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建筑行业把绿色、节能作为发展目标,在这种需求下催生了大量具备高节能环保属性的先进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以建筑墙体施工为例,分析新型节能建筑免拆模板复合墙体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内的应用、该技术的实施经验以及实际施工标准,完善复合墙体施工技术体系,实现对节能技术的深度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结合我国目前住宅结构体系发展现状,研发出一种新的抗震节能住宅结构体系——免拆模板复合剪力墙体系,通过介绍一试点工程,总结了该体系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为该体系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运用开尔文定律和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将多孔建筑材料内水蒸气传递量和液态水传递量转变为以水蒸气分压力为驱动势的统一函数,以温度和水蒸气分压力为驱动势建立了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并模拟分析了上海地区自然干燥状态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10a的热湿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温度为298K,含湿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2.91%,3.45%,5.03%,8.60%的4种工况,经过1a的使用后,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不再受初始条件影响;在正常情况阶段,墙体内表面相对湿度均小于1.0,不会出现结露现象,但是在部分时段超过了0.8,易产生霉变;墙体内部含湿量呈周期性变化,空调季为3.34%~8.31%,平均值4.45%;采暖季为3.31%~3.69%,平均值3.47%. 相似文献
6.
7.
为快速得到复合墙体温度场及湿度场,基于热湿耦合传递理论,以Fortran语言编制了复合墙体的热湿耦合传递计算程序,并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混编VB程序和Fortran程序,开发出复合墙体热湿性能模拟软件(HMCT1.0)。该软件可对不同室内外环境参数下复合墙体温度场、湿度场进行快速计算及分析,为方便快捷的选择合适墙体组材奠定了基础,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GRC建筑免拆模板装饰一体化复合剪力墙体具有轻质高强、隔热保温及装饰一体化的优点,符合现代化新型墙材产业工厂化生产的趋势。本文介绍该墙体及施工安装工艺。 相似文献
9.
10.
以矿渣棉为原料制成的MF(矿棉)保温免拆模板,兼顾免拆模板与保温板的特点,节省施工、人力成本,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针对MF保温免拆模板-混凝土复合墙体及其他几种常用的保温墙体,分别计算墙体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等热工性能指标,并结合GB 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对几种墙体进行热工性能对比;利用Fluent16.0,对7种墙体进行常温下的二维瞬态传热分析,观察内墙表面温度变化,通过对墙体衰减倍数、延迟时间的对比来对MF保温免拆模板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作进一步的评价。模拟结果表明:MF保温免拆模板复合墙体的衰减倍数、延迟时间均大于其余6种墙体,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从非平衡热力学角度论证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过程采用水蒸气分压力和温度作为驱动势的合理性。由于水蒸气分压力是含湿量和温度的函数,利用全微分思想,建立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模型,该方法可避免Budaiwi方法在热湿耦合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的空气含湿量与相对湿度间的近似表达式,而且简化了方程系数,便于方程的求解。通过对多层墙体求解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徐丽霞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10):60-62
为了提倡建造师们运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绿色施工的目的,本文通过介绍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城市环境改造(迎十四运城市更新)项目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采用温钢复合免拆保温模板的施工案例,分析了温钢复合免拆保温模板的特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和市场前景,提出了运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的发明和运用,对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聚苯(EPS)复合外保温墙中的空气间层对其热湿耦合传递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空气间层厚度的EPS复合外保温多孔砖墙,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利用已有的热湿耦合传递数学模型和计算软件CHAMPS-BES,进行热湿耦合传递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空气间层越厚,多孔砖层的初始水分向空气间层扩散、迁移越快;空气间层越厚,空气间层和EPS板的峰值含湿量越高,达到湿稳定所需时间越长.当空气间层厚度为20mm时,水分对EPS复合外保温多孔砖墙传热系数总的影响最显著,高达34%.tif板施工时,在保证其黏结强度的前提下,宜适当减小空气间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8.
早龄期混凝土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是揭示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关键。为此,建立了早龄期混凝土温度湿度耦合作用分析模型,采用无条件稳定向后差分格式,考虑水化作用、自干燥作用、温湿度扩散作用以及温湿度耦合机制,分析早期混凝土相对湿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定量揭示相对湿度的空间不均匀性,分析了水灰比、环境相对湿度以及表面水分交换系数等对相对湿度及其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温湿度扩散作用对相对湿度的影响随距扩散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水灰比对相对湿度的影响与位置无关,而环境相对湿度和表面水分交换系数主要影响混凝土扩散表面附近的相对湿度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