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电压技术"属于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职业教育课程类型,把该类课程改革为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课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根据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流程,对原来课程、电力行业工种和电气试验工作进行分析后确定电气试验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高压电气试验"学习领域课程,完成学习情境设计和课业、学业初步设计,确定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出考核评价体系。"高电压技术"课程改革研究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是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由于存在较多的理论和实际联系,在单纯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本科教学与实验课程,把奥苏泊尔同化理论思想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利  祝杰 《中国电力教育》2013,(2):141-142,144
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在学习"传感器"课程过程中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低和学习效果差的问题,对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让学生自主设计与仿真传感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间件技术"课程学习企业级分布式应用系统开发所需的大量概念、理论和技术,课程内容庞杂、抽象,难以学习掌握。针对"中间件技术"课程教学和改革现状,从教材建设、课程难点、提高兴趣、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初步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为该课程及类似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力系统分析”精品课程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历来被视为电气专业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为全面了解"电力系统分析"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需求,课程组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如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学习难点、学习效率,以及相关因素如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个人需求等,反馈学生的意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求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雪暖  胡静 《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0-101,104
对132名学习"化工热力学"课程和94名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中国石油大学三年级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当堂课所学内容的R/K判断测验和测量学习取向的学习过程问卷调查,方差分析表明"化工热力学"课程正确总数总是多于"化工原理"课程,"化工原理"课程的K比"化工热力学"少,最优秀的学生不仅有更多的K,而且有更多的R,学生的深层型取向得分高于表面型取向和成就型取向,表面型取向高减少了"化工原理"课程的正确总数。结果支持课程图式化程度高有助于知识建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提出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解决“电子”课程双语教学课堂互动不足、专业课时不足、英语环境不足等问题。分析了混合式学习“电子”课程双语教学设计流程,开发混合式学习的支撑平台--虚拟学习系统,并结合该平台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结论为混合式学习模式有利于“电子”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可以借鉴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8.
周波 《中外电器》2010,(24):92-93
网络课程的基本特征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广泛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展CDIO教学模式的实施工作,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并加强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践行"做中学"和"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能力素质培养。通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电化教学,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开发课程教学网站和CAI课件,创建学生主动学习支持环境;开设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建立学生企业生产实习基地等,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逐步将软件工程课程建设成为具有工程教育改革示范作用的CDIO课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探究型学习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型学习是研究性课程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根据《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将探究型学习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应用手段上,将探究型学习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实践证明,在探究型学习教学手段的作用下,学生容易在课程学习中变成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该方法不仅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郑晓俊 《中外电器》2014,(9):105-107
当前高校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率低下。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远程教育学》课程为例,探索构建课程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共同体成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使课程教学在传递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提高的多元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协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提出基于动态协作学习的课程教学形式,并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对不同类型的课程知识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个性化个体学习及协作学习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正>电路是高等工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较多,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要先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课程,其后续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课。可见电路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把电路课程学好,才能为以后几年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  相似文献   

14.
史敬灼  付艺玮 《电气技术》2023,(5):58-64+70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预警与帮扶,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之一。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构成单元。与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过程相结合的学习预警,可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识别学习困难学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从而使更多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为最终达成毕业要求提供有效支撑。本文基于课程形成性评价成绩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设计课程学习的滚动预警方法,给出了实现过程中的技术细节,讨论了设计帮扶措施的基本原则。实践表明,所述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学困学生,帮扶措施能够改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化"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学模式、课外学习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化"课程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该课程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知识覆盖面广、协议关系错综复杂,与实验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会感到较为困难,而实验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对教学质量占有重要作用。为解决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学习中,因实验条件和设备不足而没法进行操作学习的问题,现提出将模拟器ENSP引入课堂教学中,构建虚拟实验环境,结合真实网络设备,以满足学生学习计算网络技术课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系统工程学科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学习系统工程知识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由于系统工程涉及的知识面和专业较广,内容充实而且复杂,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有正确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好这门课程。根据系统工程学习方法的现状,提出了基于SQ3R学习法的系统工程学习方法,并且将其与过度学习法和间隔学习法进行比较,最后对其在课程上的应用进行描述和研究。通过实际情况得知,SQ3R学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系统工程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上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EDA)是我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教学课程。混合学习结合传统面授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是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有效结合。利用e-Learning和Lab VIEW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面对面学习、网络化学习以及远程实践学习,探讨混合学习模式在EDA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琪 《中外电器》2011,(18):57-59
混合学习是对网络学习的反思和传统课堂面授的回归,它融合了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面授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依据混合学习的理念,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及混合学习过程进行了设计,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电力电子作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多、更新快。根据电力电子课程的特点以及三江学院应用技术主导型的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的实践环节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可见,这些改革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