>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暑喝粥需以补气清暑,健脾养胃为主。以下就介绍几种典型的度暑粥。  相似文献   

20.
为选择适用于挤压速食粥的原料糙米,本文采用挤压膨化的加工工艺对8种糙米原料进行处理,并对8种挤压速食粥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后糙米结构更加紧实均一,其中,黑龙江圆粒粳糙米和长粒粳糙米、2013和2014年的早籼米较其他试样品质更优。在品质指标、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对比中,粳糙米挤压速食粥总体品质好于籼糙米挤压速食粥。在风味分析中,共鉴定出27种风味物质,其中醛类物质为主要化合物,而风味物质总含量差别不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复水率与感官评价总分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复水时间与感官评价总分呈显著(P<0.05)负相关。本研究表明,黑龙江圆粒粳糙米和长粒粳糙米的综合品质最佳,适合作为挤压速食粥的原料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