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 小麦胚芽油含丰富的多不饱和酸、维生素E和二十八醇,是理想的天然维生素E、二十八醇的供应源。 在小麦籽粒中,胚芽部分约占2%,胚芽的主要成分如下:粗蛋白略高于30%;水  相似文献   

2.
引人瞩目二十八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一、前言近年来研究表明:米胚芽油和小麦胚芽油含有一种微量物质——二十八醇对人体及动物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其作为一种新的营养源,用于动物及人体的实验都获得显著效果,已引起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重视。二十八醇商品作为一种新的天然营养保健品,对人体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参与人体能量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增强人体运动中的耐久力和消除疲劳的能力,并对人体无副作用,引人瞩目。二十八醇广泛存在于某些植物的脂质中,在谷类油脂中尤为丰富,开发与利用这一  相似文献   

3.
二十八烷醇在运动糖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强 《食品科学》1988,9(10):37-39
<正>一、二十八烷醇1、二十八烷醇的效果美国伊利诺斯大学Cureton博士等人从1949年起,在20年内对894名受验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实验,经过42项实验,确认了二十八烷醇的效果。参加该实验的人员有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游泳、摔跤、田径等队的队员,  相似文献   

4.
小麦胚芽油(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前言小麦胚芽是小麦制粉时副产品,小麦胚芽油是以小麦胚芽为原料制取一种谷物胚芽油。小麦胚芽油富含维生素E、亚油酸、廿八碳醇及一些尚末解明微量生理活性组份、营养价值颇高,其现已被消费者认可、视作一种对人体具多种生理功能的功能性制品。自Evans从小麦胚芽油内发现维生素E后,人们开始瞩目小麦胚芽油潜在营养生理功能。美国在30~40年代便致力于小麦胚芽油及其衍生物维生素E开发研究,不少基础应用研究数据至今仍不断引用。直至70年代,美国小麦胚芽油制品几乎风靡世界小麦胚芽油市场。日本自70年代始从美国进口小麦胚芽油,1975年日清制粉公司首先自制生  相似文献   

5.
以稳定化小麦胚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2和有机溶剂萃取小麦胚芽油,通过对比分析小麦胚芽油得率、水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VE以及氧化稳定性指数(OSI),研究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萃取方式中,超临界CO2萃取的小麦胚芽油水分含量最高,为4.32%;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得率(9.24%)、OSI(2.55 h)、VE含量(3 749.79 mg/kg)最高,而有机溶剂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小麦胚芽油的品质受萃取方式的影响,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小麦胚芽油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压榨法、浸出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冷榨法、水酶法等制取小麦胚芽油的原理、工艺,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小麦胚芽油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麦胚芽油是经小麦胚芽加工得到的食用油,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0%左右,生育酚含量高达2573.69 mg/kg,远高于其他植物油,总植物甾醇含量为8512.06 mg/kg,其中β-谷甾醇高达5812.76 mg/kg。小麦胚芽油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抗氧化、抗疲劳等功能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美容等领域。因此,本文主要对小麦胚芽油理化性质、营养特性进行总结,同时对比分析不同的制备工艺小麦胚芽油品质,旨在为小麦胚芽油及其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胚芽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优质的食品资源和加工原料。综述了小麦胚芽油的精深加工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小麦胚芽油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行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小麦胚芽油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胚芽油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为保证小麦胚芽油安全使用,该研究利用小鼠和大鼠作为实验用动物,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实验,检测小麦胚芽油对实验动物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对实验动物外周血象、主要脏器病变等指标影响上均无显著差异,小麦胚芽油可在食品工业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三因素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在条件设定范围内,确定最佳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分别是30 MPa、45 ℃、2 h.同时,利用GC-MS分析了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1.
小麦胚芽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小麦胚芽蛋白粉、小麦胚芽油、小麦胚芽生产VE浓缩油、小麦胚芽油营养品、小麦胚芽豆腐的生产方法及其用途,对小麦胚芽在食品中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与油脂》2015,(10):13-16
小麦胚芽油是从小麦胚芽中提取出的一种谷物胚芽油,富含许多植物天然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E、甾醇、亚油酸、亚麻酸、二十八碳醇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该文分别介绍了压榨法、溶剂萃取法、水酶法、超临界萃取法制取小麦胚芽油的提取工艺,以及对小麦胚芽油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麦胚芽油的几种生产工艺实践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胚芽油是以小麦胚芽为原料制取的一种谷物胚芽油,它集中了小麦的营养精华,富含维生素E、亚油酸、亚麻酸、二十八碳醇及多种生理活性组分,是宝贵的功能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调查发现,目前山东省及相邻各省小麦胚芽原料供应充足,并已有比较可行的加工设备。对几种小麦胚芽油加工方法经过近两年的生产比较实验,筛选出可行的加工工艺,为小麦胚芽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胚芽油的制取及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江伟强  柯于家  林红秀 《中国油脂》2000,25(1):10-11,18
彩目前最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从小麦胚芽中制得小麦胚芽油,功能学检验结果表明,小麦胚芽油具有调节血脂,抗疲劳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微波稳定化处理小麦胚为原料,研究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因素,并利用有影响贡献的因素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选取小麦胚粉碎颗粒目数、麦胚水分含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剂流量和萃取时间为试验影响因素,利用Plackett-Burman进行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因素,利用Box-Behnken进行响应曲面优化水平组合试验。结果显示,因素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萃取剂流量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萃取温度麦胚目数,而3.3%~4.7%样本水分对萃取影响极小;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小麦胚芽油萃取率回归方程,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和很好。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最佳工艺参数:麦胚目数为60目、萃取剂流量为30 L/h、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时间为141 min和萃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油萃取率达到82.79%。  相似文献   

