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微胶囊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纺织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胶囊技术应用到纺织品上可以赋予纺织品绮丽的外观、宜人的香气、保暖的特性、阻燃的功效等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技术均比较落后,为了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应该重视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国内应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及复合酶与超声技术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主要对酶技术与超声技术提取黄酮类化学成分、皂苷类化学成分和多糖类化学成分等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地应用酶技术与超声技术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化是一种将固体、液体或者气体物质封装在均匀或者非均匀外壳中的技术,通过外壳能够有效地保护芯材,提高敏感材料的稳定性。目前微胶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食物等行业,而在涂料行业中的应用较少。为了满足人们对新型特种涂料的需求,将助剂等原料微胶囊化并应用于特种涂料中,能够提高助剂的化学稳定性,延长涂料的使用寿命,拓宽特种涂料的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微胶囊的几种常用制备方法,着重阐述了微胶囊技术在特种涂料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微胶囊技术在阻燃材料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壁材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它们在不同阻燃剂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阻燃剂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后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微胶囊技术在阻燃材料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王高飞  张策 《粘接》2021,45(2):46-51
为将微胶囊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纺织品整理及促进其在多功能纺织品领域的产业化发展,以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综述了国内外微胶囊技术的最新研究情况以及在芳香整理、阻燃整理、变色整理、抗菌整理和智能纺织品整理上的应用进展,通过对微胶囊技术的制备方法、工艺过程等讨论分析,指出目前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领域存在的自修复差、强度低和...  相似文献   

6.
相变微胶囊将相变材料包封在壳材中,有效解决了相变材料的泄漏等问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相变储能材料,在热能储存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因其壳材的存在削弱了内部相变材料与外部环境间的热传导,降低了相变微胶囊的热导率,制约了其实际应用范围。因此,对相变微胶囊进行改性是增强导热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相变微胶囊的组成与结构,并从声子-声子与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角度,概述微观尺度下的导热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芯材和壳材2个方面对相变微胶囊导热增强改性进行阐述,通过定量数据和导热机理对改性相变微胶囊的导热增强效果进行分析论述,同时,概括了改性相变微胶囊在纺织调温、浆料和建筑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相变微胶囊导热性能增强的研究前景和挑战以及实际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农药微胶囊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在总结农药微胶囊芯材与壁材种类及农药微胶囊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难溶性农药微胶囊化方法、吸附型缓控技术、包合型缓控技术以及化学键合缓控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我国农药微胶囊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一种热敏记录材料中,为降低灰雾,微胶囊包裹技术在显色剂中的应用以及微胶囊包裹显色剂对整体显色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微胶囊包裹显色剂合适的壁材用量。  相似文献   

9.
用环氧树脂E-12作壁材,低分子聚酰胺200为固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对可逆热致变色有机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封,用SEM和TGA测定了微胶囊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研究包封条件对微胶囊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合适的反应条件是:壁材与变色芯材质量比为0.2~0.6,乳化温度50℃,固化反应分5段升温。此条件下可以制得结构致密完整、具有良好透明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的变色微胶囊,能满足纺织品涂料印花的要求,微胶囊粒径在5μm以下。  相似文献   

10.
《塑料》2015,(5)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分散稳定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作为囊壁,以十二醇为相变芯材的相变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分别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丙烯腈质量分数超过单体比的90%,相变微胶囊形貌极为规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芯材投料质量分数为55%时,所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的潜热达到110.7 J/g,可以作为功能性材料用于储能功能纺织品、涂料、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微胶囊中芯材与壁材的结构,以及对制备微胶囊所需条件和常用于制备微胶囊的芯材与壁材的物质。分析了常用的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乳液聚合法、Pickering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种子微悬浮聚合法、掺杂种子微悬浮聚合法、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和物理制备法共9种方法。介绍了微胶囊在相变储能、隐身、自润滑、自修复等功能材料中的应用。展望了微胶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农药微囊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缓控释功能的微囊化技术在农药制剂的研究开发中广受关注,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农药微胶囊制剂具有控制农药有效成分释放,提高易光解农药的稳定性,降低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以及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良好特性。本文综述近年来农药微胶囊制剂产品、囊材以及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微胶襄技术     
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后, 可以改善其相应的使用性能, 也可提高其相应的使用效率, 产生许多有利的影响。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而达到控制释放、增加稳定性或包裹活性物质等目的就是其中几个实例。因而, 微胶囊技术正被广泛地用于医药、农业、化工、化妆品和许多其它日常用品的生产及过程中。微胶囊是由各种单体或高聚物通过不同的聚合技术或胶囊化过程制备而成的。通过对微胶囊的发展、制备、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阐述, 为读者展示了较为全面的微胶囊技术领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几种高新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分子蒸馏技术、酶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价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缓释型香精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基于乳化、干燥、造粒等过程制备得到微胶囊的包埋方法,香精微胶囊能够保护香精和增强香精稳定性,或达到控制释放效果,提高香精的利用效率和产品的内在附加价值,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纺织品和化妆品等相关领域。本文详细介绍微胶囊的定义和概念,总结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推出的成品及其应用领域分布情况,并对国际香精公司的微胶囊技术及产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封装许多不同功能的活性材料,如药物、多肽和活细胞等,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核心材料在体内或生物环境中的降解,还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控制其释放,延长核心活性材料的储存时间。综述现阶段微胶囊壁材的材料种类、理化性质、特点、作用原理等,并对微胶囊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孟祥俭  郭小炜  李玉妍  王秀丽  解庆林  陈南春 《精细化工》2019,36(11):2252-2257,2266
以自制沸石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将二甲酸钾负载形成芯材,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壳材,以复凝聚法制备出缓释微胶囊。通过FTIR、XPS对微胶囊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缓释及抑菌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沸石分子筛与二甲酸钾之间可形成复配效应,构成微胶囊的芯材;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发生静电作用,形成聚电解质膜,构成微胶囊的壳材;制备的微胶囊在pH=2.0的模拟胃环境中稳定,在pH=7.2的模拟肠道环境中二甲酸钾得到了释放,并在3 h内可释放完全;微胶囊包封率为68.33%,二甲酸钾的释放量为137.50 mg/g。微胶囊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着微胶囊浓度的增大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呈现增长的趋势,最高抑菌率可以达到85%。  相似文献   

18.
五倍子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然  付大友 《广东化工》2010,37(10):71-71,79
五倍子中草药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有效成分使用领域也较广,因此对于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五倍子中药材中存在的各种化学成分,包括鞣质、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等,并重点阐述了目前鞣质和没食子酸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进一步比较了各种提取技术优缺点,并对今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微胶囊是由合成高分子制成的微型容器,由芯材和壁材组成,最早应用于一种不用碳素即可印写多层复本的印写系统,随后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在纺织领域中效果明显。根据微胶囊及其技术的概念与意义,阐述了微胶囊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介绍了微胶囊的制备技术,介绍了微胶囊在染整加工中的典型应用,指出了微胶囊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的壁材、芯材和制备方法,微胶囊具有多样的结构形态和性能,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法和层层自组装法等微胶囊制备方法,介绍了微胶囊在食品加工、纺织、医药、农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微胶囊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微胶囊的结构和性能将更加丰富多样,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