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慧  李志远 《工程机械》2008,39(5):27-31
发动机是内燃叉车振动噪声的根源,车辆发动机悬置系统主要采用橡胶隔振垫进行振动隔离,隔振垫的振动传递特性直接影响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因此对隔振垫的振动传递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橡胶隔振垫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它在上下垂直方向的振动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振动传递率既为转速的函数又为频率的函数,然后通过振动测试试验对整车上进口隔振垫和国产隔振垫的隔振性能分别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了对应不同转速和不同频率时两款隔振垫的隔振效果的差别,并对试验中发现的试验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到国产隔振垫经改进后可替代进口隔振垫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李江宁  张晖  虞炜 《建筑结构》2013,(13):27-30
为研究采用竖向基础隔振技术的建筑在地铁激励下的响应,在上海地铁某线路隧道正上方制作了一个两层砖混结构房屋模型,采用橡胶支座与叠层橡胶滑板支座并联作为隔振层。建立了该房屋模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型号和不同数量隔振支座的组合来改变隔振频率,以不同隔振工况下的实测基底振动加速度记录为输入激励,计算了结构在时域内的响应。将结构的时域响应转换为振动加速度级,评价了不同隔振频率的隔振效果,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地铁激励下基础隔振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能够对地铁激励下拟建建筑的振动进行预测,为其隔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严重,水平向振动及其隔振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上海市区某典型软土场地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分析模型,以水平向振动作为激励,分别进行了三维层状软土场地的振动反应特征分析,以及空沟隔振效果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了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空沟屏障隔振效果。结果表明,空沟屏障隔振对地表振动有良好的隔振效果,但空沟沟后会出现一个小范围的屏障失效区。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产生的振动造成周围环境的振动污染问题,从振源、传播途径和建筑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既有建筑结构的减隔振方法,探讨了各种方法的有效程度。结果表明:通过降低振源的激振强度、切断振动的传播途径或在传播途径上削弱振动、合理规划使建筑物避开振动影响区等措施可以降低振动的不利影响;对于不同的既有建筑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并权衡经济效益与施工难易程度,有选择地采用减隔振措施。该研究为解决相关环境振动影响下的减隔振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项工程的强夯振动测试成果,探讨分析和验证了强夯振动的传播机理,了解在不同介质场地条件下,距振源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地基振动效应与传播、衰减规律,并对隔振沟的隔振原理进行了探讨,对隔振沟的设置位置和深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伟 《中国电梯》2022,(18):14-18
传统的电梯隔振系统通常采用“被动”隔振的方式,通过调节系统的刚度、阻尼来降低振动响应,但在高速电梯隔振系统上可采用主动控制的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隔振系统设计。根据电梯二级隔振系统,可采用不同的隔振策略进行振动控制。通过模拟仿真证明,一级隔振系统采用速度反馈的方式,二级隔振系统采用“天棚阻尼”的方式能够有效进行电梯振动抑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
系统研究了基础弹性对单层隔振系统、双层隔振系统及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隔振系统与不同弹性基础间的振动耦合特性,讨论了不同隔振系统的振级落差和力传递率特性,给出了振级落差和力传递率的简化计算方法。针对不同隔振系统的有源隔振问题,比较了不同作动器安装方式所需的控制力。研究表明,对于所有隔振系统,增加基础的刚度和阻尼有利于提高振级落差和力传递率;对于浮筏隔振系统,增加筏架的刚度和阻尼有利于提高隔振性能和减少有源隔振所需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8.
掘进机电控箱具有强烈的振动敏感性,为减缓其振动水平,提出一种环形约束阻尼悬置结构(TCDI),并对其非线性静态刚度特性开展研究。建立TCDI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在不同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刚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CDI阻尼层刚度随载荷增大而增大,具有非线性自适应动态调整特性;阻尼层和钢圈在极限载荷工况均具有充足的支撑刚度,满足掘进机在复杂工况下的刚度要求。利用TCDI对某掘进机电控箱隔振系统进行改造,获得良好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9.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冲击荷载对邻近建筑的安全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夯锤冲击路基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采取隔振措施、设置隔振沟、不同振动频率时的机械冲击路基过程;基于计算得出的距振源一定距离处水平向和竖直向的振动加速度和加速度峰值,进行了不同隔振措施下振动速度快慢对比分析,为有效控制机械冲击荷载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对于水平向,设置空沟时的隔振效果最好,相对于不设沟,加速度峰值降低了42.86%;30 Hz振动频率时的隔振效果最好,相对于40 Hz时加速度峰值降低了55.4%。对于竖直向,设有空沟时的隔振效果最好,相对于不设沟加速度峰值降低了47.70%;振动频率为50 Hz时隔振效果最好,相对于40 Hz时加速度峰值降低了88.86%。  相似文献   

10.
根据空气弹簧隔振体系在工业微振动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现有研究成果,基于单质点单自由度体系动力学理论,简要阐述了微振动工程隔振原理和方法,介绍了空气弹簧隔振设计基本方法,同时对橡胶式空气弹簧基本特性进行了说明,并对空气弹簧隔振体系现场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