16.
胚芽油在美国主要是指小麦胚芽油,在日本则为小麦胚芽油与米胚芽油.玉米胚芽油美国年产量近40万吨,日本7.2万吨,但是并不被列入“营养补助食品”的行列,尽管其经过精制、浓缩也能达到小麦和米胚芽油的要求.胚芽油制品在近年逐渐形成热潮,究其原因,主要是:1.对来自天然VE的一系列动物实验证实了在生理活性和安全性方面其优于合成或半合成VE,在抗氧化性方面,70%浓度的米糠油VE也优于合成VE.而目前公认小麦胚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小麦胚芽油进行脱酸处理,并对小麦胚芽油中的热敏性天然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跟踪定量分析,研究了分子蒸馏脱酸对小麦胚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蒸馏温度的升高,小麦胚芽油中的热敏性天然微量生物活性物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50℃时小麦胚芽油的酸值(KOH)由4.35 mg/g降到2.01 mg/g,氧化稳定性指数(OSI)为1.27 h;分子蒸馏温度超过150℃后,总VE含量急剧下降,210℃仅为383.5 mg/kg,β-胡萝卜素、多酚和甾醇的损失不显著,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显著变化。综合脱酸效果与天然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选择150℃为分子蒸馏脱酸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8.
小麦胚芽油的生产工艺及制取技术何东平,宋光森小麦胚芽油是以麦胚芽为原料,经一定的加工工艺而制成的产品。小麦胚芽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天然复合维生素E和亚油酸是中、老年人理想的营养食品。同时,也是油脂储藏天然的抗氧化剂。一、小麦胚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精炼的小麦胚芽油品质质量,该文研究了化学和物理精炼过程中小麦胚芽油的品质劣变程度。结果表明:化学精炼的小麦胚芽油,酸价降至0.18 KOH/(mg/g),反式脂肪酸含量由毛油的未检出增加到0.07%,生育酚含量损失了37.14%。物理精炼的小麦胚芽油,在真空残压≤60 Pa,在温度为200℃~240℃,时间为2 h~8 h条件下脱酸,酸价降为5.49 KOH/(mg/g)~0.19 KOH/(mg/g),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10%~3.13%;过氧化值为1.61 mmol/kg~4.33 mmol/kg,茴香胺值13.76~59.3;生育酚含量减少26.68%~85.90%。由其试验结果对比知,化学精炼对小麦胚芽油品质劣变的影响明显小于物理精炼,尤其是防止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维生素E含量损失等方面显著,是一种适合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功能性营养成分类型的油脂的精炼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维生素E在医药、食品、饲料等方面有很高的评价,而天然维生素E在生理活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合成维生素E。大米胚芽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亚油酸、谷维素,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其维生素E含量比小麦胚芽油还高,是天然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八十年代初,日本大米胚芽油已陆续投产上市,销售量逐年迅速上升。我国盛产大米,胚芽资源极为丰富,但这方面尚属空白,为开发大米胚芽油制品,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大米胚芽油的浸出及化学精炼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现将小试和扩试情况报告如下: 一、浸出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