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碳纤维浆料的分散效果,结合光学显微镜(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纸页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碳纤维/芳纶复合纸的微观形貌、热力学行为,并分析了碳纤维/芳纶复合纸的力学性能,建立了碳纤维/芳纶复合纸内部碳纤维含量与介电性能的函数关系,为电磁屏蔽领域提供了具有吸波性能的纸基功能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芳纶复合纸内纤维分布均匀、热稳定性较好、力学性能好、电磁性能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
芳纶Ⅲ防弹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taramid F358芳纶Ⅲ作为防弹材料,通过单向复合工艺制造成靶板,采用V50靶板实验研究了芳纶Ⅲ的防弹性能,对其防弹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芳纶Ⅱ防弹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芳纶Ⅲ靶板的V50值为572.1 m/s,比吸能值为153 Jm2/kg;芳纶Ⅲ防弹性能比芳纶Ⅱ提高近30%;超高的拉伸断裂强度是芳纶Ⅲ防弹性能更优的根本原因,芳纶Ⅲ的防弹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水泥基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磁波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分析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机理和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探讨了水泥基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的设计原理,并论述了它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水泥基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构建渐进导电网络结构是一种降低导电材料电磁波反射率的有效策略。利用芳纶纤维(AF)、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芳纶纤维(rGO@AF)与碳纤维(CF),制备多层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AF/rGO@AF/CF/EP),研究CF/EP和AF/rGO@AF/CF/EP的电磁屏蔽性能。通过单层纤维的电磁参数和电导率预测,得到多层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效能的简化模型。结果表明:单层CF/EP的反射损耗效能(SER)为12.3 dB,总电磁屏蔽效能(SET)为40.2 dB,与之相比,AF/rGO@AF/CF/EP的SER降至9.6 dB,SET提高至43.6 dB,说明梯度导电网络结构在保证材料屏蔽效能的同时降低复合材料的反射损耗。利用简化模型得到AF/rGO@AF/CF/EP的电磁屏蔽效能为42.6 dB,表明该模型准确预测多层结构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及分类,总结了近年来导电高分子在电磁屏蔽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基于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的两大类导电高分子复合吸波材料,着重强调导电高分子组分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材料的介电损耗与电阻损耗,提高匹配阻抗,极大地改善材料吸波性能,最后指出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化工时刊》2013,(11):10-10
曾因2亿出让石墨烯制备技术给南江集团而受关注的中科院宁波所今天在科学时报发表文章,称开发出性能卓越的石墨烯电磁屏蔽/吸波材料。据了解,传统的电磁屏蔽/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存在密度大、结构设计困难等问题,并且应用受到限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芳纶无纬布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其原材料芳纶的技术状态,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已经产业化的对位芳纶产品的种类,在全球实现商业化生产的间位芳纶和杂环芳纶的生产线情况以及我国逐渐兴起的芳纶生产线技术等。分析了采用芳纶无纬布制备的防弹产品,为抵御不同防弹级别在单层及复合结构上的设计特点,探讨了新一代芳纶无纬布产品采用的新技术与应用的新领域,以及其在功能上的集成与革新,展望了未来芳纶无纬布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碳纳米管分散到树脂中作为吸收剂,选用芳纶纤维作为吸波层增强纤维,镀镍碳纤维作为反射层增强体,用热压罐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板材。主要对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屏蔽效能、密度、拉伸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芳纶纤维/镀镍碳纤维作为增强纤维、碳纳米管作为吸收剂制备的复合材料,在8.1GHz-12.4GHz频段内反射率小于-10d B,峰值达到15.59d B;在10GHz的屏蔽为98d B;密度为1.51g/cm~3;拉伸强度为573MPa。可以广泛用于设备舱的外蒙皮材料,具有很好的隐身和防电磁泄露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磁屏蔽织物按照吸收材料的种类分为耐辐射纤维,导电吸波纤维和银纤维,文章通过对上述种类的吸波材料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目前电磁屏蔽织物发展概况,为我国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制备具有一定电磁吸波性能的结构型吸波材料,采用喷涂法制备了负载石墨烯微粒的玻璃纤维预浸料,并通过热压罐成型工艺进行固化,制备了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石墨烯吸波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吸波复合材料电磁性能、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点弯曲测试结果可知,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石墨烯吸波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弯曲弹性模量增大,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逐渐增大,磁导率几乎不变,介电损耗正切角值逐渐增大。分析反射损耗计算结果可知,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石墨烯吸波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主要由复合材料的厚度和石墨烯含量决定,随着复合材料厚度的增大,反射损耗峰值逐渐朝低频移动;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逐渐增大。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2.5%、复合材料厚度为1.7 mm时,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吸波效果,此时反射损耗峰值为-11.8 dB,有效带宽为1.45 GHz。  相似文献   

11.
