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盾构隧道安全地下穿运营的京哈高速,避免下穿过程中引起地层沉降超限,从而影响京哈高速安全、稳定运营,通过设置试验段掘进和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盾构下穿京哈高速填方路基和南大沟大桥时的变形情况,得出了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结构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隧道下穿京哈高速时,采取适当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和做好盾构管片脱出盾尾后的二次补充注浆等措施,可较大幅度地减少地层沉降,把结构变形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既有线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2.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时,将对既有隧道产生扰动,威胁着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针对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施工展开研究,探索粉质粘土地层盾构下穿施工中土仓压力、掘进推力、刀盘扭矩、刀盘转速、掘进速度、同步注浆量、同步注浆压力、出土量、盾构机姿态等施工参数的优化方法,提出适用于粉质粘土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参数,形成盾构短距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沉降控制技术,为西安地铁乃至西北地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成都地铁6号线西华大道站至金府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河道的案例,总结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施工期间盾构机掘进参数和地层加固的工程措施,采用数值方法对盾构机掘进所引起的地层沉降和既有河道地层注浆加固效果进行模拟计算,并对盾构隧道施工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施工期所采取的土体改良、土舱压力、掘进参数和注浆加固措施是有效的,保障了地铁双线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施工安全与既有河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新建轨道交通12号线盾构区间下穿既有2号线长~汉盾构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新建线路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掘进施工对既有结构及线路影响较小,盾构隧道贯通后区间结构最大竖向位移为–4.96 mm,最大水平位移为0.309 mm,2号线盾构区间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86 mm,区间结构变形量和沉降量在相关规范控制范围内,满足区间安全运营要求。通过设计上加强管片配筋、增加注浆孔,隧道施工中加强掘进参数控制和及时同步注浆,加强二次注浆,同时对2号线长港路站—汉口火车站区间设置监测点,指导施工,保证地铁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孙巍 《江西建材》2024,(1):261-264
文中以新建北京地铁16线木樨地站至达官营站盾构区间施工为例,对盾构区间下穿地铁1号线进行风险分析,根据上软下硬的地层特点选择匹配的盾构设备,通过试验段确定了下穿段的土仓压力、掘进速度、刀盘转速等掘进参数,同时增加二次补浆、径向注浆、自动化监测等保障措施,确保盾构区间顺利的通过了地铁1号线。既有地铁区间内的轨道结构最大沉降仅为0.32 mm。穿越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既有线路运营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三元站—太平寺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成贵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机场路隧道工程穿越裂隙发育、富水强/中风化泥岩地层,盾构隧道与客运专线隧道平面夹角仅为21°、垂直净距仅为10.1m,盾构隧道下穿距离169.5m,受影响的客运专线隧道长达148.8m。面对上述恶劣施工条件,工程实施前,通过充分调查评估并采用FLAC3D软件建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优化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制定严格的工程控制标准;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客运专线隧道采取针对性的预加固措施,通过试验段优化盾构掘进参数,采取天窗期穿越、严控掘进参数、严控出土量、强化注浆、远程实时监测等施工控制措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及盾构施工与客运专线安全。  相似文献   

7.
李刚柱 《建筑安全》2020,35(4):32-35
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SG6-7标中医药大学站~伟业路站区间为目前世界上穿越风险点最多最密集的盾构掘进隧道。该区间段左右线在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沪昆绕行线处地质受扰动易液化,沉降控制要求高、安全风险高,若出现不均匀沉降将造成重大损失。施工过程中制定针对性专项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盾构穿越难题,保证了运营铁路的安全,盾构顺利掘进。  相似文献   

