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TPA方法与感官评价方法,研究了卤蛋加工过程中预煮时间、卤制时间、灭菌方式及时间对卤蛋蛋白的质构影响,发现卤蛋蛋白硬度受预煮时间、卤制时间影响显著;弹性、胶着性受卤制时间影响显著;黏性受高压灭菌时间影响显著。并选择出了较优的热处理方式:以15枚鸡蛋为一组,预煮15 min,卤制1 h、放置1 h、二次卤制1 h,121℃灭菌5 min。  相似文献   

2.
预煮处理是卤蛋加工过程中影响卤蛋品质的关键环节.该文研究比较了不同的预煮方式对卤蛋预煮、卤制和腌制过程中含水量、持水性、pH、色度、质构和切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预煮方式对加工过程中蛋白和蛋黄的含水量和pH影响不大,但对卤蛋蛋白的持水性影响较大(p<0.05).高温预煮组腌制蛋白的持水性显著提升(p<0.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卤料液配方和制备工艺对香烤卤蛋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卤料液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卤料液配方为食盐添加量3%,冰糖添加量3%,老抽添加量6%,单枚蛋重为50~55 g;最佳卤蛋制备工艺为卤制时间为4 h,烤制温度140℃,烤制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卤蛋颜色呈黄褐色,卤香味浓郁,有烤蛋特有香味,表皮亮泽有弹性,咸鲜适口,滋味协调。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卤蛋的品质差异,选取4种市售卤蛋产品(WT溏心卤蛋、WY盐焗卤蛋、XY盐焗卤蛋和XW传统卤蛋),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pH、质构、微观结构以及水分分布状态,并进行风味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4种卤蛋蛋白的蛋白质含量、蛋黄的脂肪含量(干质量)和蛋黄pH分别在64.48%~74.57%,53.19%~60.55%,6.53~7.13之间。WT溏心卤蛋蛋白和蛋黄的水分含量最高(P < 0.05),分别为77.81%和52.58%。WT溏心卤蛋和XW传统卤蛋的蛋黄硬度(530.43 g和595.57 g)显著低于两种盐焗卤蛋(P < 0.05),蛋黄颗粒较为紧密。在4种卤蛋中分别检出67,53,29,25种风味物质,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酚类或吡嗪类。水分分布结果显示蛋白和蛋黄的水分流动性均具有显著差异(P < 0.05)。72位鉴评人员对卤蛋进行感官评价,得出WT溏心卤蛋的感官总分最高(76.19分)(P < 0.05),具有蛋白嫩滑、蛋黄细腻且不噎口的特点。本研究明确了不同加工工艺卤蛋的质地和风味特点,为卤蛋加工企业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感官评价、质构、丙二醛、过氧化值、蛋白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等为考察因子,比较分析红外烤制和微波烤制对猪里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烤制方式对猪肉色泽影响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红外烤制猪肉感官评分比微波烤制猪肉平均高3.67分,但硬度和咀嚼性更低。红外烤制猪肉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值分别比微波烤制猪肉增加了16.89%和38.36%。红外烤制猪肉中活性巯基含量极显著低于微波烤制猪肉(P<0.01),更容易引起蛋白质的氧化。两种烤制方式均使烤肉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红外烤制下猪肉蛋白质聚集变性作用更强。红外烤制和微波烤制猪肉分别鉴定出48种和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明显差异。红外烤制猪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烃类物质种类与相对含量最多,但对风味贡献不大。杂环类硫化物能提供浓郁的肉香及洋葱味,微波烤制猪肉杂环类硫化物相对含量比红外烤制高,种类更多,肉香味更浓。综合考虑烤肉食用品质及人体健康,选择微波烤制方式更好。

  相似文献   

6.
