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松南15井微古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笔者在吉林省怀德县松南15井嫩一段和青山口组获得了丰富的孢粉、轮藻和介形类化石,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研究。其中,又以孢粉化石尤为丰富,可划分为一个亚组合带和1个组合带,自下而上依序如下: 1.Schizaeoisporites—Tricolpollenites组合带。2.Proteacidites—Schizaeoisporites亚组合带。嫩一段为Proteacidites—Schizaeoisporites所代表的地层。Schizaeoisporites-Trico-lporopllenites组合带代表了青山口组沉积。这两个孢粉组合为划分对比地层和识别地震反射波组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地层学依据。据此,重新划分了地层并修正了地震反射波组(见表2)。   相似文献   

2.
库尔楚南1号参数井,位于库尔勒市南西塔北隆起南翼断阶带库尔楚南鼻状构造高点上。系统分析的220~5000.46 m井段135块样品,其中只有24块样品含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含化石率较低,但化石类型丰富,保存完好。经鉴定三叠—侏罗纪计有72属、96种或类型;第三纪81属、180种或类型。共划分出四个孢粉化石组合。本文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对各组合的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并推测相应沉积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和古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振雄  马俊荣 《石油学报》1992,13(2):258-267
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始新统至渐新统恩平组分布广泛.孢粉组合为Dicolpopollis kockelii-Gothanipollis bassensis组合.主要特征是以属、种繁多的被子类花粉占优势,其中以Quercokhtes、Cupuliferoipollenites、Alnipollenietes为主,并掺入较多喜热分子Dicolpopollis kockelii Liquidambarpollenites等,Gothanipollis bassensis在中上部较连续集中出现;裸子类Bisaccatepollen发育;少见古老类型分子.这一孢粉组合及其与上覆珠海组和下伏文昌组比较,特征更接近珠海组而与文昌组区别较大.并可与邻区北部湾盆地涠洲组对比,时代归属渐新世.白云7-1-1井恩平组发现浮游有孔虫N3带和钙质超微化石NP24/23带,均说明恩平组归属渐新世.但恩平组下部孢粉化石数量少,未发现有孔虫化石和钙质超微化石,所以不能排除恩平组下部归属始新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重新研究了珠江口盆地LF13-2-1井3020-3272.5m井段的孢粉地层学,根据重新鉴定的孢粉资料,3140-3230m井段孢粉组合称栎粉-五边粉组合,可与珠三坳陷WC19-1-3井文昌组一神狐组及北部湾盆地WS1-3-1井流沙港组二段的孢粉组合对比,时代为中始新世,该井段以下12m厚的安山质凝灰岩,砂泥岩的孢粉组合称栎粉-桤木粉-紫箕孢组合,在南海北部陆架,这一孢粉组合可与WS1-3-1井流沙港组三段孢粉组合对比,时代为早始新世,建议将含该孢粉组合的这一岩组命名为“陆丰组”。  相似文献   

5.
重新研究了珠江口盆地LF13-2-1井3020~3272.5m井段的孢粉地层学.根据重新鉴定的孢粉资料,3140~3230m井段孢粉组合称栎粉-五边粉组合,可与珠三坳陷WC19-1-3井文昌组—神狐组及北部湾盆地WS1-3-1井流沙港组二段的孢粉组合对比,时代为中始新世.该井段以下12m厚的安山质凝灰岩、砂泥岩的孢粉组合称栎粉-桤木粉-紫箕孢组合.在南海北部陆架,这一孢粉组合可与WS1-3-1井流沙港组三段孢粉组合对比,时代为早始新世.建议将合该孢粉组合的这一岩组命名为“陆丰组”.  相似文献   

6.
春光油田中生代-新生代孢粉组合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光油田44口钻井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覆盖研究区中生代-新生代3个孢粉组合,从老至新依次为:(Ⅰ)Cicatricosisporites(无突肋纹孢属)-Parajunggarsporites(副准噶尔孢属)-Erlianpollis(二连粉属)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Barremian期;(Ⅱ)Quercoidites(栎粉属)-Labitricolpites(唇形三沟粉属)-Taxodiaceaepollenites(杉粉属)组合,时代为古近纪始新世;(Ⅲ)Pinaceae(松科花粉)-Tsugaepollenites(铁杉粉属)-Chenopodipollis(藜粉属)组合,时代为新近纪中新世。孢粉化石组合序列的建立,对确定春光油田中-新生界的年代格架以及与国内外有关地层的对比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1井和草南1井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在七克台组共发现孢粉化石32属54种,依据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与地层意义,孢粉组合可确立为以C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为代表的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含量为68.7%,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31.3%,与邻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同时代孢粉组合的对比,认为七克台组孢粉组合与我国陕甘宁盆地中部直罗组、甘肃靖远王家山组、河北北部九龙山组所含的孢粉组合较相似,其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晚期,大致相当Bathonian-Callovian期.  相似文献   

8.
达深1井是安达地区一口重要探井,为解决该井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采用氢氟酸—盐酸冷处理法对33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在玄武岩所夹的沉积岩中发现了具有确定地质时代和层位意义的孢粉化石,命名为桫椤孢Cyathidites—周壁粉Perinopollenites—原始松柏粉Protoconiferus组合.其特征为裸子类花粉占绝对...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林深4井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深4井是林甸地区一口新钻的重要探井,为解决该井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采用氢氟酸-盐酸法对14块岩心样品进行处理,在5块样品中发现孢粉化石,其中2块样品发现的孢粉化石具有确定地质时代和层位的意义,代表了2个不同的孢粉组合,为林深4井深层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地层学依据.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结合岩性、电性资料,将林深4井...  相似文献   