8.
曾英俊 《建筑施工》2022,(6):1318-1322
为研究新建盾构穿越软土地区运营双圆地铁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依托上海新建轨道交通14号线云山路站—蓝天路站区间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中的地铁6号线双圆隧道工程,对既有双圆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调整,展开探讨。结果表明,新建14号线下穿既有地铁6号线的过程中,既有地铁双圆隧道结构隆沉控制在±2 mm内,满足施工要求,证明了施工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据穿越过程中的实际施工控制参数,明确了类似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关注的关键技术参数,即合理设置土仓压力、盾尾注浆量可有效控制施工过程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不利影响,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盾构隧道,容易引发既有隧道不均匀变形等问题。以某市7号线汤—巨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2号线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盾构区间隧道结构特点、下穿隧道地质条件以及与下穿隧道的位置关系等因素,同时结合盾构机性能,通过加强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渣土改良、出土量控制、盾构纠编、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及改善盾尾刷密封性能等措施保证盾构机安全连续通过。经检测数据分析表明,上述的加固措施与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安全,保障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练才园 《绿色环保建材》2020,(1):119-120,123
城市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工程案例,由于既有线正常运营对轨道平顺性的高标准要求,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既有线的沉降和位移。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地层,其结构松散,卵石含量高,大漂石分布随机性强,且地下水位高,渗透性强。本文以成都砂卵石地层地铁6号线盾构始发段下穿既有3号线施工为例,针对盾构在始发端头下穿施工时存在的掘进参数困难、沉降控制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等难题,采用了端头加固及降水、大管棚超前支护、短钢套筒始发、五步注浆法填充间隙、自动化实时监测等技术措施及管理手段,安全顺利通过下穿既有地铁线,保障了既有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四川建材》2019,(12):171-172
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延扩发展,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情况越发频繁,威胁着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本文以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大直径盾构下穿运营京广铁路为工程依托,提出了通过袖阀管注浆对隧道周围一定范围进行预加固的控制技术,阐明了盾构隧道下穿前准备工作、下穿过程控制、穿越后控制等风险控制要点,确保了下穿施工安全,为类似工程的安全施工控制提供一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大连地铁5号线下穿哈大高速铁路高架桥为背景,区间采用隧道盾构穿越哈大高速铁路,并采取了注浆加固,由于哈大高速铁路列车最大时速可达350 km/h,两轨面差异沉降要求十分严格,沉降差值不允许超过5 mm,这些对地铁盾构下穿段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模拟地铁盾构下穿高铁加固措施的效果,得出了通过对盾构下穿段进行特殊注浆加固后,可以显著减小盾构施工引起的沉降,有效保证既有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大粒径富水砂卵石地层自稳性差,盾构下穿掘进会扰动土体造成超挖继而引起既有地铁线沉降,影响运营安全,控制难度极高。采取超长大管棚、袖阀管注浆加固存在加固盲区,创新使用定向定深钢花管对盲区进行补充注浆加固可大幅减小盾构通过的即时沉降,改善后期沉降,使用特制锚杆深层注浆及时消除工后沉降和滞后沉降。  相似文献   

14.
盾构穿越既有隧道的施工风险控制一直是城市地铁建设面临的难题也是研究的热点。针对盾构下穿既有大直径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难题,以北京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前门站区间盾构下穿国铁直径线为工程背景,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采用FLAC3D有限元差分软件进行计算,并将既有隧道的变形分为5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沉降影响进行了评估,最后将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下穿阶段中,阶段3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最为显著,受刀盘开挖、盾体通过、盾尾脱出三重因素的影响,该阶段内既有隧道的沉降占比最大;竖直方向上,既有隧道拱顶呈“V”型沉降槽,拱底呈“W”型沉降槽;水平方向上,下穿段正上方既有隧道发生向隧道内侧收敛的现象,并距新建隧道轴线越远,收敛现象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施工中采用同步注浆来控制地层沉降,以北京地铁12号线下穿10号线工程为背景,研究了近距离条件下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研究基于注浆材料固结变形特性,提出了同步注浆控制下盾尾间隙引起的地层变形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对下穿既有隧道工程进行模拟,分析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仅采用同步注浆控制措施,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为-4.08 mm,大于变形控制值,无法保障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基于变形预测,提出现场土体加固、设置隔离环等控制措施,减小既有隧道变形。  相似文献   

16.
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下穿运营地铁隧道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西线穿越既有轨道交通M8线下行隧道工程为国内外首次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隧道.介绍了设备材料控制、掘进参数选择、补注浆、实时监测等施工措施.对穿越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变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口进入投影区~盾尾进入投影区期间,M8线沉降占穿越过程总沉降量的2/3.指出管片拼装期间产生了绝大部分的地层损失,且施工期间盾构停推也是既有隧道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柏林  顾洋旗  康杰 《绿色建筑》2020,(1):40-43,47
以上海地铁15号线工程土建14标盾构区间施工经验为例,对盾构近工作井段小间距下穿已运营地铁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总结盾构下穿期间确保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有效施工经验,以控制盾构施工对运营隧道结构的影响。该工程穿越后既有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并且已经收敛稳定,可为今后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各种难点建构筑物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竹园路站—港务路站区间盾构下穿京杭大运河工程为背景,从盾构选型、掘进参数、端头加固、沉降监测控制等方面研究盾构下穿京杭大运河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型、优化掘进参数,进行二次注浆可较好地完成地铁隧道盾构下穿运河段施工。  相似文献   

19.
夏锋 《山西建筑》2022,(10):124-127
结合郑州轨道7号线龙门路站—张家村站区间盾构上跨4号线丰庆路站—文化路站区间项目,通过上跨前评估及三维模拟,上跨中掘进参数及同步注浆,上跨后二次及督促注浆,能够有效控制隧道变形,保证运营隧道安全,并结合4号线隧道自动化监测研究运营隧道变形规律,为类似盾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魏峰 《建筑技术开发》2022,(15):141-143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掘进施工会引起地基变形及轨道不均匀沉降问题,影响隧道施工和铁路安全运营。为研究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对地表变形的影响,依托热力管线下穿京铁路线工程开展研究,采用离心机试验模拟了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对路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25 m范围内,超出该范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盾构施工过程中,下穿铁路前,路基沉降占整个施工过程引起沉降变形的36%左右,下穿后约占64%;以盾构下穿铁路铁线15 m为界,15 m之前,掘进方向左侧路基沉降大于右侧;15 m之后,掘进方向右侧路基变形大于左侧。研究可为相关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