对卤蛋的预煮温度、卤制方法、杀菌方法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85℃,预煮10min,鸡蛋的凝固品质较好;②抽真空卤制可加快入味速度,缩短卤制时间。0.09MPa~0.095MPa下卤制3h,卤蛋的色、香、味具佳,改善了蛋的质地;③微波杀菌可延长卤制蛋品的保存期,采用中档火力杀菌卤蛋1min,可保存3个月左右。综合试验结果确定卤蛋的最佳工艺为:清洗、挑选→预煮(85℃左右,10min)→冷却去壳→抽真空卤制3h(料液盐浓度为2%)→浸渍36h→真空包装→微波杀菌→冷却→成品。  相似文献   

7.
以绿岭薄皮核桃为试验材料,针对性研究了烤核桃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对烤核桃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烤制条件下对应的产品品质及其在保质期内酸价过氧化值的变化趋势,并优化了静态阶段式控温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核桃烤制过程中,浸泡时间和预烤温度是影响入味程度的重要因素;静态阶段式控温方式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核桃所含脂肪氧化和酸...  相似文献   

8.
超高压对刺参泡发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干制刺参为原料研究了超高压处理过程中,不同压力、温度及保压时间对刺参的持水力和质构的影响,并比较水发刺参和超高压处理刺参主要功能成分(胶原蛋白和海参多糖)的变化。结果表明,压力对刺参持水力的影响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压力为300MPa处理时持水力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持水力不断增大,但是当温度升高的一定程度时,持水力基本保持不变:另外,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持水力先增大后减小,保压时间为10min处理刺参持水力达到最大。采用300MPa,60℃,10min处理刺参,硬度、黏附性、咀嚼性最大,此时刺参的质构最好,口感最佳。超高压处理对刺参的功能成分影响不大,但与鲜刺参相比,多糖含量和胶原蛋白的含量差异较小;与水发刺参相比,多糖和胶原蛋白含量均明显提高,说明超高压处理能够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烤鱼的质构特性等食用品质,减少多环芳烃的形成,以草鱼为对象,研究传统炭烤和远红外烤制方式对烤鱼质构特性及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炭烤和远红外烤制对烤鱼的食用品质有不同影响,与传统炭烤鱼肉相比,远红外烤制鱼肉硬度显著降低(P<0.05),且剪切力均显著低于传统炭烤组(P<0.05),能够显著改善烤制鱼肉的嫩度;相对而言,远红外烤制鱼肉具有更优的质构特性;远红外烤制能显著降低烤鱼肉中PAH4(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PAH16(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苯(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的生成量(P<0.05),与传统炭烤鱼肉相比,PAH4和PAH16总生成量分别下降39.07%和44.07%。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慢速冻结(SF)、酒精浸渍速冻(QF-UTE)、液氮浸渍速冻(QF-LN)三种冻结方式对大黄鱼保水性、质构特性、水分流动性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超低温速冻(QF-LN、QF-UTE)样品比SF冻结样品具有较小的冻结损失和解冻损失,但汁液损失和蒸煮损失较高;超低温速冻样品的硬度、胶粘性、咀嚼性、恢复性优于SF,而SF样品的黏附性、弹性和凝聚性更接近对照组;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数据表明冻结后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的流动性增加,且对照、SF、QF-UTE、QF-LN处理样品的三种水分组分的流动性依次增大;pT2i数据表明,QF-UTE和QF-LN处理样品的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的含量均高于SF,而自由水含量则比SF组低;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和保水性指标有良好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可能因为速冻造成鱼肉的低温断裂,导致鱼肉质构和持水力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汁液流失和蒸煮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不同烤制方式制备羊肉串的品质差异.以炭烤(木炭)加工作为对照,选取欧姆加热(电饼铛、烤箱)和中红外加热烤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色彩标准对颜色进行量化;采用基于感应电极的分析系统对主体风味和滋味进行分析;采用色谱法对游离氨基酸组分和苯并芘等进行了量化分析.炭烤烤制时间较长,电饼铛烤制时间较短;羊肉串亮度和红度值随着烤制...  相似文献   

12.
