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镇沅老王寨金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老王寨金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演化过程及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阐述了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水岩反应理论,通过围岩与蚀变岩的对比分析,利用图解法求取惰性元素,对八卦庙金矿千枚岩在矿化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在金矿化蚀变过程中,不同元素的带入带出程度不同,迁移规律明显:重稀土元素均为带出元素,成矿元素和亲硫元素均为带入,顺层脉旁蚀变岩的Au、Ag带入量明显低于节理脉旁蚀变岩;但Cu、Pb的带入量则相反,表明热液蚀变早期形成的顺层脉主要偏向铜铅锌元素富集,而晚期节理脉主要形成金矿化;Bi元素异常高的带入量,可能暗示八卦庙金矿床成矿与深源物质的带入以及深部岩浆活动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主要依据我国现有的造山型金矿围岩蚀变的现状,来探究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特征.在流体包裹体中方面,通过定性的分析,研究发现造山型金矿床中,流体成分为低盐度的碳质流体.CO2的初熔温度严格限于-62.5至-56℃.经拉曼光谱分析,含金矿床的气相成分除有CO2外,有由少量的H2S,可见CO2-H2O不混溶.  相似文献   

4.
5.
建平烧锅营子金矿区矿化类型及围岩蚀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锅营子金矿区按含金矿脉排列,矿脉构造,产生条件,矿石组合和建造,可将矿脉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复合脉型和腥脉带型等四种矿化类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水平,垂直分带趋势和矿化地质特征,矿区围岩蚀变发育,蚀变分带因矿化类型不同,其发育程度各异,复合脉型金矿系矿区最重要的金矿类型,其蚀变分带模式,以含金石英脉为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黑母花岗质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状黑云母花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牛-红山铜钼矿床主要矿物岩(矿)石(矽卡岩、大理岩、角岩、斑岩等)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其成矿阶段元素富集迁移规律,同时对该区蚀变分带特征进行厘定,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该区共有三种成矿类型((1)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矽卡岩;(2)角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3)斑岩→矽卡岩→矽卡岩矿石),其中(3)类型为矿区最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最主要的成矿元素Cu、Mo在该阶段中大量富集成矿,不同的是Cu为全阶段大量富集迁入,而Mo主要在斑岩→矽卡岩阶段大量富集,而在矽卡岩→矽卡岩矿石过程迁入趋势明显减弱.将三种蚀变矿化类型视为一个成矿系统,计算其元素质量迁移率,发现虽然都是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但是(3)类型的质量迁移率远大于其他两种,(1)的大理岩矽卡岩化阶段质量迁移率仅为-0.64%,原因是在大理岩矽卡岩化热液蚀变过程中CaO、MgO为矽卡岩化过程提供物质来源,他们的大量迁出为形成矽卡岩创造了环境条件,总体仍呈迁出状态.同时该区具有明显的垂直蚀变分带特征,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三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老厂矿区围岩蚀变具多类型、多期次、多成因叠加特点。火山岩后期及期后的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钠化,与金属矿化关系不很密切;花岗岩后期及期后的蚀变为矽卡岩化及钾化,与铜-铅-锌-银矿化关系密切;钾长石-石英细脉带与角闪石角岩相可提供较可靠的隐伏岩体信息。围岩蚀变分带(自下而上)为:花岗质细脉带—矽卡岩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钾化带)—青磐岩化带(钠化带)—铁锰碳酸盐化带。  相似文献   

8.
谢家沟金矿是近年来在胶东半岛发现的一个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床位于焦家-新城断裂和招远-平度断裂之间,区内围岩蚀变发育广泛,具有多期次,并与构造期次有着密切的联系.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钾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以及高岭土化,蚀变分带明显,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近期研究表明,该金矿与早期的韧性剪切活动以及后期的脆性改造有成因联系,金矿化与围岩蚀变的主要期次同时形成.  相似文献   

