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一火β区热轧和一火两相区上部温度热轧获得了片状组织的TA15ELI钛合金厚板,通过两相区900℃、930℃、950℃和β区980℃退火热处理进一步调整合金显微组织和损伤容限性能,测定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参数和室温拉伸性能、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分析了显微组织对损伤容限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两相区退火,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A15ELI钛合金组织中初始β晶粒尺寸和α集束尺寸基本不变,α片平均厚度有所增加,合金强度和塑性均有所下降,da/dN降低,KIC提高;合金在β区980℃退火较两相区退火具有更好的损伤容限性能和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退火热处理温度对激光沉积修复TA15/TC17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TC17基体经退火热处理后双态组织中α片层长度、宽度及长宽比无明显变化。TA15修复区沉积态组织为粗大的原始β柱状晶,晶粒内为α/β网篮组织;当退火温度由610℃,630℃升到650℃后,TA15修复区α片层宽度明显增大,体积分数逐渐减少,长宽比下降,呈短棒状分布。经退火热处理后修复试样抗拉强度与塑性均明显提高,当退火温度为650℃时,抗拉强度最高为1102 MPa,与沉积态相比提高7. 1%,达到TC17锻件的98. 4%;断后伸长率为13. 5%,与沉积态相比明显提高,且高于TC17与TA15锻件标准;退火温度变化对显微硬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次数对经大变形量锻造成形的TA15钛合金锻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A15钛合金锻件拉伸强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先下降是由于回复再结晶软化起主导作用,后上升是次生α相析出强化起主导作用,再下降是由于次生α相的粗化及初生α相含量减少所致。经多次800℃/1 h/AC重复退火处理,TA15钛合金锻件拉伸强度降幅不超过10 MPa,塑性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普通退火、β退火的单重热处理制度和强韧化的双重热处理制度对TA15钛合金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普通退火温度范围内,合金组织形貌变化不大,均为等轴组织,合金的强度和冲击韧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塑性基本保持不变;β退火得到粗大的魏氏体组织,综合力学性能最差;在双重热处理过程中,第二重热处理温度主要影响片层α相的厚度,随着第二重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片层α相厚度增加,合金的强度降低,冲击韧性增加。当热处理制度为975℃×1 h/WQ+850℃×2h/AC时,合金组织由约24%的初生等轴α相、55%左右的网篮α相和β转变组织组成,此时合金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激光选区熔化成形缺陷的影响,采用最优参数制备了TA15钛合金,并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75~280 W的激光功率和1 150~1 250 mm/s的扫描速度匹配可以达到最佳成形效果.退火温度低于860℃时,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TC21钛合金是新型的高强韧损伤容限型钛合金,其模锻件为网篮组织,锻后热处理工艺采用双重退火工艺。本研究采用金相法、SEM等方法系统研究了TC21钛合金模锻件的锻后热处理工艺和显微组织演变规律。试验分析了TC21钛合金模锻件锻后第1次退火加热温度、第2次退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条件下的初生α相数量、形状以及网篮组织形貌特征的变化规律,为TC21钛合金模锻件获得高强、高韧和损伤容限优良综合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TA15钛合金大锻件热处理强化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TA15钛合金大型锻件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室温和500℃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拉伸强度增大,在800~890℃温度范围内,室温强度升幅达90MPa,500℃高温强度升幅达66MPa;随保温时间延长,室温和500℃高温拉伸强度呈峰值变化,保温3h时最高。研究表明,退火温度提高,基体β转变组织分解析出第二相起到强化作用,提高了大锻件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TA15钛合金的普通退火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A15合金棒材、锻件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规格棒材、锻件的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提高 ,升幅在 60MPa左右。强度的提高与亚稳定β相在临界温度以上的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SLM)技术制备了TA15钛合金试样,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TA15钛合金试样微观组织和拉伸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重热处理方式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微观组织α’马氏体逐渐分解,次生α相和β相的体积分数则逐渐增加,试样拉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断裂韧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850℃保温4 h热处理制度下,试样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其抗拉强度为1 033 MPa,冲击功为38 J。双重热处理制度下,显微组织主要是以网篮状为主的α+β两相组织,微观组织均质化程度更高,表现为宏观性能分散性较小,其抗拉强度均值达1 029 MPa,冲击功为40 J。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对TA19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19钛合金棒材组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等轴组织转变为双态组织,经(915~940)℃×1h/AC+550℃×8h/AC双重退火处理后获得等轴组织,经(965~990)℃X1h/AC+550℃X8h/AC双重退火后获得双态组织。TA19钛合金棒材的较佳热处理温度为(965~990)℃×1h/AC+550℃×8h/AC,经该制度热处理后棒材的室温拉伸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佟升 《中国钼业》1993,(4):21-25
本文评述了世界钼及其合金的一些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钛基金属陶瓷粘结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铜基与铁铬基两个系列的合金用作一氧化钛(TiO)基金属陶瓷仿金材料的粘结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Cu及Fe-Cr合金在TiO上的润湿性较差,不宜作TiO的粘接相,Cu中加入少量Mo,C,可明显改善其润湿性,Cu-Mo-C中加入适量的Al、Ni、Si,可使合金的颜色接近黄金且有较好的耐蚀性,并能与TiO保持很高的界面结合强度,适用于TiO陶瓷的粘结相,Fe-Cr合金中加入表达活性物质A中显著改善在TiO上的润湿性,抑制Fe与TiO间的界面反应,与TiO间形成很高的界面强度,可用做TiO陶瓷的粘结相。  相似文献   

13.
对铝─钪合金研究历史及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大量文章公布的研究结果展望了其做为高温耐热合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德国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德国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开发现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形状记忆合金领域的研究中心和研究重点,评述了形状记忆合金在汽车业、医学界等方面的应用状况,展望了该合金应用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论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有色金属加工》2010,39(1):4-8,16
本文概述了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研制开发现况,特别重点介绍了7025合金成份、性能,蓝认为该合金将是引线框架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铅镉锑合金的试制过程进行了论述(包括合金成分的确定、合金生产的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同时指明了合金的用途和技术参数。研制结果表明:该合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适合目前电动车蓄电池对板栅合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牺牲阳极材料及其在金属防腐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牺牲阳极材料是一类特殊的电化学功能材料,在金属防腐工程中应用广泛,文章综述了牺牲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锌基,镁基和铝基等三种牺牲阳极材料的基本化学成分和性能特点,讨论了合金元素的作用,并对牺牲阳极的一些新发展和应用情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通过配制PtW中间合金的方法确保了成分的均匀性,通过合理的热锻及冷加工工艺,并配以中间热处理,成功制备出Φ10μm及Φ8μm的PtW超细丝材,且单根超细丝的长度可达到45m以上。显微结构分析表明:PtW合金在铸态时为典型的包晶组织,初生相呈枝晶,热加工后晶粒被破碎,中间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通过实验研究,PtW8.5为合金最佳成分。  相似文献   

19.
Fe-Si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能行星球磨的方法研究了原子配比3:1的Fe、Si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用XRD、TEM、SEM及EPMA对球磨不同时间粉末的结构、组织、形貌、截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75Si25混合粉末在球磨的过程中出现两种形态变化,一种是Fe与Si形成层状形态,另一种为Si及Fe—Si合金包覆Fe形成包覆形态;球磨至30h,合金化基本完成;球磨产物为α—Fe(Si)固溶体,颗粒粒径约为1~20μm。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对Fe75Si25混合粉末合金化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耐热镁合金的合金设计及组织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年来新型耐热稀土镁合金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耐热镁合金合金设计及组织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提出了尚待研究的问题,并对耐热镁合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