10.
河南汝阳等地区大量微体古生物样品分析,首次在原“蟒川组”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孢粉化石。通过对化石组合特征进行记述和对重要化石地质时代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孢粉类群及其含量变化的组合特征与松辽盆地登楼库组、河南周口商水组孢粉化石特征相似,确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Aptain期。孢粉学研究丰富了汝阳地区的地层古生物内容,为厘定赋存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的地层时代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抚顺盆地耿家街组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秉麟  窦惠 《石油学报》1992,13(2):16-20
耿家街组是抚顺盆地下第三系最上部地层,因建组时未发现化石,致使其时代有始新世、渐新世之争.本文通过对耿家街组所含孢粉化石的研究,认为耿家街组孢粉组合是东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的一部分.指出耿家街组开始沉积于西露天组中上部沉积之时,是当时抚顺古湖中湖水较深部分的产物,其时代为始新世.  相似文献   

12.
西藏尼玛盆地陆相地层归属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尼玛盆地发育以灰绿色泥岩、纸片状页岩、钙质页岩为代表的陆相地层,前人将其归属为上白垩统竞柱山组。然而,这套地层中存在大量始新世-渐新世的孢粉组合,同时赋存有相当数量的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鱼化石。因此,尼玛盆地的陆相地层时代应为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在这套陆相地层中还发现了油苗和沥青,表明尼玛盆地不仅是一个古近系陆相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含油气盆地。由于尼玛盆地陆相地层与伦坡拉盆地连片分布,两个盆地的烃源岩和储盖层发育层位、特点以及组合特征都非常相似,表明两个盆地的生成、发育和演化过程都可以视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详细研究满加尔凹陷羊屋2井5894.6-6550m井段的几丁虫(共计12属45种),建立了8个化石带与1个化石层。根据这些组合面貌及其分布的主要层位,认为含有丰富生物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应为中一晚奥陶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在藏北地区中部的双湖、唐古拉山口和巴青发现的侏罗纪生物化石及其组合特征的研究,首次系统地建立了该区侏罗纪生物地层层序。所发现的古生物门类有双壳类、腕足类、层孔虫、菊石、孢粉和介形虫等,并建立了14个化石组合(带)。其中.孢粉、介形虫和层孔虫3个门类的化石为本次工作首次发现,相应地首次建立了5个化石组合(带).它们分别是孢粉Neoraistrickia组合、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Deltoidospora组合和Classopollis—Cycadopites组合;介形虫Darwinula-Metacypris组合;层孔虫Cladocoropsis mirabilis带。在阐述各生物化石组合的组成、分布和组合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其所代表的地质时代及其对比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吉6井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东坡,井下岩心显示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下仓房沟群发育。本文研究了吉6井井段1650~2010m岩样孢粉组合特征和井段1821.06~1920m原油样品孢粉集合类型,建立了井下上二叠统孢粉组合的层序,指出原油孢粉集合为单一型,属自生自储,吉6井油源岩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孢粉组合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多年石油普查工作的地区,积累了很多地质资料。笔者对盆地北部晚古生代地层的六条地表剖面、九口石油普查井、三口煤田勘探井的493块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在99块样品中都发现了孢粉,其中71块样品孢粉含量丰富,保存完好。本文根据这些孢粉成果,对其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时代归属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绥D2井地层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江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一中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发育。通过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绥D2井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在380.15-512.30m井段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58属98种,新建了Cyathidites-Asseretospora-Classopollis组合,这一孢粉化石组合体现了中侏罗世孢粉植被特征。依据新发现的孢粉化石资料,对绥D2井井下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完井地质总结报告中原定为上侏罗统东荣组的上部(366.40-380.15m) 划归为中新统富锦组,将原定的东荣组下部(380.15-398.50m)及原定的石炭-二叠系浅变质岩段(398.50-512.30m)厘定为中侏罗统绥滨组。中侏罗统绥滨组在断陷内的发现,对重新认识三江盆地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变史,进而推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迅速寻找和扩大克拉玛依油田的油气资源,笔者于1982—1983两年内对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中化石孢粉和井下含油及生油层段岩心中化石孢粉进行研究。1982年10月根据拐148井、乌40井井下岩心化石孢粉组合的研究,笔者第一次提出原划为石炭纪地层中含化石孢粉的层位,其时代应归属二叠纪的论点。1983年笔者又对该油田其它井下岩心进行分析研究,于另外3口探井和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地区彩参1井等4口探井中,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地层问题讨论及综合柱状剖面图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量钻井资料为依据,对珠江口盆地存在的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1)上中新统/中中新统界线附近没有缺失有孔虫和超微化石带,而是本区二级层序中主要最大海泛面附近密集层的所在位置;(2)上/下第三系界线置于浮游有孔虫N4带的底较为合适,南海东部公司目前所定义的珠海组的时代应归于早中新世;(3)恩平组的时代属于渐新世;(4)晚始新世地层在本区可能缺失,神狐组与昌组孢粉组合时代同属中始新世,陆丰组为早始新世地层,据此,编制了珠江口盆地新生界综合柱状剖面图。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泥盆-石炭系孢粉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一些探井孢粉化石的最新研究,补充和完善了盆地泥盆—石炭系孢粉组合,在“八五”期间建立的组合序列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全盆地的包括12个组合带的泥盆—石炭系孢粉组合序列纲要。并描述了各孢粉组合带的特征,讨论了组合的地质时代。这对于揭示盆地晚泥盆世至石炭纪孢粉植物群性质,确定井下岩组时代及地层对比关系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