9.
根据镜下特征及SiO2含量,将龙头山金矿成矿岩体的构成主体重新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气液导致岩体上部发生弥散型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受热流体的酸碱分离作用影响,形成高岭石化相对在上、绢云母化在下的垂直蚀变分带。侵入岩浆带来的热能,同时形成有大气降水加入的富硼含矿热液,并沿岩体接触带及顶部发育的碎裂构造等开放空间充填,交代已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围绕岩体的近环状含金隐爆角砾岩和电气石-硅化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成矿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燕山晚期受混染的I型花岗岩浆;与周边岩体在成岩物质、侵位空间及成岩时代等方面表现出岩浆活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的遂昌金多金属矿床(简称“遂昌金矿”)可采储量逐渐枯竭,随着找矿的深入,亟需新的找矿思路或技术手段来取得找矿突破。遂昌金矿区发育明显的热液蚀变,根据热液蚀变来指导找矿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利用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来解剖蚀变晕的矿物组成、组合、参数等信息,进而评估与成矿有关的关键信息。通过对地表蚀变岩、穿切金矿体的井下巷道及现存的穿切金矿体的一个钻孔和穿切钼矿体的两个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分析,提取出绢云母类、绿泥石类、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和碳酸盐类等蚀变矿物,其中绢云母类矿物最为发育,绿泥石类次之。结果表明:绢云母类矿物和绿泥石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绢云母Al—OH吸收峰位(Pos2200)越小、吸收峰深度越深时,伊利石结晶度越高; 同时,越靠近矿体伊利石结晶度越大,Al—OH吸收峰位(Pos2200)越小,绿泥石Fe—OH吸收峰位(Pos2250)越大。这一规律表明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有助于查明矿床蚀变分带,为遂昌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短波红外技术可以作为覆盖区同类型矿床的一种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滇桂交界滇东南富宁县那能-阿用-带由于地表掩盖强烈,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质找矿工作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滇东南区金地质找矿历程,借鉴省内外近年来利用区域化探、矿带(区)物化探在金地质找矿中的实践经验,总结研究区内地质、物化探成果资料,结合本区自然地理、地质及岩石地层地球物理性质等,选择采用1:5万土壤化学测量圈定异常确定找矿靶区、利用激电-瞬变电法对矿(化)体的空间分布进行准确定位、工程验证物探推断异常的普查工作程序,同时指出了物化探方法选择、技术方法要求及野外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2.
海南西部戈枕金矿成矿带的矿床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西部戈枕断裂为区域性控矿构造,沿该断裂的旁侧近等距分布的一系列金矿床,构成戈枕金矿成矿带,根据其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可划分为3种矿床类型,即蚀变糜棱岩型、蚀变碎裂岩型和石英脉型.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具多源性,赋矿层位戈枕村组的原岩为来自上地幔的火山岩,有初始的矿源,该组金丰度高,为矿源层,成矿过程中混合岩化作用、岩脉蚀变等都补充了金质;硫源来自矿源层原始硫,成矿与混合岩化热液有关;成矿在中温、弱酸-弱碱性环境,成矿作用多期、多阶段,成矿时代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矿床属混合岩化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质体表土壤中蜡样芽孢杆菌数量作为指示菌去探寻隐覆金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采用可培养法、定性PCR扩增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对滇西北北衙金矿矿区蜡样芽孢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选用蜡样芽孢杆菌专用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没有分离到该菌;定性PCR方法也未能扩增到蜡样芽孢杆菌的特异性解旋酶gyrB基因;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也未检测到该菌株,故推断北衙金矿区不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异常现象.因此,以蜡样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寻找覆隐金矿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金矿.  相似文献   

14.
山东洼孙家金矿床是胶东招一掖金矿带中段的一个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赋存于花岗质岩石断裂破碎带内,金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论述了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花岗质岩石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规律、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削壁充填法开采阶段内倾转急倾斜极薄矿脉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其他矿山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野外调研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韧性剪切带在铧厂沟金矿床非常发育,并经历了右行—左 行—右行多期(次)活动。北部控矿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域韧性剪切带演化的产物,以左行剪切为主,位于 铁夹树—庙湾北部厚层灰岩的下部。北部金矿带受北部控矿剪切带控制,长度大于1km,厚度约70 cm,从地表延伸至1120m标高,未见尖灭趋势。黄铁矿是该类矿石中最重要的金属矿物。自然金是主 要金矿物,有明金和显微金两种。矿石结构构造较为复杂,集中反映了热液矿床的构造特征。矿带的形 成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原生矿石中绝大部分明金、显微金中的包体金和裂隙金都与黄铁矿密切 相关。黄铁矿(Ⅰ)经历了韧脆性变形,因而是金的最佳载体矿物。北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 使金富集成为工业矿体。结合地质特征,预测该矿带可延伸至1120m以下一定深度。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尔泰的金矿资源类型有:岩金矿、伴生金矿和砂金矿.从金矿地质找矿的实用角度,以金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为划分依据,将阿尔泰的金矿类型简化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剪切带型及断裂变质带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可细分为火山岩型和微细粒浸染型,剪切带型可细分为破碎蚀变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每一种类型的金矿床具有相应的找矿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