兔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烤兔肉是兔肉加工的主要形式之一,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欢迎。烤制工艺是决定烤兔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以兔腿肉为研究对象,对烤兔肉的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不同盐腌量、腌制时间、烤制温度、烤制时间对烤兔肉产品的色泽、质构以及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工艺参数:注射腌制、盐腌量2%、腌制时间7h、烤制温度220℃、烤制时间50min。采用该工艺得到的烤兔肉产品色泽、口感与风味俱佳,且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可为兔肉深加工提高其经济价值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包装材料对烤制鱿鱼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烤制产品并筛选适宜的包装材料,本文采用37℃加速破坏实验,考察普通包装袋、蒸煮包装袋和铝箔包装袋三种不同材料包装烤制鱿鱼,测定烤制鱿鱼在37℃贮藏过程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微生物菌落总数(TVC)、硫代巴比妥酸还原值(TBARS)、色泽和质构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普通包装袋、蒸煮包装袋内烤制鱿鱼的TVB-N含量分别在第4、6 d时超过GB 2733-2015标准(30 mg·100 g-1),为31.77、30.6 mg·100 g-1,铝箔包装袋内烤制鱿鱼TVB-N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没有超过标准;铝箔包装袋、蒸煮包装袋、普通包装袋内烤制鱿鱼的菌落总数分别在贮藏的第3、4、6 d时超过DB11/617-2009标准(4.47lg CFU·mL-1),分别为5.17lg、5.17lg、4.97lg CFU·mL-1;不同包装材料内烤制鱿鱼的TBARS、色泽、质构和感官评分差异显著(P<0.05)。与普通包装袋和蒸煮包装袋相比,铝箔包装袋能有效的抑制烤制鱿鱼TVB-N含量、TVC以及TBARS的上升,且能减缓烤制鱿鱼质构和色泽的变化,使烤制鱿鱼保持良好的感官性状,是更有利于烤制鱿鱼包装和贮藏的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采用新型高压卤制方法加工卤蛋的最佳工艺,并对其加工后特性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食盐浓度4%,高压卤制时间10min,腌制时间24h。在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下,测定卤制及腌制过程中蛋黄和蛋白中NaCl浓度的动态变化,表明在卤制过程中蛋黄食盐浓度变化不大,蛋白变化较大,而卤制过程中则相反。通过对卤制过程中色差的变化,表明25min后蛋黄的照度变化△L增加14.47,其总色差△E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而蛋白在25min后照度变化△L下降55.94,其总色差△E呈现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白鲢肌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20、-80℃)贮藏48 h后的肌肉持水性、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以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肌肉相比,3种贮藏温度下肌肉的离心损失、贮存损失和冷冻渗出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羊肉串烤制过程中品质和三大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其他小分子物质及痕量物质的产生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新疆绵羊后腿肉为原料制作成30mm×20mm×8mm的肉块,将肉块用新疆传统无烟煤烤制的方式分别烤制0~9min,每隔1min为一组,感官评定各组样品的风味、色泽和多汁性,并测定各组样品的出品率、Lab值、剪切力、总糖、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在0~9min的烤制过程中,风味、色泽、多汁性、出品率、b值、总糖、总脂肪、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变化(p0.01),L值、a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烤制7min的羊肉串感官评分最高,综合得分8.8(10分制),感官品质最佳;出品率在烤制0~3min下降较快,平均每分钟下降7.3%,烤制3~9min下降较慢,平均每分钟下降2.6%;L值在烤制0~3min由32.7上升到45.6,烤制3~6min由45.6缓慢下降至42.6,烤制6~9min由42.6下降至32.3;L值在烤制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a值在烤制0~3min由16.3上升至18.9,有缓慢上升趋势,烤制3~9min由18.9变化至20.0,保持稳定状态;a值在烤制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b值在烤制0~3min由7.3上升至20.8,极显著性升高(p0.01),烤制3~9min变化不显著(p0.05),保持稳定;剪切力在烤制0~3min由4 