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泡沫浮选法处理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泡沫浮选技术脱除废水中的Cr^3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表面活性剂,Fe(OH)3作絮凝剂,得到间歇操作流程适宜的操作参数为:溶液pH值为5.5左右,SDS为180mg/L,气体流量800mL/min。在此操作条件下,Cr^3 的脱除率可达97%左右。  相似文献   

2.
泡沫浮选法处理含氰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含氰废水中按化学计量比加入Fe~(2+)和Fe~(3+)离子以生成无毒的亚铁氰化铁絮状物沉淀,然后采用泡沫浮选进行分离的除氰方法。操作过程中拟加入一定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5~#烧结玻璃板作气体分布器,在pH值为4.0~6.5之间,能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操作宜在阳光直射不到的阳暗处进行以避免亚铁氰化铁沉淀的光解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三相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碳和陶瓷颗粒为载体粒子,采用快速排泥挂膜法启动实验,在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加大进气量及进水量,直至出水COD浓度达到一个较低水平.分别考虑了进水COD浓度、空气流量、废水流量、容积负荷四个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系统运行到第13 d时,COD的去除率达到了一个较大值,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分离废水中的Cr(Ⅵ),系统地考察了废水pH、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的质量浓度和空气流量对Cr(Ⅵ)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处理量为3 L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H=5.5、空气流量400 mL/min、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200 mg/L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处理含铬(Ⅵ)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处理废水中的铬(Ⅵ).系统地考察了pH值、表面活性剂加入量以及进水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进水浓度为10 mg/L,处理量为3L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4.0、气量0.9 L/min、表面活性剂浓度300 mg/L,铬(Ⅵ)的去除率可达97.80%.  相似文献   

6.
内循环式射流溶气工艺在浮选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秋 《辽宁化工》2005,34(3):124-125
传统的加压溶气浮选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适应能力差、能耗较高等弊端,而内循环式射流溶气工艺可较好地克服这些弊端,更适于浮选工艺。通过对内循环式射流溶气工艺原理的分析及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总结出内循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操作经验,并通过分析出水水质,进一步验证其在处理含油污水中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铁盐共沉淀泡沫浮选法去除废水中Cr(VI),用FeSO4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状态,考察了还原剂用量、捕捉剂品种及pH对总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浓度为10 mg/L的含Cr(VI)模拟废水,使用FeSO4作还原剂,LAS作捕捉剂,铁铬摩尔比为7∶1,pH=10,鼓泡10 min的条件下,Cr(VI)去除率可达99.1%。  相似文献   

8.
采用铁盐共沉淀泡沫浮选法去除废水中Cr(Ⅵ),用FeSO4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状态,考察了还原剂用量、捕捉剂品种及pH对总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浓度为10mg/L的含Cr(Ⅵ)模拟废水,使用FeSO4作还原剂,LAS作捕捉剂,铁铬摩尔比为7:1,pH:10,鼓泡10min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可达99.1%。  相似文献   

9.
采用铁盐共沉淀连续式泡沫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铬(Ⅲ)离子,实验考察了pH值、Fe2+/Cr(Ⅵ)摩尔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空气流量、分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离工艺条件为,Fe2+/Cr(Ⅵ)摩尔比5∶1,pH值9.0,空气流量450 mL/min,SDBS浓度60 mg/L,分离时间30 m...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系统,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和溶解氧浓度,能同时脱氮除磷.含氮、磷进水COD为352~1 048 mg/L,总氮(TN)为46.9~76.4 mg/L, 总磷(TP)在5.8~14.4 mg/L时,COD 、总氮(TN)、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92%、80%、93%,出水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铁片为电极极板,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考察了通电时间、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等因素对Cr(VI)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电时间为30min、pH值为4.0~6.0、电流密度为100A/m~2、极板间距为3cm的条件下,Cr(VI)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将含铬的硫酸氢钠下脚料溶成溶液后,通过加入催化剂进行化学氧化法处理,使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直接返回生产重铬酸钠的酸化工序,代替硫酸用于酸化铬酸钠。,这样既可利用硫酸氢钠中的酸性,节约硫酸,并加收六价铬,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孙秀红 《辽宁化工》2012,41(8):773-774,778
某厂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法对镀铬废水进行处理,出水可以稳定达标,且可以回用于电镀工序,环境效益较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性木屑吸附处理模拟含Cr(Ⅵ)水,探讨了废水酸度,吸附时间,废水中Cr(Ⅵ)的初始浓度,改性木屑用量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发现利用改性木屑吸附含Cr(Ⅵ)废水,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吸附量大去除率高、处理效果好,而且在同一条件下改性木屑吸附性能优于普通木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5种无机、有机絮凝剂对电镀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能有效除去铬的复合絮凝剂的复配比和复配关系。复合絮凝法具有沉淀污泥少、絮凝颗粒大、沉降速度快等特点,当以最佳量投加时,滤液无色。铬的除去率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6.
皮革含铬废水主要来自于铬鞣、复鞣等工序。在这些工艺中,铬的利用率较低,而且铬本身具有毒性,因此加强废水处理并回收铬资源十分必要。皮革含铬废水回收和利用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皮革含铬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新工艺技术,分析了各类技术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铬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混凝-吸附联合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福  童佳 《电镀与环保》2012,32(4):46-48
采用新型混凝剂聚磷氯化铝铁(PPAFC)对含铬废水进行混凝处理;再采用铝化改性膨润土对含铬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结果表明:在PPAFC 40 mg/L,铝化改性膨润土2.0 g/L,室温的条件下,总铬的去除率超过99.8%,出水中总铬的质量浓度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盛  赵晓燕 《广州化工》2011,39(6):131-133
铬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几种微量金属之一,铬作为环境中的一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以三价和六价形态存在,其中的三价铬对人和动物是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六价铬则是一种毒性较大的致畸、致突变的有害物。当前含铬废水进入了综合防治、回收利用与总量控制阶段,基于含铬废水的回收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本文重点阐述了重金属铬的绿色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9):1421-1432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foam separation for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two types of inorganic hazardous contaminants, nickel(II) cations and chromium(VI) an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and simulated wastewaters. The effects of pH of the solution, Ni/Cr ratio, collector and frother concentrations, induction and flotation time, and solution ionic strength on the co-removal efficiency of nickel(II) and chromium(VI) were studied. 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removals more than 99.5% were obtained for nickel(II) and chromium(VI). The concerned contaminants were effectively removed when they coexisted at low as well a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Coflotation of nickel(II) and chromium(VI) from tap water and simulated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resulted in removal percentages higher than 99.5% with residual concentrations below their permissible limits in potable water. High removal percentages, DFs, ERs, and VRs were achieved for their radionuclides, 63Ni(II) and 51Cr(VI), from simulated radioactive process wastewater.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ed foam separation process for treatment, in a single-step, of wastewaters contaminated with cationic and anionic in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