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河油田6区和7区奥陶系次生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储层极其发育。无论溶蚀孔洞储层内部包含流体与否,纵波阻抗都表现为低阻抗特征,所以叠后反演得到的单一纵波阻抗并不能有效识别流体。叠前同时反演能够获得除纵波信息外的横波信息,纵横波信息联合更有利于对流体进行区分。将叠前同时反演应用到塔河油田6区和7区,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及纵横波速度比(vp/vs)等弹性参数,经过岩石物理分析,最终选取纵波阻抗和vp/vs交会可划分出含油储层和含水储层,从而得到该区流体分布特征。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信息吻合度达到72.7%,反演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是准噶尔盆地主要含油层位,其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百口泉组次生孔隙储层的控制因素,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定量统计、扫描电镜观察和古构造恢复等手段,对研究区百口泉组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百口泉组次生孔隙储层的形成受沉积相带、长石溶解、优势运移通道的共同影响,由此建立次生孔隙储层成因模式。同时阐述了其他影响因素对次生孔隙储层的控制作用,明确评价标准并预测其分布范围,展示了百口泉组次生孔隙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以区域地质背景为基础,综合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搭建了百口泉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三叠系百口泉组属于1个三级层序,区域分布稳定,在三级层序内部进一步识别出3个四级层序和十几个五级层序,详细分析了四级层序和五级层序的旋回特征、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为百口泉组地层精细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 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相对优质的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少量河口砂坝微相中,其成分以长石岩屑砂砾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砾岩。岩石普遍较致密。岩心孔隙度为3.17%~23.40%,平均为9.04%,渗透率为0.01~934.00 mD,平均为0.73 mD,属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可见粒间缝和其他微裂缝。②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沉积的泥页岩,最厚处超过400 m,为残留海—潟湖相沉积,水体盐度较高,岩性以云质泥岩和泥质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多大于1.0%,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6.0 mg/g,氯仿沥青“A”平均为0.2%,HI平均为322 mg/g,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烃源岩。③研究区具有3期成藏特征,晚三叠世之前为第1期油气充注,未能聚集成藏,早侏罗世为第2期油气充注期,对应黄色荧光烃类包裹体;早—中白垩世为第3期油气充注期,对应蓝白色荧光烃类包裹体,后2期油气充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起主要贡献作用。④研究区源储配置紧密性是导致玛湖西斜坡和玛湖东斜坡油气差异性聚集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6.
溶蚀孔洞作为目前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和勘探目标,定量计算其体积大小意义重大。针对基于地震反演结果的碳酸盐岩溶洞定量雕刻问题,设计了不同大小孔洞和不同充填物孔洞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实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孔洞大小和不同充填物对孔洞定量雕刻误差的影响;并通过在叠前道集资料上添加不同程度的随机噪声,分析了噪声对溶洞定量雕刻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孔洞越大,孔洞体积雕刻误差越小;孔洞内填充介质速度越低,孔洞体积雕刻误差越大;噪声的影响总是趋于缩小孔洞响应的体积,噪声越大,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地震沉积学主要是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进行研究。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紧邻生油凹陷,成藏条件十分有利,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目的层较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较薄。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区域构造条件和沉积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油藏类型多为构造岩性油藏,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明确研究区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的纵横波速度比判别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对流体性质判别是一大难题。文中认真分析研究纵横波测井的原理及其在水层、气层的响应特征,综合考虑了孔隙度及岩性对纵横波速度比的影响,提高了纵横波速度比判别法的准确度,特别是对碳酸盐岩高孔储层、高阻水层、低阻气层进行了准确地流体性质判别。经试油验证,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类分析和交会图技术,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分为4类,同时综合分析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探索多学科联合的复杂储层多因素流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基于核磁测井物性参数的储层质量分类图版;创建了气测含油因子、测井含油因子计算模型;构建了玛湖凹陷流体识别方法,使录井、测井解释符合率分别提高30.6%和28.1%。通过储层改造效果分析,建立了基于测井杨氏模量判别标准,将玛湖凹陷储层划分为易压裂与不易压裂两类;通过对最优裂缝动态缝长、加砂因子等参数分析,建立了储层改造达到最优效果压裂预测模型,玛湖凹陷压裂见效率提高了32.7%。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获得工业油气流,而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斜坡区三维、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建立了玛湖凹陷斜坡区构造、断裂样式,利用构造导向滤波、分频相干等技术相结合在平面上对断裂进行了预测及平面组合,并根据断裂形成时间、断裂样式和控制地层结构等要素把断裂划分为3个级别,其中Ⅰ级断裂近平行于西北缘山前逆掩断裂带,具有控"鼻隆"作用,形成时间为海西中期至印支期;Ⅱ级断裂为近垂直于边界断裂的走滑断裂,将Ⅰ级断裂错断相交叉形成断块,同时起着山前推覆体运动过程中调节横向应力的作用,形成时间为海西中期至喜马拉雅期;Ⅲ级断裂为Ⅰ级断裂和Ⅱ级断裂呈剪切关系形成的断裂,多为层间断裂,也发育走滑断裂伴生的羽状剪切断裂,在剖面呈"Y"字型,多形成于中印支期—燕山期。断裂在垂向上不但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同时将与二叠系油气运移相伴随的有机酸流体从Ⅰ级、Ⅱ级断裂进入百口泉组后,在优势运移通道内的长石被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储层发育带,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提出,突破了以前埋深大于3 500m的勘探禁区,极大拓展了勘探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