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张酸化是纸质文献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纸质文献脱酸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纸张酸度并延长纸张保存寿命。从纸张酸化的基本化学原理出发,介绍了纸张脱酸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并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具有创新性的多功能一体化脱酸剂研究现状,包括脱酸清洗、脱酸加固、脱酸抗氧化和脱酸抗菌,提出了纸质文献脱酸未来的研究目标与发展方向,为古籍保护工作中酸化纸张的多方位保护提供了引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化工设计通讯》2019,(10):148-149
对书写类纸张的检验是日常文件检验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在纸张检验的过程中,有时有必要对书写类纸张的种属类型进行检验,并对疑似同种或同一张纸进行整体及部分的检验。主要研究的是扫描电镜法对书写类纸张的检验,希望可以为纸张检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热氧老化(90℃,48小时),油热老化(90℃,100小时)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动态热重分析法(TGA)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了丁腈橡胶热降解动力学参数,从老化前后热稳定性以及活化能变化的角度分析热老化的程度,油热老化>热氧老化,同时对国产材料和德国进口材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产材料老化前后的热稳定性优于进口材料。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材料湿度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高分子材料湿度传感器产生长期漂移的原因,介绍了目前提高高分子材料湿度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的主要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我们最近用交流电激励老化法和光辐射老化法来提高高分子材料电阻型湿度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的结果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酸化老化文献纸张的脱酸和加固是近年来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文献保护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采用棉花纳米纤维素晶须(CNC-C)和棉花纤维素纳米纤丝(CNF-C)两种纳米纤维素及其复配物对三种模拟老化文献纸张进行加固,测定加固前后的抗张强度、耐折度和撕裂度。结果表明:纤维素纳米纤丝(CNF-C)和纳米纤维素晶须(CNC-C)对老化纸张都有非常明显的加固效果;两种纳米纤维素复配加固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抗张强度最高增强103%,耐折次数最高提升9.8倍,撕裂度最高提升81%,加固效果明显好于常用的羧甲基纤维素。  相似文献   

6.
酸化老化文献纸张的脱酸和加固是近年来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文献保护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采用棉花纳米纤维素晶须(CNC-C)和棉花纤维素纳米纤丝(CNF-C)两种纳米纤维素及其复配物对三种模拟老化文献纸张进行加固,测定加固前后的抗张强度、耐折度和撕裂度。结果表明:纤维素纳米纤丝(CNF-C)和纳米纤维素晶须(CNC-C)对老化纸张都有非常明显的加固效果;两种纳米纤维素复配加固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抗张强度最高增强103%,耐折次数最高提升9.8倍,撕裂度最高提升81%,加固效果明显好于常用的羧甲基纤维素。  相似文献   

7.
黑色中性笔字迹色痕检验及书写时间的鉴定一直是法庭科学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涉及黑色中性笔字迹色痕形成时间的案件较多,国内外法庭科学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不断探究,本文对目前检验黑色中性笔字迹色痕形成时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有效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签字笔墨水字迹的检验鉴定一直是文件检验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对已有的有关签字笔墨水字迹的色谱法检验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介绍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法等几种常用的色谱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检验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物证检验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纳米纤维素表面富含活性羟基,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和吸水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纳米纤维素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对纳米纤维素表面的活性羟基进行化学修饰提高其疏水性,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简要阐述超疏水材料基本特征和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超疏水材料制备方法 (模板法、喷涂法、沉积法、刻蚀法)的优劣,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利用纳米纤维素构建超疏水材料(气凝胶、纸张、涂层、薄膜等)在生物医学、造纸工业、油水分离、食品包装、储能材料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归纳并分析了目前纳米纤维素构建超疏水材料在改性方式和性能提升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纳米纤维素构建超疏水材料未来将朝着过程无污染化、工艺简化、稳定性优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聚丙烯材料的结晶结构,并考察分析了紫外光老化前后PP样品的表面形貌、色差和力学性能变化,从而探讨了拼装运动地板用聚丙烯材料的紫外老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彩色墨水是由颜料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原料配制而成的水溶性液体,具有颜色鲜亮,久不褪色、干得快,附着力强,无收缩,不断线书写流利,字迹易除等优点。主要适用投影仪纸张上,也可在玻璃陶瓷、塑料薄膜,纸张等方面书写应用,该产品原料来源充足,经济效益显著,83年通过了技术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Q/郑市—183—83企业标准。经鉴定已在河南批量投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法和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下SBSVP(吡啶基官能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热老化行为。结果表明:SBSVP在无氧热老化过程中,其降解反应与交联反应并存,并发生动态变化;低于160℃时以降解反应为主,超过160℃时交联反应占优势,聚合物交联密度变化是导致材料储能模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发生相应变化的主要原因;SBSVP热老化后,其分子链中的C=C键含量降低,说明老化主要发生在PB链段;SBSVP在热老化过程中,老化温度对其影响程度大于老化时间。  相似文献   