710.7g下降至3 132.7g,下降极显著(p0.01),烤制3~7min变化不显著(p0.05),保持稳定,烤制7~9min由3 523.3g上升至7 533.5g,极显著性升高(p0.01);总糖和总脂肪在烤制3~6min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在烤制0~3min和烤制6~9min呈微弱降低趋势;蛋白质在烤制0~4min含量保持稳定;在烤制4~9min变化极显著(p0.01),含量先上升再下降。结论:烤制时间对羊肉串风味、色泽、多汁性、出品率、Lab值、剪切力、总糖、总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羊肉串完全烤熟时的风味、色泽、多汁性的综合得分最高。烤制中期时L值、b值较大,剪切力较小,总糖、总脂肪、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快,羊肉串具有酱黄油亮、肉质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自热鱼类产品杀菌复热后食用品质下降问题,该研究以带鱼为原料,利用测色仪、质构仪、扫描电镜(SEM)以及拉曼光谱,探讨烤制至不同水分含量(70%、60%、50%、40%)、经过灭菌和自热后,比较其色泽、质构和感官品质,确定最佳自热烤制带鱼的水分含量。在140 ℃、160 ℃、180 ℃和200 ℃条件下将带鱼烤制至最佳水分含量,比较其色泽、质构、感官评价、微观结构及蛋白质变性程度,从而得到自热烤制带鱼最佳烤制条件。研究发现,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L*值和白度值分别从64.65和60.74下降至42.23和35.82,a*值和b*分别从-0.59和17.05升高至12.23和24.69。水分含量为40%时带鱼鱼块的硬度、胶着度和咀嚼度分别为水分含量70%的4.27倍、5.53倍和5.89倍。烤制至水分含量为70%时,感官评价的各个单项评分最高。在140 ℃条件下烤制带鱼鱼肉使其含水量至70%时,即烤制温度为140 ℃,烤制时间为24 min 3 s时,鱼肉肌纤维直径较细,肉质较嫩,具有稳定的蛋白质结构,感官品质较佳。该研究成果可为自热鱼类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压强条件(0.1、200、400 MPa)下对不同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0%、1%、2%)的生鸡肉肠加热(60 ℃)处理30 min,测定处理后鸡肉肠的持水力、水分分布、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高压和食盐对鸡肉肠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常压下,减少食盐添加量会降低鸡肉肠的保水性和质构特性,但高压处理能降低食盐对鸡肉肠的影响。相比常压组,200 MPa高压处理能显著提高产品的保水性和质构特性(P<0.05),而400 MPa的高压处理则显著降低产品的保水性和质构特性(P<0.05)。高压能促进肉糜中的肌纤维分解,使不易流动水的比例升高,自由水比例下降;200 MPa下能形成致密的凝胶网络,而400 MPa则阻碍凝胶网络的形成。高压结合加热处理可用于提高低盐鸡肉肠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烤制猪肉腌制的影响,并优化其工艺。本研究以猪肋条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超高压腌制对烤肉感官品质与脂肪氧化的影响,确定超高压腌制最佳工艺,并与常温常压腌制、低温常压腌制比较。结果表明:超高压腌制最佳条件为:180 MPa,温度15 ℃,腌制时间30 min,得到感官评分92.59,与预测值基本一致。经过超高压腌制的烤肉与常温常压腌制和低温常压腌制相比,感官评分分别提高了10.84%和9.52%,硬度和咀嚼性更低;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41.90%和4.48%;过氧化值分别降低了21.29%和9.89%。采用PEN3型电子鼻检测烤肉挥发性物质,并对其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果表明超高压腌制与常温常压腌制风味相似,两者与低温常压腌制风味差别较大。超高压腌制的烤肉在感官、脂肪氧化、质构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加工工艺对微波鸡肉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肉串加工的3种不同工艺,即未经预处理用微波直接烹饪、经过预油炸处理用微波二次烹饪和油炸全熟用微波复热,考察产品的质构、色泽、失水率和可接受性.结果表明:油炸过程影响质构效果显著,使色泽加深,失水率增加,产率下降,有助于风味的形成并提高了产品的可接受性;而微波工艺对质构、红度影响显著,增加高水分含量产品的失水率,使产品的可接受性变差.预油炸工艺路线可使生鸡肉串微波失水率降低44.17%~53.42%.与深度油炸相比肉品得率提高21.04%,使鸡肉串在微波加热后保持新鲜的感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