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6)
本文基于"双证通融"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特点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并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化阶段,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土建类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深入融合到各行各业,BIM作为建筑业的信息化技术,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为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建筑产业的技术革命,文章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从培养计划的修订、课程内容的重组以及可移动学习资源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将BIM技术深度融合到课程体系中,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培养建筑产业亟须的BIM人才,不仅可以极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李涤怡 《砖瓦》2022,(2):160-161
依托“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剖析了“1+X”装配式建筑证书的培养要求和考核内容,从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实现“1+X”装配式建筑证书课证融通的方案,以实现考核内容与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课程相互融会贯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筑行业正朝着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建筑类学校,应该在此背景下,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素质培养。为适应建筑行业信息化岗位需求,学校打造双主体产教融合、双目标学生培养、双方向改革发展的工作平台,建立“项目导向+名师引领,轮岗+考核”双加式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及“工作室、课堂、云平台”三维递进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和工匠职业道德素养,为社会输出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高新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运用,主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生考核机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四种途径,实现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的项目对接、职业与工作岗位对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且熟练地掌握BIM相关的各项技能,并且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之中.从而有效地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专...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城市规划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层次性强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产学融合模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导向、规划师职业导向、规划设计项目导向、城市问题导向,进行反向驱动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22,(1):115-116
产教融合理念下市政工程人才培养是指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具备测绘、测量、监测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技术性工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围绕产教融合理念下市政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性的解决意见,旨在切实提高市政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7)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大多开设《Linux操作系统》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专业技能培养课程。作者分析了Linux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以及相应的岗位人才需求。并在文中对《Linux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达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是各建筑类高校的广泛共识,然而师资建设的不足是制约BIM人才培养的首要因素。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BIM师资培养为对象,首先对BIM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能力体系进行分析;其次以需求为导向,提出应用型本科BIM师资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最后提出产教融合视角下BIM师资培养的实践性举措,以期提高应用型BIM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程一体化教学成为普遍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各个高职学院都在探索将传统的教室和实训室融为一体,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本文将探索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实施"教产融合",实现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技能中国行动”和工匠精神文化背景下,基于建筑业现有技能人员BIM水平普遍偏低、复合创新创造型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了BIM名师工作室形式的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对外引进企业资源,共同建立了BIM名师工作室,其中BIM项目订单由企业结合学生情况输入到工作室,在学校名师和企业高技能人员指导下,由专业教师带领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实践过程中,形成了BIM项目订单任务式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双师型技能水平,为建筑业培养了许多新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8)
本文在论述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课程及教学改革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并详细介绍了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步骤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0)
当前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可归纳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学校与中介组织合作等四种常见方式,由于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很多职教集团只是形式上的联合,实际运作中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制约、协调机制,从而影响集团整体的运作效率。应加强职教集团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明确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相关各方在职教集团运作中各自的定位和相应的责、权、利,增强其执行力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的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常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导致产教融合培养的深度不够。高等院校常规建筑类设计课程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少实际应用场景、成果反馈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以研究生城市声景联合设计课程实践为例,介绍了此次课程背景、课程安排、课程要求、课程阶段性目标,以及校企导师的各阶段职责,将“沉浸式”应用于课程设计方法、设计表达形式与设计优化过程中,提出“沉浸式”声景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体系与实践方法。以“X音盒”“水琴余韵”2个小组的设计教学成果作为案例,从课程目标达成度、课后反馈情况来论述此次“沉浸式”城市声景联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多渠道、多模式、多机制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全面提高了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了平台。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合作内容,高校应积极开创产教融合新模式,企业深入挖掘生产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产教融合双方的共赢,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学华  尹航 《建设监理》2021,(11):18-20,58
产教融合推动人才供给侧的改革是当前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主要途径.从高校和监理企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入手,找出两者当前面临的困境及两者人才培养当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部分,结合OBE模式分析高校和监理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具体做法.通过产教融合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监理企业的社会认可度,让监理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4)
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等教育创新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依据产教融合和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内涵,结合湖南工业大学教育改革,在整合各方面生产要素、对接产业和市场、共建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探索产教融合、多元主体下的实践模式,可为我国高校推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产教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2)
文章探讨在"产教融合"的时代需求中,"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性,以及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2)
当下玉雕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重重考验。该文立足于玉雕职业教育现状,从产教融合的内涵出发,坚持以生为本,思考产教融合为玉雕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玉雕职业教育的改革思路,即建立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专业大赛及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结合时代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提升形象、提高质量的重要阶段,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水平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指标。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下,学生素养教育多元化需求和职业素养教育内涵建设不足的矛盾突出、行业岗位职业素养需求和校方教学模式对接不到位、校企联动育人不充分,职业素养教育效果评价和鉴定没有及时跟进等问题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此,以文化、管理及评价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提出“三融双导”式职业素养教育构架,通过打造产教融合文化育人环境、构建完整的有效育人体系、反映个体成长的职业素养评价探究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路径,以更好地适应开放入学、分类招生、有教无类的职业教育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