13.
史蓉 《粘接》2022,(8):95-98
针对某些图书纸张老化无损检测的优劣势,如图书仍会受到损坏、技术应用复杂以及需要大量的纸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开展图书纸张老化检测的方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通过分析参照物和计算机软件建模,能够很好地缩短图书纸张老化检测流程,降低纸张保护和检测的成本等。  相似文献   

14.
可预先测定橡胶老化的装置日本神奈川大学理学院的杉谷嘉则和大石不二夫两教授,以应用材料在受到激光照射时会产生声波的光声法,成功地对合成橡胶的老化程度进行了鉴定。据称该法比机械测试鉴定老化程度的方法具有可提前进行测试,而比红外光吸收光谱法具有还可对材料内...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纳米TiO2优异的紫外线屏蔽性能,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TiO2/ABS复合材料,并进行了人工加速老化实验。分析了纳米TiO2的表面修饰效果,对纳米TiO2/ABS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色差、光泽以及分子量在老化期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纳米TiO2复合改性后能够使ABS制品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力学、抗色变和保光性能,使ABS的光降解反应速度及程度得到有效抑制,最终延长ABS制品的户外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1.前言环境老化(Enviromental Degradation)不仅仅对高分子材料,而且对于纸张、金属材料等所有材料都是重要的问题。橡胶材料的环境老化,从橡胶被发现并开始利用的初期(1830年)就成为一大问题。1860年人们已经开发出油脂类的防老剂。随着橡胶材料的变迁,防老剂的开发也在不断进步,环境老化问题从一开始就作为一项长久性的课题,许多技术人员对此课题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最近以来,人们要求开发不受环境老化影响的新材  相似文献   

17.
线缆绝缘材料老化是造成飞机电气系统故障的主要因素。以飞机上实际使用的轻型同轴电缆绝缘层聚四氟乙烯(PTFE)为研究对象,采用换气式老化实验箱对材料进行加速热老化处理。利用热重分析仪对N2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下材料热分解参数进行测定,研究材料老化前后热解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N2气氛下PTFE老化后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有所降低,说明老化后的绝缘材料更容易发生热解。采用Kissinger法与Starink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相比于未老化试样,老化试样在热分解初期活化能发生明显变化,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说明老化试样热解过程中进行多步反应。老化试样的活化能整体上低于未老化试样的活化能,表明线缆绝缘材料老化后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应力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微观角度综述了应力影响高分子材料老化性能的现象,提出了应力引发材料老化的特殊性,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应力引发材料老化的机理,讨论了应力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对材料老化的影响,展望了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典型汽车内饰用聚丙烯(PP)材料老化后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与流动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PP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均先提升后降低,分别在老化920和680 h时达到峰值;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则逐步下降。材料老化后其熔体流动性能比老化前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不明显,其中老化480 h的材料流动性能下降幅度最小。当老化时间为720~1 400 h时,材料的流动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提升。FTIR分析结果显示,材料老化后聚合碳链氧化断裂,产生羧酸类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20.
吴昆  樊亚勤  沈倩  苗壮  周城 《中国塑料》2022,36(10):98-103
选用核电用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在不同温度下(315、300、285 ℃)进行高温加速老化试验。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然后采用热老化和热失重法建立了2种老化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PTFE的FTIR谱图出现了明显的红移,表面出现了明显的孔洞,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变差;寿命预测模型显示热失重法与热老化法推算出的寿命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且随着使用温度的增加,误差进一步缩小,这表明热失重法对PTFE材料使用寿命的推算是可靠的,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非常适用于PTFE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