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设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环保并与西北特殊的地理气候相适应的生态型民居,是目前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以宁夏碱富桥村“塞上农民新居”项目的规划为例,分析了西北生态民居型村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主导设计思想及相关的住宅技术措施。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生态民居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宁夏乡村地区居住建筑室内冬季热环境,达到建筑节能65%的目标,对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了调研和围护结构能耗分析,发现了民居建筑耗能的主要薄弱部位.结合当地自然气候与经济条件,从建筑功能布置与空间组合、太阳能资源利用和围护结构构造等方面出发,提出整体式的建筑设计改进方案,并通过能耗分析计算新方案的热工性能与室内热环境质量,证明了在宁夏地区通过合理的设计农村住宅也可以达到提高室内热舒适和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藏区民居建筑及藏文化为大背景,以丹巴中路乡藏族民居聚落与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本地区其他重要民族的建筑文化,对民居建筑进行建筑学及文化学方面的考察,归纳总结民居建筑营建中普遍存在生态智慧.并结合中路藏族民居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展开更新设计个案研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缺点进行改造,并赋予其"不断生长"的发展理念,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乡村生土民居量大面广,而居民思想意识局限,建造技术水平落后.以云南永仁彝族民居为例进行实地测试和调研分析,提出必须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再生设计研究,继承传统技术中优秀的部分,同时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入适宜技术手段,找寻出适合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的可持续性技术,将西部乡村生土民居批判的发展下去.最后对西南地区乡村生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5.
地理气候因素等自然条件是一个地域最显著的特征,建筑的功能、造型等要素往往是当地地理气候特征的反应.在现今的小城镇住宅中,无论是建筑的形式还是技术的应用,很少去考虑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因素以及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这样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地理气候下与新建的住宅没有很大差别.通过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对小城镇住宅设计的影响研究,探索结合地域气候条件的小城镇住宅设计,建筑通过本身真实的形式来产生对地域气候的调节,从而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在小城镇住宅设计中考虑传统民居中的适宜技术,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住宅的战略目标—节能.  相似文献   

6.
陕南山地民居环境存在节能发展落后,夏季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为了研究当地室内热环境状态,提高民居使用舒适和降低能耗,对该地区典型民居进行夏季室内外热环境测试.通过测试量化了当地民居夏季热环境状态,测试表明:太阳辐射以直射为主,室外温度昼夜温差大;民居一层基本可以满足舒适要求,中间层大部分时间满足舒适要求,顶层偏离舒适要求.根据能耗计算结果,提出陕南民居一层和中间层可不设置空调,顶层受太阳辐射影响空调能耗较高,应设置隔热构造降低空调能耗.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冬季采暖期居住建筑室内的热环境状况,以绥化地区地板热辐射式采暖住宅为例,调查了其室内热舒适现状,探讨了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方法,采用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和以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对该类建筑冬季室内热舒适情况和热感觉主观反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冬季地板热辐射采暖居住建筑室内温度偏高、居民的热期望温度为24.9℃、冬季80%可接受的舒适温度范围为21.9~25.8℃.结合该地区特点,提出适合绥化地区地板辐射式采暖居住建筑冬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为23~25℃,为改善当地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居是千百年来人民在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下为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而发展起来的居住房屋。它是劳动人过智慧的结晶,人类历史上工程技术的辉煌成就和祖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昆明民居是我国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类民居,闻名于全国。本文试以昆明的历史沿革、地理气候特点、人民风俗习惯,结合实地调查并作者旧时生活的体验对昆明民居的尖型特征、院落布置、使用功能、空间组织、结构形式、材料选用以及建筑的风格特色等作初步的探讨,目的是寻求前人在民居建设中利用客观条件满足自己需要的优异处理手法、指导我们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住宅建筑。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充分发挥乡村传统民居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优势,以利于兴建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新式民居,所选研究对象为地处秦岭之颠西侧的牧护关镇秦茂村,该地区气候寒冷,属贫困落后地区,可种植农作物有限.