对芳纶防弹无纬布用热熔胶进行筛选,优选了橡胶弹性体类胶粘剂作为芳纶防弹无纬布生产用热熔胶,并对该类热熔胶粘剂与传统的丙烯酸酯胶粘剂和聚氨酯胶粘剂在常温、高低温、浸水和耐老化条件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热熔胶粘剂中SIS-Kraton D1107胶粘剂防弹等综合性能均明显优于其它胶粘剂,可以作为芳纶防弹无纬布生产用胶粘剂。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简述了金属材料、碳系材料、复合型材料等填料在环氧树脂基电磁屏蔽材料中的最新研究,并展望了环氧树脂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聚酯纤维布为原料,用镍盐替代高昂的钯盐作为活化剂,采用微波法制备不同阻抗的镀镍导电纤维布;以平行铺层法制备成多层结构吸波材料。通过控制镀膜厚度,并优化铺层方案,达到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碳纳米管/铁氧体/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纳米管、锶铁氧体和环氧树脂各自的优异性能以及碳纳米管/铁氧体/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特点和吸波机理.讨论了制备理想性能吸波材料应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碳纤维表面沉积铜膜制备了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并通过调整磁控溅射时间和碳纤维单向布铺层层数,分析了磁控溅射改性方式和铺层层数对碳纤维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控溅射碳纤维表面铜膜沉积有利于碳纤维电磁屏蔽性能的改善。经磁控溅射改性处理后,碳纤维电磁屏蔽效能最小提高了37.73%,且电磁屏蔽性能随着磁控溅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碳纤维电磁屏蔽效能增加率则随磁控溅射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增加碳纤维织物铺层层数有利于碳纤维织物集合体电磁屏蔽性能的改善,但织物层间的不连续性对织物集合体电磁屏蔽性能起消极作用。环氧树脂经碳纤维复合后,电磁屏蔽效能显著增强,增加了约30 dB,但由于环氧树脂对碳纤维的包覆性能,影响了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不随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织物铺层层数的增加和改性碳纤维导电性能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吸波涂料及吸波剂的制备及其吸波性,以及在家电行业的主要应用及相关理论知识,并对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芳纶Ⅲ属于对位杂环芳纶,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工艺技术而具有低密度、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抗冲击性好、耐磨性好、透波性好等优良性能,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有机纤维之一。芳纶Ⅲ及其复合材料在飞机部件(螺旋桨、轮胎、机身、主翼、尾翼等部位)、星载/机载/舰载雷达罩、卫星部件、防弹材料(高级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弹护甲)、兵器、特种绳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双酚F型环氧树脂为基质,聚噻吩为吸波剂,采用压片机制备了复合吸波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以及饱和磁强度、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以及吸波反射率测定研究了复合吸波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聚噻吩用量对吸波材料饱和磁强度的影响以及材料的电磁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试样内部缺陷较少,粒径大小均一,材料内部组成结构与预期相符。试样饱和磁强度随聚噻吩用量的增大而增大。介电常数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大逐渐减小。电磁波频率为2~11 GHz时磁导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11~18 Ghz时磁导率逐渐从0增大至0.4。厚度为3.8 mm的试样吸波性能最佳,吸波反射率峰值可达-35.0 dB,吸收率超过99.0%。  相似文献   

19.
芳纶防弹板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改性丁苯橡胶为基体,以Kevlar(芳纶)织物及无纬布为增强材料,制备了芳纶防弹板。研究了基体和织物结构对Kevlar防弹板抗弹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弹道冲击破坏机理及V_(50)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电磁屏蔽织物的研究现状及开发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属纤维混纺交织织物、金属镀层织物、金属离子接枝织物、纳米吸波织物等电磁屏蔽织物,介绍其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认为研究多功能复合防护织物和高吸收型电磁屏蔽织物将是电磁屏蔽织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