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金工的实训课程、以及绘制“减 速箱”的要求,论述了在工程图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将图学知识与图学实践相结合,并将该实践融入大学整个教学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CDIO高等工程教育思想,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上海市产学研研究计划,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研究,构建更加符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和实施纲要的一体化课程培养体系,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融合的软件工程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文章针对卓越计划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等改革措施,并结合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实际,从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培养出卓越工程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文章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优秀工程师的历史与基础;分析卓越工程师的能力结构,提出具备工程领导力的卓越工程师将会成为软件工程领军人才,指出培养学生工程领导力是国内一流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该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论述了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品质特征,从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产学联合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徐雅斌 《计算机教育》2013,(6):38-41,45
简要介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最新制定的符合CDIO理念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指导思想,重点介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最后总结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影响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了目前我国工程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要求等方面探讨了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工科教学向工程教学转变的重要项目,在产学联动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该文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分析了现有校企合作机制的不足,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途径和手段,为计算机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者的角度,分析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卓越计划"的特点及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基于CDIO提出一种课堂型教学、项目型教学和研究型教学"三位一体"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说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SWEBOK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满足CDIO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1.
CDIO是在国际化工程师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它以项目生命周期为载体,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解析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内涵,针对《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面向CDIO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和同行的课程评价及实践证明,面向CDIO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在扎实科学的工程背景基础上,将个人专业能力、团队精神相互贯穿与融合,通过设置一体化的课程来提升工科学生的工程素养,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历经教育实践、体系完整的工科教育模式。文章通过对CDIO模式及其特点的认识出发,以实现“会思考能实战”的专业教学理念为目标,从西藏高校工科教育现状出发,针对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以CDIO模式改进西藏工科教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文阐述了工程图学教学现状和不足,结合多年的CDIO 工程图学的教学 改革经验,概括介绍了如何重构CDIO 特色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和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措施。 实验证明,该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十分有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 业设计与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工程图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在介绍成图与建模创 新大赛的基础上,探讨了全国大学生成图与建模创新大赛的意义,分析了竞赛中发现的问题, 阐述了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全国大学生成图 竞赛引导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方式的设想,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工 程教育改革的趋势,促使学校在学生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软件项目综合实践课程,在深入理解CDIO工程教育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重点阐述了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项目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软件工程教育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软件工程CDIO“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更好地培养与企业要求相符的软件人才,解决软件人才培养中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提出构建五位一体CDIO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理念、实践主体、实践过程、实践层次以及实践培养评价机制五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着重研究了实践教学主体CDIO能力培养、工程化教学课程体系以及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工科建设育人要求,针对目前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CDIO教育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实践课程体系、多元融合的授课模式、多元考评体系等几个方面对多元融合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和方法。实践表明,此改革措施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全面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CDIO是国外高等工科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文章在CDIO理念的工程项目教学的启发下,对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工程项目在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IO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体系,已逐渐在软件工程等工科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传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本文提出了面向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一些方法,并介绍了我们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Engineering design in industry is changing as a resul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ools provided by the digital computer and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 This shift is placing new demands on engineering curricula. The engineering graduate today must be trained in the use of the computer and computer graphics as a design tool—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engineers in the past used the slide rule and today use the hand-held calculator.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fforts to integrate 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 aided design in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in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pecific software packag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use in teaching engineering graphics and mechanism synthesis and analysis. These packag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hardware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