通过调研、测试、设计等方法,尝试建立多种生产及生活单元,如农家乐、农作物再加工、经济作物合作种植等,带动经济的发展,以解决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民居正在逐渐衰落甚至消失问题;并从生态角度对新型民居在场地选择、室外环境、建筑平面、材料应用、构造技术几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合院式民居是晋陕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建筑绿色营建经验,其中与人们健康舒适密切关联的室内光环境经验也同样富足.以陕西韩城相里堡村柳氏院和山西襄汾丁村12号院为例,基于调研访谈与测绘数据整合,通过借助计算机ECOTECT软件分别对其中院落尺度、房屋朝向和单体构造层面进行采光系数仿真模拟测算,结果表明:宽院面南、檐下光廊与八字抹边营建经验对增强室内采光系数,优化室内光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且存在相应定量关系.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晋陕合院民居室内光环境营造机理与建构逻辑,并归纳了地域性传统合院民居在诸多客观因素限制下所具有的光环境营造经验与智慧,为基于传统风貌保护同时满足居住标准需求的当代乡村民居低技高效建设实践提供了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住宅小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住宅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对中国生态环境破坏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在考虑21世纪中国住宅业发展时,必须抛弃传统模式,发展生态住宅,使中国建筑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川省成都、自贡等地农村住宅安全质量开展调查,研究农村住宅安全质量现状,探讨应对措施。研究表明农村住宅安全质量低下,存在缺乏强制性质量标准支撑、监管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差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农村住宅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广适用住宅图集、工程建设项目商业化、基本资料信息化、安全质量保证责任化五点对策,力图尽快把农村住宅安全质量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提出了当今电厂建筑设计应引入生态建筑的思想 .为了体现这一思想 ,电厂的空间设计应体现对环境的尊重和完善 ,建筑材料和构造应满足环保和生态的要求 ,电厂建筑设备应考虑能源的充分利用和智能建筑的要求 ,电厂建筑施工应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从而使电厂建筑和自然环境达到完美的协调和统一 .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发掘当地传统建筑技术,吸取其中的传统要素和实践经验并加以现代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是21世纪建筑设计创作思维的新模式。本设计方案以2009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为契机,结合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介绍了该方案从选题、技术优化与集成的系列构思过程,提出了乡土建筑与技术化设计的方法与途径,阐述了该方案建筑设计的形体策略和生态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锦州地区农村住宅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农村住宅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当地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深入了解农民生活,确切知道农民意愿,探求农村住宅形式,旨在使新农村住宅建设更好的适合本地区农民需求。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其实现所需的漫长过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生态建筑将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生态设计正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居住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首届威海国际人居节金奖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该作品充分结合基地环境条件进行了综合的技术设计,较成功地使废弃的铝土矿厂变成了生态住区,对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宜居型社区建设是我国近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以新农村宜居型社区住宅设计为切入点,从社区选址、平面形式、绿色能源3个方面分析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社区选址上可以创造出一种现代"负阴抱阳"的模式;住宅的平面应完整、紧凑;正方形或长宽比接近的矩形平面是较有利的节能平面形式;在门窗、外墙上要充分利用绿色资源,并把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新农村宜居型社区住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我国协调城乡关系,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严寒地区村镇住宅冬季采用分户乡土式采暖方式,采暖期达半年之久,采暖能耗很大.为了提出国家标准《村镇住宅节能设计标准》中有关严寒地区的节能体型系数的控制性指标,本文在严寒气候区实测了57户村镇住宅,通过数理分析,得出了体型系数的实际情况;针对影响严寒地区住宅建筑体型系数的平、剖面形式,面积大小,栋深组合长度等因子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体型系数的各种因子参数控制范围;提出了按照层数不同,分别确定体型系数的结论,一层住宅建筑体型系数宜<075,二层住宅建筑体型系数宜<059  相似文献   

20.
对首届威海国际人居节金奖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该作品充分结合基地环境条件进行了综合的技术设计,较成功地使废弃的铝土矿厂变成了生态住区,对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