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文章基于尺寸链原理,借助一个机械加工实例,详细分析了工艺尺寸式方程的建立、查找及解算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基本尺寸矩阵方程和公差矩阵方程,采用Matlab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系统完整地解决了机械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尺寸及公差的计算机解算问题,明显地提高了尺寸链的解算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实现导弹发射箱的自动化打磨工序,必须提取复杂箱体的特征尺寸。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得到发射箱的点云数据后,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法向量和排序欧式聚类(Normal Vector and Sorted Euclidean Clustering,NV-SEC)的箱体类零件特征尺寸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以箱体点云模型中各点法向量的不同为判断依据,将箱体所有的环筋边缘信息提取出来,并采用改进的排序欧式聚类分割算法,得到有序的单根环筋的边缘信息,从而进一步求得箱体的宽度尺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箱体自动化打磨的要求,可以大幅度提高箱体环筋与纵筋装配质量,提高箱体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双相钢在温成形中,处于不完全动态再结晶阶段的晶粒尺寸模型.基于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创建了新的晶粒尺寸模型.分别考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晶粒尺寸和未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晶粒尺寸,根据两者在材料中所占比例综合得到平均晶粒尺寸的预测模型.并成功地预测了在不同拉伸温度、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温拉伸实验的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车身疲劳分析的效率,对车身动态疲劳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以某车型TB车身为例,建立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整车多体模型的虚拟试验场(Virtual Proving Ground,VPG)仿真,得到车身上各接附点的力/力矩作为计算的载荷输入。在此基础上,分别用时域法和频域法对某车型进行动态疲劳分析。以时域法分析为基准,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两方面对不同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得到的热点区域分布基本一致,考察的单元中,78.0%的单元损伤值对比在0.5~2.0之间,在可接受范围内;计算效率上,频域法分析显著提升了82%,验证了频域法在车身疲劳计算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对装配体的尺寸公差分配是产品公差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公差的大小决定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对装配尺寸公差进行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两种不同的公差分析方法下其各种公差分配也有所不同。文章介绍了目前装配尺寸公差分配的主要方法,有等公差法、等精度法和最优化分配法等。结合齿轮轴工程实例,分别运用极值法和统计公差法对各种尺寸公差分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在实际运用中利用装配功能公差链统计公差法约束条件并考虑加工方法的经济性公差约束条件对装配尺寸公差进行分配为最优化分析方案。并将其集成到计算机公差设计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提出基于向量的圆弧插补算法,通过速度和圆弧半径求出相邻两个插补点的角度差,然后通过当前插补点与圆心的一个向量来求出下一个插补点的向量值,最后进行向量差计算,从而得到需要的x和y方向的速度值。该算法不需要对所处象限进行分析,同时加工精度可以得到保证。还提出了离散型S曲线加减速控制的新方法,以单位加速度为基础,根据当前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求出下一点的加速度与速度,使加速度、速度、位移的计算更为简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保证了速度、加速度的连续,提高了系统的柔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规划中随机性过大,搜索时间过长且不能够实现动态避障等问题,从3个方面进行改进。针对RRT算法搜索树扩展方向过于随机,根据以起始点与目标点为对角线的矩形中的障碍物占比向目标点方向扩展,分别在有障碍物与无障碍物的环境中与传统RRT算法对比,验证改进算法的高效性;对改进算法规划的路径进行关键节点提取,并按照关键节点进行优化;将优化后路径分段使用改进动态窗口法。将融合算法与传统动态窗口法以及RRT算法在路径拐点数量以及路径长度等方面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融合算法具有高效性且在规划的路径中加入临时障碍物时,移动机器人也能很好地避开。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利用学习曲线构造动态工时定额系统的方法,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动态工时定额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具体实现技术,最后分析了基于学习曲线的计算机辅助动态工时定额系统在企业的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动态权限配置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RP系统可实现对企业的管理,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职责分工的细化,易造成责任不明,产生管理的困难,权限问题已成为影响系统安全性的重要问题.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强调用户的权限不是由用户名而是由用户在组织中的角色决定的,通过角色间接的访问系统资源.文章研究了RBAC的体系架构,通过角色的桥梁作用实现了用户与权限的对应关系,保证了权限配置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要求;并通过与数据库的紧密结合,结合佛山某企业应用实际,实现了用户权限实时的灵活动态配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